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虹影简介图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4:23:35
女作家虹影简介

虹影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诗人。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1962年生于重庆。代表作有长篇《孔雀的叫喊》、《阿难》、《饥饿的女儿》、《K》、《女子有行》、诗集《鱼教会鱼歌唱》等。现住伦敦。
女作家虹影在这个冬天从伦敦回到了北京,只为将新书《孔雀的叫喊》书稿交付给编辑准备下月与读者见面。国内书界去年曾评出活跃于文坛的十位女性人物,其中虹影的头衔是“脂粉阵里的英雄”。尽管这一称谓令她感觉有些可笑,但谈起她的写作路程,“英雄”虹影仍侃侃而谈。

在走进虹影家门之前,记者心里总在揣测已经旅居英国10年的她会把家布置得富丽堂皇又或者是极具英式情调呢?推开门却完全超乎想象:整套房子四白落地,最为醒目的居然是客厅的整面书柜,而倚着整墙书的一隅是两张舒适阅读的沙发椅,挑高3米的大厅里俨然是一个书房的模样。

眼前的虹影仍然清瘦典雅,岁月对她似乎格外恩典,几乎让人察觉不到它们在她脸上身上留下的任何痕迹。空阔而不乏温暖的屋中百合花的香气淡淡地弥漫着,我们的谈话就在这花香与书香的交织里开始了。[1]

心无挂碍四海为家

虹影虹影:要说家,我也有,它在路上在心里,我在哪儿,哪儿便是家同为英雄,自然要谈到正在热映的电影《英雄》。虹影说有十几年没进影院了,没想到会是这么疯狂的观众场面,许多人明显看过不止一遍。“虽然一看到开始,我便知道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了,但还是认为可以看,不要太苛求张艺谋,毕竟这只是一部电影。我认为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对他过于挑剔,与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有关。”对业界封她的“脂粉阵里的英雄”,她大笑,只说:“这其实不能对号入座的,但这种做法至少证明中国文学界当前是一种很活跃的气氛,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作为一个女作家,时时需要创作源泉的虹影经常独自周游列国,然后一个人静静地回到北京或者伦敦的房子里开始写作。当记者问“你不觉得周围的世界太过冷清,会寂寞吗?”虹影首先就提到了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在《饥饿的女儿》里我非常真实地描述了我自己的生活,小时候我们家有六兄妹,我排行最小,这么多的人挤在小小的贫民窟里,非常拥挤。那时候我就特别梦想什么时候我能一个人呆着,一个人享受空间,也就是因为这样,我非常适应一个人的旅行、一个人的居住、一个人的空间。”

谈到自己生活过的这些城市,重庆、北京、伦敦……只要身在那里,虹影就理所当然认为那里是最好的,甚至在飞机上、出租车里,虹影都是一副心有归宿的样子,在这些流动的交通工具里蜷缩着不愿意到达目的地。“还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们出去流浪旅行,往往因为没钱,只能搭乘那种条件非常恶劣的闷罐车,别人都憋闷得受不了,可是我只要上了火车,就不愿意下来,宁愿就那样呆着。要说家,我也有,它在路上在心里,我在哪儿,哪儿便是家。”

也许是受佛教思想影响,记者看到在迎门的书柜上全套《中国佛教思想史》赫然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虹影总认为家其实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所谓的家庭只是人们冥想中的,即便是丈夫也只是伴侣的代名词并非组成家庭的实际意义。不固定自己的心、不去想象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实际的家,虹影无论何时都有一种“居无定,心常在”的状态。

虽说随遇而安,可是虹影对自己所处环境的生活态度倒并不那么随便,“我是A型血的人,可能有些完美主义而且洁癖吧。”虹影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儿,就是收拾屋子,她就是要让屋子里几乎看不见一丝灰尘,看来,不知何处为家的更深含义就是四海皆家。

网络成亲密伴侣

虹影虹影:在旧金山时发现忘记带电脑,那一整天简直失魂落魄,和失恋无异和大部分当代作家一样,虹影现在几乎已经离不开电脑了,在她的书桌上放着一台小巧的IBM手提电脑,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有了最早的一台电脑,迄今为止虹影自己都数不清到底换了多少台了。提起这些,虹影对这些高科技的运用倒是感恩戴德。“以前还在用纸笔写时,我经常写错一个字就把整个文章又重新誊抄一遍,有了电脑就方便多了。因为我拼音不好,当时我拥有自己第一台电脑时,马上特别用心地背诵五笔,我现在还保存着我最早用过的电脑,那台只能打字并且只安装了五笔的机器。”

