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把富士康员工推下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40:40
是谁把富士康员工推下楼?
仰望星评注:  下面这段话是否把富士康连跳悲剧的根子点出來了?"2000年前后,在中国雇佣一个工人,每小时平均工资是87美分,而在美国、欧洲是10到18美元。让资本家暗自兴奋的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加工厂“没有工会、没有罢工、没有福利”,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

(2010-06-12)

fieldset { width: 309px; border: 1px solid #990000; } legend { font-family: Arial,"宋体"; font-size: 12px; font-weight: bold; color: #990000; }
早报导读 .c2{font-size:10pt; font-family:Arial,宋体; line-height:15pt;color:#333333;} .c3{font-size:12pt; font-family:Arial,宋体; line-height:18pt;color:#333333;} 世杯序幕赛 南非射进第一球 东道主南非在昨天的序幕赛虽攻进本届世界杯赛的首个进球,却遭墨西哥以1比1逼和。[2010世界杯]
广东本田员工示威升级 要求加薪并重组工会
5月份CPI突破3% 中国通胀跨越重要关口 
陈冰:是谁把富士康员工推下楼?
.c1{font-size:9pt; font-family:Arial,宋体; line-height:15pt;color:#333333;}A:link {TEXT-DECORATION:none;color:#333333;}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color:#333333;}A:hover {TEXT-DECORATION:underline;color:#990000;} 股骨头坏死——不需手术
伟哥--让女人疯狂尖叫!
糖尿病—化糖清血新突破
牛皮癣—排毒净血抗复发
● 陈冰

  富士康的“连跳”悲剧,终于在加薪30%的猛药作用下暂时打住,但留在人们心中的阴影并没退去,深入的反思也在继续:究竟是谁把富士康的员工推下楼?

  资本家的贪婪、打工仔的弱势、企业管理的漏洞、新一代青工的心理脆弱、机器一样运作带来的身心麻木,这些都是跳楼的原因之一,但要是从全球角度分析,西方企业的品牌战略、名牌的追逐者、曾经查封冻结调查记者个人资产的法院,都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推搡”作用。

  四年前,中外媒体都对富士康员工每天工作15小时而月收入只有几百元的情况予以揭露,但苹果公司以“调查发现没有强制加班”封了西方媒体的口,中国国内媒体的境遇和富士康员工同样弱势,记者的个人资产被冻结了一段时间,最终媒体以“报道不实”向富士康公开道歉。假如那时的资本主义力量有所制约,那么可能就不会发生连跳悲剧。

名牌战略下的悲剧

  今年的跳楼悲剧发生后,国际品牌企业和国内代工企业依然惺惺相惜。苹果公司总裁说,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厂”。他把自杀频发的原因归结为年轻农民工在新环境里远离亲友、感到不适应。这与国内一些过分强调心理因素的隐形袒护者一脉相承。

  苹果今年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技术公司,苹果也是全球前三甲的知名品牌,生怕自己的产品沾上“血汗”。西方的资本主义是受约束的,劳动者权益保护组织不仅监督品牌企业在国内的作为,同时也监督其在海外的行径。也因此,海内外媒体在报道富士康时间时着眼点明显不同:西方媒体的靶子是苹果、戴尔、惠普、摩托罗拉,而中国媒体的焦点是富士康的管理,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共同问题。

  把富士康员工推下楼的第一责任人,也许是西方企业的“品牌战略”。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企业把利润最大化,关闭了国内工厂,只经营品牌,而把加工业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也就是我们曾经欢呼跳跃的“产业转移”。西方企业家算了一笔账,经营品牌的利润可以达到400%以上,而经营工厂的利润最多只达到100%。

  2000年前后,在中国雇佣一个工人,每小时平均工资是87美分,而在美国、欧洲是10到18美元。让资本家暗自兴奋的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加工厂“没有工会、没有罢工、没有福利”,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

  比较一下苹果和富士康的收益就知道,品牌战略是怎样压榨中国工人的。去年苹果的利润率是27%,富士康的利润率是4.3%。生产一台苹果平板电脑iPad,平均成本为260美元左右,最低售价是499美元,最高售价为829美元,富士康的组装费用是11.2美元。就是说,一台按最低价销售的ipad,富士康的组装费只占0.02%。组装费的大头被台湾老板拿走,实际留给中国工人的已经微不足道。也难怪,美国《时代》周刊去年把“中国工人”评为年度人物,是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支撑着世界经济走向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