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与导师名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8:55:55
|所庆专网首页|所简介|组织结构|现任所领导|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科研条件|期刊杂志|人才队伍|人才培养|学术团体|

硕士毕业生和导师名录
序号
研究生
姓名
毕业
时间
导 师
姓 名
论文题目
备注
1
陈大白
1982
何桂庭
种植制度技术经济效果最优化的研究
2
张  明
1982
牛若峰
影响京郊牛奶生产成本的多因素数量经济分析
3
王  信
1982
吴大炘
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利用途径的探讨
4
佟  仲
1983
陆承祖
三江平原国营农场农林牧生产结构的研究
5
许善达
1985
吴大炘
报酬递减律新探
6
税尚楠
1985
吴大炘
世界主要国家兼业农的比较研究及中国农民兼业问题的探讨
7
陈  健
1985
牛若峰
关于长江流域农业生产率趋势与分布的初步研究
8
王  直
1985
何桂庭
京郊奶山羊发展规模和策略优化问题研究
9
钱伟曾
1985
陆承祖
东西湖农业生产系统的结构设计
10
罗厚雄
1985
何桂庭
退学
11
李锁平
1985
陈月如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发展
12
管荣开
1986
陆承祖
我国农业劳动力需要与剩余的研究和预测
13
黄小清
1987
李应中
土地经营规模的变动趋势及其区域性策略
14
陈  凡
1987
吴大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农业政策研究
15
金泰范
1987
牛若峰
日元升值与日本农产品价格的关系
16
赵龙跃
1987
周  维
出国
17
马  宁
1987
刘志澄
我国乡村企业技术进步因素及趋势研究
18
李  兵
1987
梅方权
论粮食价格补贴
19
胡从九
1988
吴大炘
欧洲经济共同体农产品贸易体制研究
20
王国庆
1988
牛若峰
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战略选择:印度、巴西、泰国实例研究
21
李先德
1988
杨正明
农业项目经济评价研究
22
张  峭
1988
杨正明
我国农业生产率的评价与分析
23
孙海清
1988
何昌茂
京郊国营奶牛场生产发展的经济分析
24
陶智松
1988
何桂庭
农户农牧业综合经营制度经济研究
25
林学贵
1989
何桂庭
稻田农渔结合的经济研究
26
李春霞
1989
牛若峰
80年代苏联和中国的农业经济运行机制比较
27
杨广彬
1990
朱希刚
随机边界生产函数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8
梁伦爱
1990
陈厚基
拉丁美洲“二元”化农业结构研究
29
谭秋成
1990
蒋建平
论食物需求与食物消费指导
30
胡家夫
1990
李玉珠
我国粮食双轨制问题研究
31
霍瑞珍
1990
韩元钦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土地双层经营体制的探讨
32
陈建华
1990
黄佩民
现代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33
崔红志
1990
刘志澄
我国农业与乡镇企业协调发展研究
34
常少平
1991
李玉珠
主要农产品内部比价研究
35
王桂香
1991
张月蓉
农业集约经营的原理和模式选择
36
银仕宏
1991
梅方权
我国农业资金流动分析
37
宋中山
1991
何昌茂
大城市猪禽肉消费需求与生产供给研究
38
王济民
1991
周  礼
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动态仿真研究
39
李  锐
1991
黄佩民
农业科研投资的比重和结构的研究
40
赵铁桥
1991
韩元钦
论我国小区合作社的运行与调控
41
余汉新
1991
刘志澄
论我国的农业保护政策
42
季  洁
1992
陈厚基
关税与贸易总协议和我国的农产品贸易
43
胡  靖
1992
张月蓉
乡镇工业技术进步的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
44
孟  奎
1992
梅方权
我国农业科学研究资金筹集与分配的机制转换和政策选择
45
杨  丽
1993
李玉珠
我国农业价格补贴之研究
46
王明忠
1993
李远铸
我国东部沿海山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47
杨绍先
1994
朱希刚
经济结构转换与发展—兼对南部县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48
梁书民
1994
朱希刚
非线性粮食生产函数的研究—以河南省、北京市为例
49
魏  虹
1994
陈厚基
世界持续农业理论与实践和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战略
50
郭静利1
1994
韩元钦
论农业合作基金会的背景、现状与前景
51
刘俊杰
1994
厉为民
利用比较优势发展高效农业的研究—以荷兰为例
52
陈峰云
1995
朱希刚
乡村工业要素增长与行业结构变动的分析
53
赵绪福
1995
朱希刚
贫困山区农业技术采用和扩散
54
冯瑞河
1995
韩元钦
制度定位与制度前景分析
55
梁  艳
1995
黄佩民
运用系统工程研究现代农业的资源优化配置
56
毛世平
1995
朱希刚
技术效率理论及其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
57
夏芝翠
1996
张月蓉
农民外出就业机制研究
58
许艳平
1996
孙振誉
我国农业科技系统运行机制研究及山东省案例分析
59
刘晓展
1996
朱希刚
西南贫困山区农民接受农业新技术行为的分析
60
王超升
1996
厉为民
美国粮食供给波动及其控制的研究
61
牟春胜
1997
朱希刚
山东省棉花供给及其变动的实证研究
62
丁  晓
1997
史照林
我国猪肉供需预警的初步研究
63
张小宁
1997
朱希刚
中国农户商品粮供给行为分析
64
何开丽
1997
朱希刚
中国黄金玉米带—吉林省玉米综合利用开发研究
65
温平丽
1997
张存根
安徽省阜阳地区秸秆养牛经济效益评价
66
喻  闻
1997
黄季焜
市场改革与我国粮食市场的整合程度
67
乔方彬
1997
黄季焜
林地产权演变和林业的发展—云南林区的实证研究
68
王  丽
1998
汪三贵
中国小额信贷的扶贫效应分析
69
李建平
1998
陈  凡
玉米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动趋势的实证研究
70
赵建梅
1998
孙振誉
农业项目风险分析
71
刘瑞涵
1998
冯海发
北京市蔬菜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72
刘大耕
1999
朱希刚
小额信贷与农村金融创新——兼对国际农发基金(IFAD)贷款项目的反思
73
韩彦东
1999
冯海发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励机制研究
74
汲  颖
1999
陈  凡
国家扶贫资金的效应分析
75
范存会
1999
汪三贵
农村金融机构组织创新与发展—兼对贵州省织金县互助会的分析
76
王  莉
1999
胡瑞法
大豆遗传多样性及其经济影响研究
77
李怒云
2000
