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评比“中学组现场教学的点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23:03
中学组现场教学的点评活动中自然地学习到了知识与技法.而且内涵浓厚的人情味和深刻的隐性教育内容.使其更有意义,令学生一生难忘。当学生兴趣盎然之时,教师将他们引入第二个教学环节——古今设计领域的知识和古今物品经典设计的分析。然后教师又以板书。异想天开”和异想天开的板画,归纳设计思维方式——联想、逆向、发散——开启学生设计创新的思路.进而让学生分组交流和讨论各自的设计方案,并完成一件设计制作。最后是全班的对作业的互评。其教学过程大体可归纳为:直琨激情——动手实践——归纳方法一知识传授与经典欣赏——探究设计思维——交流讨论、完成项目——点评以加深认知。一教学过程是由感性进入理性的反复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新颖的教学设计。 还有一节课值得称道.即河南省新乡市第十中学中华老师的‘穿出我们的风采>.教材内容是。暇装搭配”.属服装设计。对普通公民来说.能用自己已有的服装进行合理的搭配着装,便是。服装设计。。教师就是抓住了这一点为教学目标,而于课前布置学生穿出个人的风采和多带一两件衣服.并将教室桌椅重新布置,留出。T型台”空问。上课开始先让一个小组同学扮演服装模特表演于。T型台”问。此举.即刻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以较高的热情投入于对。模特”着装搭配优缺点的自评与互评。教师以此为契机与学生共同探讨着装的相关知识,并以。时尚不见得是高尚。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穿出中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充满青春年华的风采。然后小组同学分别互助改进个人着装,并再次以 组为单位走台表演和对其进行点评。其间,学生踊跃地拿出自己的服装试着在。模特”身上改进搭配,并发表个人对搭配美的看法。其教学模式可谓是:课前准备一一实践表演——讨论探究——深入理解——交流合作——再相互探究。这种将知识传授与学生探究融于学生的活动之中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自然地接受了正确引导和丰富了着装知识。 第二类好课是将“传统教学模式”上得完羹的课所谓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以讲授法、讨论法、演与前三届相比较.此次参奏的中学美术课上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令我心情很激动。其优点正如钱初熹老师点评小学组的课时所归纳的在七个方面体现了曝改新理念。对此,我就不重复了。我想先谈令我感受 最深的两类课: 第一类好课是创造了新的教学模式的课所谓创造了新的教学模式的课,是指以新颖的教学设计突破了原有的教学摸式.很好地体现了课改理念指导下教学过程与教法创新的课。例如.江苏常州市外国语学校杨一波老师上的题为《西方抽象画的欣赏与感悟》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打破了西方流行的。简 单描述——形式分析——意义解释——价值判断”的教学模式,是通过人的联觉与通感以音乐的抽象启发学生对抽象绘画的感悟。以音乐节奏引导学生领悟视觉形象的节奏。很好地解决了理解抽象画艺术语言的教学难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作品。其问,穿插丰富多彰的提高学生认知的活动与点评,然后教师当堂刨作一幅表现此时参赛课上的紧张与兴奋心情的抽象画,并要求学生也创作一幅抽象画.即通过创作体验来加深对抽象葺的理解,最后是交流创作心得和点评。我I辱其教学过程简化为:。联觉联想的感悟——理解艺术语言——分析经典——实践体验——交流理解”。此课教学设计别开生面,可谓开鉴赏抽象画的教法之先河。 再如江苏镇江市第三中学张蓓老师上的题为‘美丽而又方便的世界>的初二年级用水果和蔬菜进行的 设计制作课。上课伊始老师简单讲述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后,联系到。听说今天是某同学的生日,我们应为过生日的同学做个礼物”,然后老师将一个苹果切成六瓣.插在废电话卡上制成花瓣形的烛台.点燃放在其中的蜡烛.教师仅用极短的时间边做边讲制作的方法要领,然后要学生每人也创造性地制作一个烛台并点燃蜡烛。集中放在展台上。教师对学生各式各样的制作方法予以技法归类和点评.然后引领全班学生在一片烛光中唱起。祝你生日快乐”.过生日的同学在歌声中吹灭蜡烛。这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不仅生动有趣,学生于示法为主的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摸式。我们必须认识到有些教学内容是学生很难或无法在课上探究出结果的.比如。我国的陶瓷历史”、。不同时期的陶瓷名品及其艺术特点”、。前人创造的技法”等等。因此.传授仍是使学生习得知识与技能的捷径。今日说。上得完美”.必然已融入课改新理念.其问不乏各式各样的师生互动和让学生进行可能的探究。与真正意义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可同日而语。例如,山东济宁市第一中学万璐璐老师的‘中国古代陶瓷工艺>高中鉴赏课。