电脑的工具手段毋庸置疑,让记者没想到的是,网络也成了虹影最大的帮手,她无论到哪里几乎无法想象没有网络的世界,其实这一切只是缘起于她对自己写作的认真态度。虹影每一部长篇的写作,都需要大量的资料,用她自己的话说,呈现给读者的10万字背后有100万字的资料累计。她大量写作中涉及的场地都曾经亲自去过,甚至有的地方去了很多次,但是在虹影看来,一个地方无论去过多少次,你也不一定真正了解融入到了当地,所以就需要大量的文字资料来保证你撰写的文字的准确性。在《阿难》这部小说中,涉及印度每12年举行一次的宗教节日——昆巴美拉节。就光为这样一个节日每次的具体情况的确定,虹影查找了不可胜数的网页。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记忆库和知识库,但是往往这些片断都散落在你脑海的某个地方,只要受到一些直观文字资料的刺激,那些片断才能被串联起来。网络给我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不用花费几天几夜的时间泡在图书馆里,就可直接在家里查找,更何况网络还能让你分类查询,这对作者来说省下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已经离不开电脑和网络的虹影,曾经在台湾访问时发现服务器不对,在旧金山时发现忘记带电脑,那一整天简直失魂落魄,和失恋无异。

写作没有男女之分

虹影虹影:如果我不顽强,就写不到现在了。如果我不与生活较真,那我也写不到今天了在看虹影的小说时,不少读者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单纯从文字写作中,你几乎无法看出这是一个女性的写作。虹影表示,她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有大的背景,那就是将主人公与时代、与国家背景联系起来,她绝不屑于只写一些小情小调的言情小说,更不屑于走所谓美女写作的俗套路,虽然她亦很骄傲地自嘲是在镜头面前最漂亮的中国女作家,虽然说到棉棉、赵波等新生代女作家她也满口称赞。例如《饥饿的女儿》找寻着自己当时的身世背景、《阿难》涉及二战、“文革”、经济浪潮。

“其实写作根本就没有男女之分!”虹影对这一观点显得非常坚定:“写小说是一件很苦的事儿,尤其是写有着真实背景的故事,很多人都难以忍受枯燥冗长的资料搜集过程,所以不少女作家便把大场面、大视野、大气魄都让给了男人,选择了一条容易走的路,并且为了安慰自己,把女性写作当作了一颗定心丸。”虹影认为自己之所以受到很多非议,就是因为没有按照大家认同的男女写作的规矩写,她所做的就是挑战自己的写作极限,努力尝试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所以她所花费的工夫往往比其他作家更多,12个小时连续不断的写作对她来说是常事,出一本小说更是需要三年时间。

尽管如此,虹影还是笑着总结自己道:“到了我这年纪,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应该是宠辱不惊了,可我碰到什么事还是会惊一下,喜一下,保持了天真烂漫的性格,这是很难的,我想是天性的缘故。如果我不顽强,就写不到现在了。如果我不与生活较真,那我也写不到今天了。”

不知不觉成全所有愿望

虹影虹影:我这样不想投机的写作却赢得了自己现有的一切物质所需,老天爷对我太好了坐在敞阔的客厅里,虹影显得非常闲适,记者不禁好奇:“你认为目前是否是你理想的生活状态?”虹影听了这话,忽地乐得前仰后合,爽朗的大笑几乎刺穿人的耳膜:“我的愿望就是有房子住,房子里有书桌、有花、有鱼、有朋友、有电脑,有足够的钱让我旅行、买衣服、吃好东西,有时候我就想,呀,我这么舍得花钱去吃,应该是伦敦最讲究吃的华人之一了。”记者也不禁乐了,谁说她不是用笔谋生的普通的性情中人?便问:“要满足这么有些奢侈的愿望你是否会迎合市场而写作?如梁凤仪一样用商业化写作去赢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呢?”虹影正色道:“不!写作一定不能和商业迎合挂在一起,我只写我想写的东西!”
虹影认为,其实作家和别的职业是不一样的,作家所需要的条件其实非常低,纸笔或者最普通的电脑就可以。不少人认为先写一些商业化的东西,赚够了钱再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那是他们没有弄清楚,只要陷入了商业的泥潭,根本很难从里面再拔出来,商业和自我追求有时候就是格格不入的。“我有位朋友在看了我的书后对我说:‘虹影,你这写的什么啊,既不是畅销书也不是纯文学,还不是俗文学,我很失望。’我当时就大笑说他这才说到了点子上。我的写作要走自己的路,不需要这些固定的条条框框来约束。可是我这样不想投机的写作却赢得了自己现有的一切物质所需,老天爷对我太好了!”

第一部长篇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原型,难道不算是自曝隐私吸引读者吗?虹影摇摇头,她说,之所以写《饥饿的女儿》其实目的非常单纯,只是为了忏悔,对母亲和养父的愧疚,因为母女之间从来就缺乏沟通,她对养父更欠一份恩情。“其实有不少人都粉饰自己的过去,有几个人会承认自己是私生女呢?我只是勇敢地面对了自己的过去,表达了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而这样也让我的母亲能够抬起头,寻回做人的尊严。”

窗外的光线不知不觉暗淡下来,这时忽然有快递让虹影签收几份文件,原来她的新作《孔雀的叫喊》马上将由知识出版社推出,与读者见面。这部14万字的小长篇讲述了发生在四川转世轮回的神秘故事,其中当然也写到了爱情,“你还相信爱情吗?”即将结束谈话时的这个问题让虹影一语惊人:“我相信爱情啊,我对爱情从来都是不遗余力、不惜一切代价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