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神医”张悟本《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迷信该说法的人注意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13:16
【曝光】“神医”张悟本《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迷信该说法的人注意了
来源: 中原网  发布时间: 2010-05-31



5月27日,央视《新闻1+1》的《“神医”是怎样炼成的?》,曝光了大力提倡人们“生吃茄子,喝绿豆汤”的 “神医”张悟本,节目从“身份造假?身世造假?违反常识?牟取暴利?”四方面提出质疑,并直接点出了湖南卫视《百科全说》,希望媒体承担社会责任。
卫生部:张悟本不是专家
28日,在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召开的预防保健相关问题媒体座谈会上,卫生部官员首次公开明确,关于营养方面的技术职称考证和公共营养师的考试,都没有张悟本其人。
北京工商部门: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南门的“悟本堂”,无卫生许可证,相关人员无从医资格。
张悟本的身世
6岁开始随父学习中医,食疗临床经验20余载,并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北京悟本堂中医研究院掌门人,人称“中医食疗第一人”和“京城最贵中医” 的张悟本。
某论坛网友爆料,中原网记者调查证实:张悟本1981年进厂,为原北京市第三针织厂职工(现为铜牛集团),他主要负责维修机器,1997年下岗;其妻子和父亲都是该厂员工,并非出自“中医世家”,以前倒是卖过保健品钙片。
从一个纺织厂下岗工人,到大红大紫的中医“大师”,张悟本经历了13年。13年间,张悟本没停止“折腾”,他口才好,卖商品、保健品,上函授班。最重要的,他遇到了几个“贵人”。 从张悟本的经历来看,第一步从事直销类型的商业活动——“观念营销”,第二步向大众普及中医常识,第三步,遇到伯乐包装,出书、上电视。
张悟本的头衔
张悟本的众多名头中,有一个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首席食疗推广专家”。中医科学院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不是中医科学院的人,只是中医科学院下属公司外聘的坐堂医生。”
张悟本自报的教育经历是:“1981年,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医药专业。”北京医科大学现已归属北京大学医学部,该部负责学籍管理的马老师表示,1981年,该校无毕业生毕业;1981年入学的学生里面,也没有找到叫张悟本的人。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一位老师告诉记者,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确实开过中医药专业,也确实有个叫“张悟本”的学生。不过,当时这个专业国家不承认学历,是函授性质,不用脱产,主要是自学,开卷考试。
张悟本的方子:“每个人的药方上都要求补钙”
作为湖南台的忠实观众,杨小姐看到《百科全说》后立刻被吸引进去。托人挂了张悟本的号,和老公一起来寻医问药,来到悟本堂后看到大门上贴着一行标语,提示来者:这里并非医疗机构,不把脉,只提供食疗方法。
杨小姐说,张悟本看病时也像他在电视上开讲,经常询问几句身体情况后,就落在“这不就对了吗,多吃绿豆,吃生茄子”,然后再开点其他方子。在观察同来的挂号者后,她发现基本上每个人的药方子上都写着要补钙,而出了屋门马上就能看到一个卖钙剂的柜台,不少中老年人都成盒地购买。
专家指出:大众想养生而不知道该怎么去养生
打开当当网,在5月17—23日的周畅销图书榜上,第一名就是备受争议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且连续25周在榜。第六名是《手到病自除》,在榜时间39周。第十一名是长期垄断全国各大健康类排行榜第一名的“中国优秀健康图书”---《不生病的智慧》。
专家们认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生活、饮食习惯造成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在日益增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医学的专业性限制,又使得大众对于医学、养生方面的知识缺乏深入、科学的理解和掌握。想养生而不知道该怎么去养生,这就为张悟本等“大忽悠”乘虚而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谁制造了最贵中医“张悟本”?
