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评议震撼官场 官员们还不习惯被修理(中国青年报 2009-11-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23:21:06
    为了加强民主监督和改进机关作风,广西防城港市组织一个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代表以及服务对象在内的百人评议团,以举行听证质询、收集民众意见等形式,对该市43个政府部门进行评议。近日在媒体公布了评议结果,排名最后三位的分别是市招商局、东兴海关和市政管理局。我注意到新闻中多次使用了“震撼”这个词,一是评议“使评议对象深受震撼和触动”,一是评议结果“震撼了当地的权力部门”。(中新社11月18日)

    相信这种“震撼”不是媒体夸张杜撰出来的,而是官员接受采访时的描述。真刀真枪地评议,毫无保留地公布结果,确实“震撼”了他们。这样的百人评议,其实只是一种很浅层、很平常的监督,小小的评议,浅表的“修理”,对官员和官场的触动就达到了“震撼”的程度,可见一些官员对监督的承受力是多么脆弱,是多么不习惯于接受监督和被人评议,我们的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多么缺乏民主监督。

    不知道这个“震撼”,会不会又成为一些公务员抱怨“如今官越来越难当”、“压力越来越大”的论据。民众这么点儿小监督、小评议就“震撼”了,实在太养尊处优、不经一评。或许,在一些官员的潜意识中,根本就没有接受监督这根弦,一被质询和批评,就感到了强烈的触动和前所未有的冲击——前所未有,可能才是“震撼”暴露出的实质问题。

    我细细查阅了该市“百人评议机关”活动的相关资料,没有觉得这个活动的监督和批评强度有多大。无非就是发发问卷收集意见,开开会听听批评,代表委员们批评几句之类——这些都是最初级、原始和简单的监督形式,也是民主监督最起码、最基本的内容。而且,评议团成员的组成并没有充分的民意代表性,普通群众的比例很小也就罢了,竟然还有机关工作人员,这不是自己评自己吗?这样的评议都能让官场震撼,可见民主监督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之少之弱。

    官员应该好好想一想,相比自己掌握的那种巨大的权力,这点儿小评议、小监督算什么?官员由公众纳税供养,本就该把与行使公权相关的行为置于阳光下接受纳税人的监督,由出钱养官的人评议其工作合不合格、能得多少分。更何况我们是一个全权政府,政府部门和官员掌握着巨大的权力,收费的权力,支配公共财政的权力,合法使用暴力的权力,还有分配资源、审批证件、检查考核等无数种大大小小的权力,权力如毛细血管般深入和布满社会每种事务中,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没有民主监督的紧盯和修理,权力如何不会谋私和腐败?

    更该好好想一想,相比应该受到的监督,相比发达国家官员受到的监督,这种“百人评议团”又算什么。从权力监督理论来看,真正的民主监督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包括选民监督、人大监督、媒体监督、政敌监督、平权部门在权力制衡中的监督、内部监督、上级监督等等,有一个庞大的监督网和制度系统发挥着对官员的监督功能。我们的官员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受到了多少监督,自己在行使权力上是多么的养尊处优。正因为平常监督太少,养成了不受监督、只管制公众而不受公众监督的习惯,公众突然可以反过来评议官员了,而且还要公布评议结果,脆弱的心灵和娇气的权力就承受不了而大感“震撼”了。

    并不是想批评“百人评议机关”这个活动,相反,我倒想赞扬它的进步和在增进民主上的努力;也不是想批评声称“受震撼”的权力,他们只是实话实说而已,而且“被民主评议震撼”也是一种对民主的感悟。只是想说这种本不该有的震撼,暴露出我们平时的监督实在太少了,民主太弱了,权力太娇气了,官员远远还没有养成接受监督和修理的习惯。

    我相信,如果民主监督能够更全面、更深入,那么官员受到的震撼会更强烈。不过,震撼惯了,震撼多了,慢慢也就不震撼了;被修理多了,修理成为日常政治的常态,像吃饭睡觉那样习惯,就不会再有别扭感了。监督正常了,才会以平常心面对监督,这就是“震撼”所昭示的。所以,千万不能止于“百人评议机关”受到的那点震撼,应该呼唤震撼来得更猛烈些。当官员能够平静面对监督,甚至没有监督才感觉“震撼”,那时候民主监督才真正建立起来了。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11/19/content_2943116.htm

曹林:评议震撼官场 官员们还不习惯被修理(中国青年报 2009-11-19) 曲长缨:不习惯被批评的官员早晚要补上舆论监督这课(中国青年报 2007-3-29) 曹林:监督媒体这事儿真不用地方官员操心(中国青年报 2009-11-11) 曹林:监督媒体这事儿真不用地方官员操心(中国青年报 2009-11-11) 修脚女的刀“修理”不了官场腐败 湖北麻城官场震荡(中国青年报 2009-7-1) 曹林:重奖招商有功官员分明是官场自摸 陈强:回国后,我怎么不习惯了?(中国青年报 2007-9-28) 海南“官场异类”频参掉官员 被同僚称为扫把星 湖北麻城官场“地震”,陆续有官员被查 中国智库生存现状之二:中国百姓还不习惯花钱买思想 曹林:限低保户的逻辑应先用在约束官员消费上(中国青年报 2007-7-19) 曹林:网友的一厢情愿无法倒逼官员公开财产(中国青年报 2009-3-17) 张鸣:还大部分高干子弟以清白(中国青年报 2009-8-11) 殷国安:官员财产申报亮相 让“阻力论”土崩瓦解(中国青年报 2009-2-19) 盛大林:官员有几套房为什么不能公开(中国青年报 2009-2-19) 杨于泽:地方官员如何体现他们的存在(中国青年报 2009-11-12) 孟雪罡:官员被免职原因有什么不便公布的(中国青年报 2009-5-1) 不习惯幸福 不习惯幸福 田国磊:官员不申报怎么办(中国青年报 2009-4-1) 探访全国社情民意调查热线:官员评议调查让领导冒汗 探访全国社情民意调查热线:官员评议调查让领导冒汗_ 祝华新:消解官场与民意的落差(中国青年报 200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