该课之所以好,首先.是由于教师对陶瓷知识的熟悉及有丰厚的中国古代文化底蕴的支撑.加之 教师语言能力极强.表达流畅、简洁、生动、准确.且能如电视主持人一般熟练地驾驭课堂进程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该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其间穿插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能引起学生兴奋和学习兴趣的各种手段与活动,如:识别陶与瓷的“教你一招”。学生动手触摸与击声;加深理解冉瓷的古诗词和典故;采访民问陶瓷艺人的录像和学生探究问题展开的讨论等等。该课知识含量大,但上得生动鲜活。 再如,天津市静海县第二中学刘旭东老师的《中国写意画》是以理解中国写意画与学习画藤技法为目标的课.由于老师对中国写意花卉有着很高的造诣且擅长古琴.因此讲课时能边操古琴边与中国画的写意性相联系.以音律与笔墨的节奏和意境相联系,让学生感悟中国写意唇的特点。如果说刘老师这一教学闪光点大多教师不便与其相比.那么.讲技法时他能对初学写意画至关重要的如何调墨、如何蘸墨讲的细徽到位,并当堂在四尺宣上百藤,边讲边画。讲解与演示的交替关系拿捏得体。如何布局、如何用笔及行笔的快慢等学生一目了然。而且还以另外于课前画好的数串藤花让学生于画面上摆布。以探讨、理解疏密关系。此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解决得很好.不愧为好课。 除了上述的课之外,此次参赛的许多课都有各自的闪光之处。恕不一一列举。 下面谈谈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案所列教学目标欠规范 参赛者送来的教案写法不同.呈现的方式不一.是无可厚非的。但教案中确定的教学目标则需要探讨。有的写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有的写知识与技法目标、方法与过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的写显性目标、隐性目标;有的写人文性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有的写知识点、技能点、德育点;有的将教学目标列为l、2、3等几项;有的还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列为目标;有的在几项目标之下又规定若干小项目标……。在这些项目中又往往写进诸如。培养学习美术兴趣”、。培养审美能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合作精神”、。拓宽知识面”等等;而有的技能课却没有写学习什么技能的教学目标。这反映出各地或各校对教学目标写法的要求不同,但也反映出对课业教学目标与学科教育目标甚至与学校教育目标未能区分开来,反映课程理念与教学目标没有分清。教学目标是本节课教学的起点与归宿,是学生学习可评估、可测量的结果,是教学的根本。给自己规定八九项教学目标,也就分不清主次和教学重点了。有的课内容显得混乱,原因即在于此。至于如何写教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因时问关系这里就不谈了,留待以后探讨。 二、教学内窖安捧问题较多 1.部分教学内容偏离主题 教学内容是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而展开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一定要明确.不然便会偏离主题。例如‘面具设计制作>是围绕什么是面具和怎样设计制作面具而展开的教学。因此,该课将面具与脸谱加以区分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介绍脸谱内容的录像过长,便显得偏离了教学重点而有冗长与累赘之感。再如‘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讲艺术作品的两个方面.将。艺术源于生活”讲得清晰明白尚且不够.还要将。艺术高于生活”讲得透彻才行,不然便是不足。甚至是失误.因为学生更想知道艺术是怎样高于生活的,这也是艺术理论和评述艺术的重点所在。 2.忽略。设问”的难度和要学生探究问题的可行性 问答讨论法,属于教法,是研究性学习方式之一,但其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教学内容应该是由问题串、问题链环环相扣构成的。教师提出的问题皆属学习内容的一环。因此,设计要学生回答、讨论和探究的问题。一要符合教学内容.二要准确,三要有启发性。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对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有很好的把握。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问题是处理教材和教学中最难的一件事,需要我们精心设计.不可草率。不然便有可能提出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或将教学内容引向它处偏离教学目标的问题,或在课上学生根本无法探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