“超豪华”策划团包装
“专家”形象出现,是3年前。2007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下面的一个事业单位———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下称合作中心),组织了一次活动。正是这个活动,开启了张悟本的“食疗第一人”之路。
据中医科学院一负责人介绍,合作中心属独立法人,除总经理鄢良为中医科学院在编人员,其余均为外聘人员。该中心要组织“普及中医知识、治未病”的社区讲座。其职员王小雨是张悟本的朋友,王小雨向鄢良推荐聘请张悟本主讲。
这个讲座开展近两年,是免费的,引来媒体报道,主讲人张悟本被关注。而讲座引来了“回头客”,合作中心于是成立了收费的“中研健康之家”,由张悟本坐诊。
在进社区开讲座的这个阶段,张悟本认识了一个叫唐燕飞的人。“唐燕飞自2007年结识张悟本以后,就竭力想包装推广张悟本。”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唐燕飞2000年成立了“北京悟心堂中医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北京第一批经营中医养生类产品的公司。后来包装张悟本的中奥纵横(北京)文化传播公司(下称中奥公司),唐燕飞时任副总。当时开讲座的张悟本已被媒体关注到,让了解养生市场需求的人对包装张悟本的市场前景充满了期许。
策划“奇人”加入包装团队
中奥公司2007年开始包装张悟本,但一直不是太见成效。直到两年后,一个人的加盟,出版人贺雄飞。
贺雄飞又是何许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曾被称为中国民间出版第一人。他擅长策划出版“学术”书籍,号称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间出版家。据称他曾推出汪国真、孔庆东和摩罗等文化名人。贺雄飞策划出版的“草原部落”与“黑马文丛”系列丛书,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最受关注的文化类畅销书。因一些个人因素,他在21世纪初逐渐淡出出版一线。
5月25日,贺雄飞称,2009年8月,一名影视投资界的朋友找到他,向他推荐一名叫张悟本的中医大师,看能否为他策划一本书。“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张悟本的观点,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觉得这个人的观点十分新颖,与我们接触过的所有权威医学专家学者的观点,都不一样,而且言辞幽默善于表达。”贺雄飞说。“我认为张悟本经过包装后一定能火起来,书肯定能畅销。”
贺雄飞介绍,书的文字内容,全部来自于中奥公司摄制的题目为“大国医道”的张悟本讲演光盘,“直接从光盘中扒下来的,都是他说的话”。
据一名参与“包装”张悟本的内部人士介绍,当初为了制作张悟本的光盘,中奥曾招募了一批懂中医和养生并能写文案搞策划的人,来做张悟本的助手。
作为策划人,贺雄飞说,他给这书取了一个口号式的名字:《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贺雄飞认为,这个口号,有助于建立一个“革命性的理念”。
该书出版后,交由贺雄飞之弟贺鹏飞经营的鹏飞一力公司负责发行,“我对我弟弟说,这本书你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宣传,这是一辈子的机会”。鹏飞一力高额广告投入下,两大售书网站当当网与卓越网先后在首页重点推荐此书,并加大宣传力度,“每天网上销售达到8000多册,所有书店均占销量头名”。
贺雄飞称,“养生类书现在是个热点,基本上谁做谁火,市场空间大。”这本书,是他出版生涯中“商业效益最好”的书。
“超豪华”运作团队
2009年8月,北京悟本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在朝阳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唐燕飞。
此后,张悟本在“悟本堂”坐诊开方子。
一名参与策划推广“大国医道”的知情者透露,为了包装推广张悟本,中奥公司曾出巨资聘请了超豪华策划团队,参与策划央视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曾任央视《赢在中国》节目全国推广总监的高强,负责动用自己电视台的人脉,向各大电视台推销张悟本;人民日报市场信息中心策划主管吴宗群负责将张悟本观点梳理成30集讲座,并将文字编撰成书;贺雄飞则整合自己出版和传媒业的资源,扩大该书宣传,进行发行推广。
“这几乎是一个顶尖的推广团队,从电视到纸媒再到网络,我们全方位地展开宣传推广。其中一些质疑文章也是我们推广的一部分。”
《百科全说》受张悟本连累“下课”?
