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不信口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22:33:37
延安著名的整风学习是1941年开始的,最初只在中央领导层中学习,然后逐步扩大范围。1942年12月,审干在面上铺开。于是“特务”越来越多,为了加一把火,康生发明了“抢救运动”,即“抢救”“失足者”。既是“抢救”,自然不能温良恭俭让。很快就“证明”了“特务如麻”。各单位弄到没人看管“特务”了,因为看管“特务”的人也是“特务”;吃不上饭了,因为炊事员也是“特务”,不可信了……
那段时间,我除了同周兴写那没有被用的总结以外,就是看犯人口供。看完之后,又选出最精彩的送到毛泽东那里。
1944年4月初的一天,毛泽东把周兴、李克农和我叫到他那里,谈了整整一个上午。毛泽东首先说:“你们送来的几份口供,我只看了两份,不想看了,以后别送了。”
后来他还说过:“读那些口供像读小说一样。” 我们一个个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就我敢说话,问“为什么?”毛泽东说:“写那些谁知道有多少是真的?”我说:“那是他们自己写的呀!”毛说:“自己写的就没有闹独立性的?就没有一个字闹独立性?”我又说:“一个字还能保证没有吗?”毛:“既然有一个字不确实,就没有一句话不确实?”我说:“一句话当然也难免。”毛:“有一句话不确实,那么可不可能有十句话是假的?”我还不服:“总不会全盘皆错吧?”毛泽东正色道:“我正是要说,可能全部是假的。”我迷惑不解了:“那又是为什么?”毛:“我就是要问你们为什么?”我还想辩解,周兴示意叫我别说话,听毛泽东讲下去。毛泽东继续说:“你要不信,你把他们的口供拿回去让他们自己改,一句错了改一句,十句错了改十句,全篇错了,全篇都改掉。允许他改。我自己写一篇文章,贴在墙上,每天看,每天改,一个月后,原来的字改完了。”我们仍然有些茫然,至少我是这样。
毛泽东问:“你们审问犯人有没有拿棍子的?”这问题我无法回答,我承认自己不知道。周兴说:“有,岳云高就是这样的。”我怕毛泽东不知道岳云高为何许人,便补充说:“他是审讯科长。”毛泽东肯定地说:“这就是口供的来源。”听了这句话,我悔恨极了:自己为什么就不了解一下这些口供是怎么来的呢?后来才知道,连周兴也是提着棍子审问的。
毛泽东举了他在中央苏区时经历的事例来开导我们。那是反对“AB团”,抓住可疑分子就审问,所谓“可疑分子”全凭抓人者的感觉而定,而且审问的结果,没有一个不是“AB团”的。毛泽东为了了解其中的奥妙,有一天他悄悄从窗孔看如何审犯人:原来是“打雷公”。何谓“打雷公”? 就是把犯人的两根大拇指绑在一根棍子上,犯人不承认,就往棍子中间钉楔子,犯人疼不可忍,便承认是“AB团”,承认了便拔掉楔子,一松开犯人又不承认了,不承认,再钉楔子,如此反复,直至犯人再也不敢翻供为止。
我不禁发指,已经坐不住了。我觉得毛泽东“一个不杀,大部不抓”的方针太正确了!否则,不管有意无意,都会错杀许多好人,想到我们险些错杀了人,不寒而栗。
中午回到保安处,我来不及吃饭,先找了一个坦白“最好的”犯人来谈话。我问他:“这口供是你的吗?”那犯人承认:“是的。”我又问:“这口供是真的吗 ”他哭了。我让他说真话,他推翻了全部口供。我批评他欺骗人,欺骗党。他说是为了吃饱饭。
当然也有坚贞不屈,始终没有说过一句假话的,如孙作宾(后任甘肃省委书记),仅仅因为他的侄子孙蔚如是国民党的军官,康生命我以西北局的名义把他从关中调来,关押在保安处。他不说假话,吃的苦头也最多。70年代末,我在北京同他相遇,想同他交换意见,但他不谈,满脸的愤怒和睥睨。
到了同年7月,在押犯人已大部分甄别释放。
作者:师哲/口述 师秋朗/笔录 点击次数:1789
出处:《人物》 上传日期: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