锻造“80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1:32:31
锻造“80后”
黄锴 上海报道 2010-06-17 21:41:51
核心提示:中国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经历了完整的大学教育后进入到社会,进入到企业和各类组织中。公司的管理层正在面对如何与这群人进行有效交流与激励的问题。从社会的大环境来说,80后适逢中国社会的转型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都将对这样一代价值观尚未定型的群体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集体焦虑的情绪与生活的不安全感都会带到职场。
相关阅读:
80后服从怎样的权威?     员工的情绪劳动管理研究    留住80后
“当80年前产生的科学管理理论遭遇到有想法、有主见的80后员工后,很可能出现问题。”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范兴东饶有兴致地说着。对于经常以问题解决专家形象示人的咨询公司而言,80后不仅仅是一个模糊的群体,这一称谓俨然已经抽象成了一项新的咨询业务。
一些企业的HR们已经开始行动起来,求助咨询公司的帮助,期望获得更为清晰的方法论来指导他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管理咨询公司Hay(合益)集团,就在酝酿着与一家招聘网站策划“让情商进校园”的活动,并与一些大企业展开合作,目的在于让这些80后甚至是90后的一代,在走出校园之前,就能通过对自我的情绪管理,情绪控制与调节,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如何管理有个性、有想法的80后员工,着实让管理者们头疼。但研究这个群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代人已经在职场崭露头角,甚至在大部分的领域,这些80后员工正在成为就业的主力军。
国外没有“80后”的分类方法。不过美国人将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归入“Y一代”(Generation Y),中国借鉴了这样一种分类方法,另外冠以了“80后”的称谓。尽管美国埃默里大学英语教授马克·鲍尔莱因曾指责这代人是“最愚蠢的一代”,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群在鲍尔莱因笔下“被数码时代各类娱乐工具所淹没,整天沉溺于幼稚肤浅的东西,对历史、公民义务、国际事务和美术等成人世界所需的智慧一无所知”的年轻人正成为今天社会中消费、投资和价值创造的主体。
在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胡宁涛看来,与老一代人吃苦耐劳、节俭持家的品德不同,在改革开放后,富足生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80后,又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他们已经逐渐脱离我们传统价值思维的框架:没有主义、没有信仰,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脆弱的心理承受、眼高手低却又自傲,叛逆,社会责任感较弱……虽然负面印象一大堆,但就像生活的车轮总是在不断向前推进一样,具有思想个性独立、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善于自我欣赏,有自信和创新意识优点的80后迟早会成为社会的主流。
因此,对这个社会“准主流”群体的关注与关怀,应该成为管理者的新课题。而对企业来说,该如何与80后员工对话,直面这一群体的需求与困惑?
“草莓族”的烦恼80后的成长与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相伴随,这个群体一出生便搭上了现代化的高速列车。80后往往头脑活跃、可塑性强,与之相伴的是情绪变化大、抗压能力差,心理问题突出。
当被问到对富士康自杀事件的看法时,25岁的蔡琳在电话那头长长地叹了口气。蔡琳是广东一家电子工厂的女工,80后员工占了这家电子厂工人总数的70%至80%。
对蔡琳而言,每天的工作就是往芯片上焊点。从早晨8点开始,她便重复着同一个动作,直至晚上10点。即便如此,其每月只有不到2800元的收入,大部分都得寄回家中。
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同事们彼此之间并不熟悉,即使下班后十几人蜗居在二十平米的宿舍内,“大家也很少说话”。“我们只是偶尔会唱唱歌,跳跳舞,打发一下时间。”
富士康事件发生后,车间主任召集她们开了一次会,工厂保安也加紧了巡逻。可灰色的生活依旧日复一日地持续着。蔡琳不知道两年后自己会干什么,“或许回家乡开一家杂货铺,反正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像机器般运转。
在从事人事外包的易才集团总裁李浩看来,相比于上一代人的勤苦与忙碌,80后更有个性与思想——这在所有行业的80后员工身上都得到了体现。因为“人是环境的产物”——80后的成长环境与上一代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具体说来,80后的成长与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相伴随,这个群体一出生便搭上了现代化的高速列车,享受到物质文明的成果。作为市场经济的受惠者,80后在成长过程中没怎么吃过苦,但同时,他们也遇到了许多父辈年轻时不曾遇到的新问题,譬如社会流动加剧,结构转型,分化明显,多元文化冲突……
于是,在这种社会转型中,80后往往头脑活跃、可塑性强,与之相伴的是情绪变化大、抗压能力差,心理问题突出。在此前的《70后与80后的权力暗战》调查中,就有许多管理者如此抱怨:“80后缺乏吃苦精神,心高气傲,学习心态不端正,过于浮躁,缺乏敬业和职业精神”。同时,不乏有人指出80后是“典型的草莓一族,外表光鲜但承受能力差,我们必须时刻小心照顾他们的情绪,因为他们太容易崩溃了。”
上一页1 23下一页
-
更多关于80后的新闻
留住80后2010-06-18
编者按2010-06-18
80后服从怎样的权威?2010-06-18
如何管理新生代员工2010-06-10
如何让蚁族摆脱“穷二代”烙印2010-05-28
汽车变身“QQ群” 3G突围80后2010-05-26
房价再调控,你还是买不起2010-05-21
没词儿2010-05-07
沧州车展侧记:自主品牌生存的危与机2010-05-05
你所不知道的80后2010-03-24【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0-6-18/yOMDAwMDE4MjUyOQ.html?source=hp&position=feature?source=hp&position=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