昨日,湖南卫视新闻发言人李浩表示,《百科全说》暂别荧屏与收视无关,更与张悟本无关,“只是湖南卫视季播体制的正常轮换”。据悉,湖南卫视日前正在做节目调整,《背后的故事》就在这次调整范围中。
“喝绿豆汤、生吃长条茄子可治疑难杂症”、“生吃泥鳅可去虚火”……随着湖南卫视《百科全说》热播,全民掀起养生热;“厨房就是你家药房”、“隔壁菜市场就是最好的医院”,食疗养生全民推崇;号称京城最贵中医的张悟本也顺理成章成为“养生专家”,挂号费2000元/次,排到了2011年。不过就在前几天,张悟本书籍撤架,“老巢”被北京工商卫生部门清查后,助张悟本走红的《百科全说》也传出噩耗——将于6月7日暂别荧屏,取而代之的是《智勇大冲关》。
300元的号排到2012年,1800元的号排到明年
5月21日下午,位于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中心西南门处的悟本堂门前冷清,入口的玻璃门上贴着“禁止拍照”的提示。
“现在预约的人太多,已经不能挂号了。要不你两个月以后再来看看吧。治高血压可以跟着张老师的方法,回家吃点生茄子,喝绿豆汤,自己先调理着。”前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悟本堂只有张悟本一名坐诊专家,300元的号排到2012年,1800元的号排到明年。
工作人员还说:“挂号不行,但可以进入康复营进行康复训练。这个训练可以与张老师面对面进行,由他来制定食疗方法,还可以和张老师合影留念。不过想报名康复营也要等半个月左右,费用为10天9800元。还有一个月的康复训练,每人每期3万元,陪护人员每人每期1万元。”
张悟本的背后有个利益链帮他运作
“按着目前的表现,张悟本后面应该有一个文化公司帮助他运作。”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化公司负责人说,有很多电视节目除了制作团队外,背后还有一个招商团队负责商业运作,“很多文化公司和对象谈合作都希望有个‘身份’,也就是说,文化公司要挂靠在一个栏目,才更有说服力。”
这位负责人认为,文化公司会把他们的资源推荐给电视台,甚至会垄断这个栏目。嘉宾由电视走红后,通过其社会影响力再去发行图书,获取更大的利润。而对于一个新节目,它本身也需要能够“剑走偏锋”的嘉宾。
“一些新播出的节目也需要炒作,它和那些慷慨激昂的嘉宾形成了互相提升的目的。节目收视率高了,广告收入自然增加,电视台就会从中牟利。”
“在一些大的电视台做保健养生的节目,嘉宾一般都要给电视台付费,这就好像是一个真人秀一样。一期节目的价格,一般都在十几万到二十几万。”该负责人介绍,嘉宾通过电视走红,他的付出很快就会成倍地收回。文化公司会帮他策划后面出书等活动,从中收取不菲的策划费用。“老百姓很有热情地埋单,电视台、嘉宾、文化公司三方获利。”
张悟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首次印刷于2009年10月,在2010年4月进行了第二版第二次印刷。在一些大型书店,甚至专门辟出一块展台摆这本书。
一位出版社工作人员介绍,出版社和作者签的合同有两种,一种是版税合同,另一种是一次性付款的合同。“一般的作者版税合同只能拿到8%,非常知名的人甚至能拿到15%的版税。”这位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着其书上标明的销售百万册计算,每本书售价35元,加上版税,他出书获利实在可观。现在据说销量已经不止100万册,他可以获得的利益就更加巨大。(编辑 keke)
-----链接:
专家否认绿豆能治病
张悟本的养生理论中,每天一斤绿豆煮水喝能治近视、糖尿病、高血压,还能治肿瘤。讨论中,专家们列举了大量数字和临床试验结果,驳斥了此类明显违背常识的伪养生理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陈春明表示,把绿豆说成像目前网上所说的“功效”实际上是非常不科学的,吃豆类是很好的,但是绿豆是不能治病的。从营养学来说,豆子都有它的特点,蛋白质比较高,在吃的过程当中它的一些膳食纤维和一些成分对机体是有利的,但是也不是那么神。
人体补钙限量2000毫克
张悟本曾否认盐摄入量太多将导致高血压的说法。对此,几位专家表示,这是全世界公认的,而且经过了大量的数据研究、试验而得出的世界公认的结果,也就是说他是完全颠覆了已有的建立在完善科学试验基础上的一些基础养生理论。
而对于张悟本声称补钙可以降低高血压(男的吃4000毫克,女的吃 3000毫克),并给出很大剂量的做法,专家也指出,如果过量的话,会影响肾功能甚至引起肾衰竭。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程义勇表示,钙多了会在肾上沉积,损害肾的功能,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会影响铁、锌微量元素的吸收。
程义勇介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钙的摄入量成人是800毫克,孕妇和乳母是1200毫克,最高也不应该超过2000毫克的水平,超过了就会有问题。
卫生部门:无法处罚悟本堂
朝阳卫生部门表示,虽然悟本堂没有卫生许可证,相关人员也无从医资质,但因在现场未发现任何诊疗行为,即使悟本堂对某些食品确实存在扩大宣传的嫌疑,卫生部门仍无法对其进行任何处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悟本堂一事仍在调查之中,将持续关注此现象。
针对有报道称朝阳工商分局正在调查悟本堂涉嫌虚假宣传和超范围经营一事,朝阳工商分局有关负责人昨天明确表示,他们只是协助卫生部门调查悟本堂涉嫌非法行医的情况,并未涉及虚假宣传和超范围经营的内容。至于最后如何处理,需要看卫生部门的调查结果再做处理。
究竟什么原因,导致目前养生业的火爆乃至混乱?
