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n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0:50:04


 


   拒绝政治体制改革,是当下中国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最近几年,尽管官方公布的GDP的数据表明,经济还在大幅度增长,而经济质量却大幅度下降。资源严重浪费,环境日益恶化与市埸经济秩序混乱诸因素,已导致中国经济难以为继的地步。在这一系列现象的背后,表明政治现状已处于高度危机。
   正因为政治危机的日益显化,当局才感到维稳成了头等大事。但如何界定稳定的标准,官方与民间是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对权力滥用的批评,官方认为是对政府的挑战,而民间认为这是对权力的监督。在现代文明的社会中,这是一个显而易见常识,但在中国却成为一个引发政治危机的焦点。

   关于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关系,也让北京方面感到头痛。诸如: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政治这个上层建筑;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论点,让眼下的北京方面十分难堪。一个明显的事实摆在那里,在市埸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至今仍保留着一个没有竞争性没有活力的政治体制,岂不是咄咄怪事!这样的政治体制能对当下的中国经济有多少积极作用?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所以三十年前开始的改革,就是从这一着眼点上起步的。经过三十年,由于市埸经济的活力,导致中国经济发生质的变化。但为什么在经济总量上升的情势下,而经济质量却大幅度下降。原因何在?就是因为政治体制起了消极的反作用。一个没有活力的政治体制,事事处处制掣经济活动与秩序,不仅减弱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并让经济发展的轨迹变形。
   这些年来,经济数据已成为各级官员在政治上发展的硬指标,只要经济上去了,就一好百好。至于经济的质量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的路径是什么?无人问津。所以眼下有种形象的说法,叫做“带血的GDP”。 一种急功近利的经济发展路子,难以为继是必然的。所谓的科学发展观,早已是虚拟化的口号。由于政治上的无所作为,必然导致经济上的无所作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保增长,保就业与拉动内需,那些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企业重新死灰复燃。
   二极分化,吏治腐败与群体事件频发,是目前中国的三大政治危机现象。当局也因此招致体制内外众多的批评。从本质上考量,这三个政治危机现象,皆源于政治体制的落后。权力不受监督约束,必然导致腐改;社会分配不公,必然导致二极分化;社会缺乏伸张正义的机制,必然导致群体事件不断。唯有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从源头上缓解政治危机。
   目前以扩张国家机器开道,选择消极的封堵策略,是北京方面实施所谓维稳的首选。这种本末倒置的治理社会方式,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也不可能持久。衡量执政品质优劣与执政水平高下,主要看执政成本与执政效益的比例。而执政理念的进步与落后,又是决定执政品质与执政水平的关键。政治体制决定执政理念,执政理念决定执政品质及执政水平,执政品质及执政水平决定执政成本与效益;这就是一个符合常态的政治运作链条。
   以高成本低效益的方式治理社会,是庸人治国,只会越治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