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行需要新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45:00
Supachai Panitchpakdi
Larry Summers
在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10年后的今天,亚洲再度繁荣起来,并在一场历史性变革中成为排头兵。到2020年时,亚洲──确切地说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南亚以及中亚地区──将大体上消除贫困,将在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全球生产总值中占有最大份额,并且仍将是一个巨大的资本输出地。在这个崭新的亚洲,传统类型的发展援助──转移支付来自外部捐赠者的资金──将变得过时。为了满足该地区下一阶段的发展需要,需要创造出发展援助的新模式。这就是亚洲开发银行(ADB)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所创六人名人小组得出的主要结论,笔者也是这一小组的成员。
亚洲的总体经济增长率再度位居世界之首。在1990年至2004年期间,亚洲的贫困率从35%下降到了19%。亚洲在全球贸易和海外民间资金流入方面所占的份额也高于其他地区。亚洲已经从40年前资本严重短缺的地区一跃而为资本输出区,并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中国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杰出范例,1997年时它还是个大量接受优惠贷款的国家,现在却已向其他国家大量提供捐助资金。中国和印度都开始大规模对外进行股权投资。在世界经济史上,还从未有哪个人口众多、复杂多样的地区在如此短时间内取得过如此巨大的进步。
鉴于亚洲地区强劲的基本面因素,我们预计亚洲的主要经济体将继续高速增长。它们在区域一体化程度提高的同时也将更加全球化。在市场经济推动下,私营企业将引领这些国家的发展,国内外私人资金将成为投资的主要来源。
我们预想,到2020年时亚洲的面貌将焕然一新。多数国家将不再有广泛存在的贫困现象,90%以上的亚洲人口将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整体面貌从1980年开始急剧发生改变的亚洲,届时人均收入将达到拉美的水平。亚洲在全球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将接近45%,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将达到35%。
但在这一片总体良好的景象下,亚洲一些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仍有大量贫困人口也是不争的事实。亚洲仍将有大量低收入国家,它们依然面临巨大的发展挑战。这些国家仍然需要捐助资金的支持。
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几大经济体已经迅速崛起,它们在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重大问题的解决上也将扮演重要角色。为了其本国人民以及国际社会的利益,它们需要立即勇敢面对上述问题,尽管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要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当年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时的收入水平。
在经历了巨大变革的亚洲,各国面临的主要政策挑战也大相径庭,从与广泛存在的贫困作斗争到解决因经济成功而产生的问题,不一而同。但亚洲各国都将面临一个中心任务:如何在最大限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高薪就业机会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消除因经济迅速增长而产生各种问题。在今非昔比的亚洲,开发银行的传统运作模式──把外来的官方资金转移支付给亚洲各国──将失去存在的基础。所有在亚洲开展业务的开发机构──无论是多边的还是双边的──必须面对当前的现实,否则就将消亡。
名人小组建议亚洲开发银行立即调整运作模式,为开发银行找出一条新的经营之路。以新面目示人的亚洲开发银行应帮助那些刚刚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亚洲国家解决对今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金融援助和智力支援这二者都不可偏废。在解决依然存在的贫困问题方面,亚洲开发银行应将工作重点放在支持能使更多人从中受益的经济增长方面,而不是通过分配捐助资金来与绝对贫困作斗争。作为一家金融中介机构,亚洲开发银行应该为来自亚洲内部的举债人和放债人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充当转移支付外部资金的管道。
亚洲开发银行在转变经营模式的同时应实现三个战略性转变:从与广泛存在的贫困作斗争转变到支持能使更多人从中受益的经济增长上来,从促进经济增长转变到环保地、可持续发展的增长上来,从主要关注各个国家转变到重点解决地区性乃至全球性问题上来,总而言之,要从与贫困作斗争转移到提高亚洲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创造就业机会上来。
亚洲开发银行的性质及其会员国所扮演的角色也必须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会员国的相对义务以及捐助责任应反映新的经济现实。这将使各会员国能够更加公平地分担援助任务,并更充分地体现亚洲开发银行的亚洲传统。
(编者按:本文作者素帕猜•巴尼巴滴(Supachai Panitchpakdi)是联合国贸发大会(UNCTAD)的总干事;另一位作者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是哈佛大学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