朱希刚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社会影响评价——贵州黔东南苗族彝族自治州天然林保护工程社会评价
78
王晓举
2000
朱希刚
我国农业科研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及对策研究
79
吕新业
2000
朱希刚
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分析与实证研究
80
雷明国
2000
张林秀
贫困地区农户生猪饲养决策行为研究
81
史君卿
2000
程国强
农产品关税配额研究
82
常秀亮
2000
程国强
中国油籽及植物油部门经济研究
83
王红林
2000
张林秀
公共投资与农业发展
84
檀学文
2000
厉为民
日本蚕丝业经济衰退研究
85
刘  芳
2000
张存根
中国肉牛养殖业发展对坏境的影响
86
向  青
2000
黄季焜
灌溉系统产权演变与农业种植结构变动研究
87
李莹星
2000
汪三贵
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及成因分析
88
田玉静
2001
厉为民
国外奶牛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89
孙炜琳
2001
蒋和平
农业高新技术项目风险投资决策研究
90
李  芸
2001
汪三贵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状况与治理结构研究
91
仇焕广
2001
王济民
中国不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研究
92
刘承芳
2001
张林秀
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行为研究—以江苏省六县为例
93
鲁  蓉
2001
张林秀
我国个体私营乡镇企业的发展因素分析
94
董宝奇
2001
张陆彪
环保产业的投融资机制
95
张英莉
2001
安晓宁
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96
曲春红
2001
钱克明
水稻育种的技术经济分析
97
秦  萍
2002
黄季焜
农户尺度上的小麦遗传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98
陈俊红
2002
程国强
转基因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
99
苏岳静
2002
胡瑞法
农户抗虫棉技术采用行为研究
100
解玉平
2002
张林秀
从农产品保护程度和市场整合看入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101
程广燕
2002
安晓宁
奶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优化的研究
102
俞海峰
2003
胡定寰
中国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研究
103
刘浩淼
2003
黄季焜
中国城乡居民水产品需求研究
104
白军飞
2003
黄季焜
中国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和购买意愿的研究
105
王玄文
2003
胡瑞法
中国农民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意愿的研究
106
王向阳
2003
张陆彪
直读博士
107
李  聿
2003
汪三贵
贫困地区劳动力时间的研究
108
扬  军
2003
王济民
中国畜牧业增长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研究
109
王子军
2004
吴敬学
我国小麦生产的技术进步模式研究
110
张海清
2004
吴敬学
中国棉花产区比较优势研究
111
周锦秀
2005
李锁平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
112
王瑞波
2005
胡定寰
北京食用菌生产、流通和消费研究
113
黄洪斌
2005
王济民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下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114
郭会勇
2005
张陆彪
汪三贵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研究
115
陈艳丽
2005
张陆彪
灌区改革中用水户协会自立机制研究
116
赵彩云
2005
夏  英
直读博士
117
段成立
2006
叶志华
张惠杰
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
118
孙庆珍
2006
张陆彪
合同生产模式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研究—以山东苹果生产为例
119
高  峰
2006
孙东升
欧美棉花补贴对我国棉花产业影响的研究
120
程艳军
2006
张陆彪
中国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模式研究—以浙江省金华江流域为例
121
王  静
2006
李锁平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122
邓衡山
2006
李宁辉
黑龙江省水稻冷害风险管理
123
汤承超
2006
李先德
中国农产品对美国出口的比较优势研究
124
王志丹
2006
吴敬学
农业企业竞争力评价
125
李  好
2007
汪三贵
城镇贫困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研究—来自湖南六县的实证研究
126
韩  洁
2007
薛桂霞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机制研究
127
徐荃子
2007
赵芝俊
西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128
李向敏
2007
张惠杰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研究
129
郑宇鹏
2007
夏  英
基于供应链的逆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130
于九卓
2007
李宁辉
中国城乡居民食物需求弹性测定
131
孙月新
2007
孙东升
我国玉米经济:供给与需求的重点分析
132
李  鹏
2007
孙东升
多哈回合农业谈判对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影响研究
133
李  飞
2007
孙东升
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地区比较研究
134
王晓燕
2007
胡定寰
中、外资超市经营战略比较研究
135
高  雷
2007
张陆彪
农户采纳膜下滴灌技术行为分析
136
刘红强
2007
赵芝俊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研究
137
李静红
2007
吴敬学
我国粮食安全的科技发展对策研究
同等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