1. 传统由来已久
“一些并不科学的养生知识,在中国的传播是有传统的,而恰恰国人又相信传统。”方舟子说,过去曾流行打鸡血,后来流行气功热,众多的民间“养生秘诀”中不乏实用的方法,但各种没有科学根据的东西也一并流传。
张悟本的忠实观众安先生坚信他80%的说法是站得住的,依据就是许多说法都曾听家里长辈零星提及,“再说食疗也吃不死人。”
2.基础健康知识匮乏
“一方面,老辈传下来的东西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科学健康知识又太少。”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教授于小冬介绍,许多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加入了健康知识教育。可国人接触“养生、保健”类知识除了家族传承,要等到毕业融入社会之后,而他们接触到的还多来自于利益集团的宣传,实际营养健康水平比日本等相差很远。
3.对医疗体系的失望
医改逐年推进,但方舟子认为对现代医疗保障的失望部分导致了人们的排斥心理,从而倒向预防、养生。“老百姓不想跟医院发生联系。”既然看病难,看病贵,不生病 或者生病不去医院被人们向往。一本畅销书正体现了这种心理——《求医不如求己》,“这种心理被一些人捕捉、放大,最后利用。”
4.出版商把关缺位
“并非人们接触科学养生知识的渠道少,是太多,太杂。”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刘拥军说,大量良莠不齐的图书、电视节目助推了全民养生的热潮。
“把关人缺位了。”方舟子认为出版商有责任对出版物内容质量进行核实。刘拥军指出,在图书进入市场流通之前,质量由出版社负责,但部分出版社或栏目过度商业化,放弃了自身作为把关人的职责。目前部分出版社同策划公司合作,将前期策划工作交给这些公司去做,一并交出了“三审”把关的职责,而图书的作者往往就是公司推荐联系的,最起码的身份核实随之落空。
5.正规图书竞争力差
方舟子称,“伪养生专家”常用手段是先把人吓住,然后迎合受众,抛出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让人觉得原来健康如此简单,但科学就无法说出“包治百病”的话。另一方面,“伪专家”背后,往往是一个庞大组织,生产、宣传、营销一条龙,这是学术型专家所不具备的。
6. 养生业监管缺失
刘拥军介绍,从图书出版物来讲,国家对于那些市场小的、学术味浓的、科技含量高的出版物有专门的出版基金进行扶持,但是火爆的养生业显然不属于这类“小众”。
“养生本身就是民间的、尚未形成科学体系的一个行业。”于小冬认为,中国正经历着科学养生的“初级阶段”,但凡规矩,都是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在这种背景下,甚至找不出一个对口部门对其进行管理。谁来举起板子,又该落到谁的身上?
解读“张悟本”现象背后的三大定律 ----[稿源:红网]
通过张悟本现象,我们发现张悟本从一个企业下岗职工,到养生专家,进而到被执法部门检查,证明着这样颠覆不破的“三大定律”:
定律之一:“神话”型专家,大都是“问题”专家。前些年,曾经号称拥有“数千万弟子”的“中功大师”张宏堡,还有包治百病的“当代华佗”胡万林,留给世人的笑谈就是有力佐证。仔细分析一下,这些大凡披着神医头衔的专家,根本不是出于民众和患者的利益考虑,更多的是利用神话了的头衔进行招摇骗取钱财,这样的专家能值得信任吗?睁着大眼说瞎话,有谁会相信这背后没有利益驱使?
定律之二:对信口雌黄的神医,执法监管必不可少。对那些堂而皇之利用公众追求健康的心理,大肆宣传个人神功或祖传秘方的神医专家,执法部门一定不可掉以轻心,要按照法律规定积极加强执法监管,切不可让这些所谓的专家误导了公众,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有关部门还要注意总结和走访,让执法监管成为保护百姓生活健康的“绿坝”。
定律之三:媒体对“神医”的推波助澜作用误导了公众。每一次“神话”的上演都离不开媒体的无限放大和追捧,张悟本现象亦然。不管是出书也好,还是在媒体上做讲座也罢,那些荒诞不经的言论都无形中影响了公众的生活。出于收视率和市场利润追求,媒体大多心照不宣。如果相关部门及时对媒体的行为加强监督和监管,对此类现象一定会起到预防作用。否则,查了张悟本,还会出现李悟本、王悟本......            
悟本堂开始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