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长运退市边缘 黄奇帆再施“魔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17:28:15
*ST长运退市边缘 黄奇帆再施“魔杖”

有一个事实可以肯定,重庆市法院和有关机构正在对*ST长运进行资产评估,“作为资产重组的前提”。
11月18日,*ST长运(600369.SH)在没有任何利好公布的情况下突然放量涨停,19日开盘后又封涨停。退市危机一步步逼近的*ST长运到底怎么了?
本年度,*ST长运如果不能扭亏,将被暂停上市。据公司10月29日发布的三季报:期末亏损近8000万元,预计2005年仍亏损。
然而,事情不那么简单。随着重庆市有关部门的介入,事情或许开始有了转机。“我们在积极协调,推动公司重组,避免退市。”重庆市金融办一官员告诉记者。
绝地重组
伴随着*ST长运近三年的业绩亏损,公司股价一路走低,今年7月曾跌至1.21元,二级市场投资者损失惨重。面对退市危机,公司不以为然,其位于三峡宾馆18楼的办公场所刚刚装修一新。
公司2004年年报称,行业性萧条是*ST长运亏损的一个主要原因。2001年以来,随着沿江高速公路的不断开通及铁路提速,大部分客流弃水走陆,三峡旅游运输业处于低迷、亏损状态。
“公司主业不赚钱,已不能支撑上市公司运行。”*ST长运一内部人士说。对于公司目前的处境,资产重组、更换主业早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实际控制人华融投资有限公司一直想注入新的主业,把航运资产置换出去。”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公司有高达约4亿元的逾期银行债务,大部分固定资产被冻结。*ST长运2005年半年报也承认:公司目前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资金紧张,并面临被法院拍卖等强制还款措施。
公司公告表明,面对无力偿还银行债务的财务现状,多家债权银行无一例外地把*ST长运告上了法庭。目前,诉讼案已经基本判决完毕,有的案件法院已经发出强制执行书。
如果*ST长运的资产被强制执行,重组也就落空。
“我们正在推进重庆5家ST公司的重组、股改,这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债务重组,如果债务重组不能完成,资产重组也就无法进行,没有战略投资者敢进来。”黄奇帆在11月15日三峡库区经济发展金融论坛上作上述表示。
具体负责协调的,正是重庆市金融办。“我们已经和上市公司开了几次协调会。”一家债权银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至于具体的债务解决方案,该人士表示“目前还不确定”。
其实,从债权银行对上市公司的态度看,债务重组似乎早就埋有伏笔。经过法院审判,进入执行阶段后,没有一家法院对公司的资产采取拍卖的强制还款措施。
11月5日,公司发布债务诉讼进展公告,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新虹桥支行向法院明确表示,“所抵、扣押资产暂不拍卖变现。”“现在强制执行并没有好处,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想和公司、当地政府关系闹僵,另外,债务的受偿也有一个顺序,我们并不能排最先。”该行资产清收部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处在地方政府协调之外的上海银行尚且如此,重庆本地银行自然也要配合。据记者了解,半年来,金融办已经多次组织公司和债权银行进行磋商,研究还款方案。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公司重组能够得以成功进行,公司被注入盈利能力强的新主业,债权银行也不会再逼债。而公司的主业更换涉及到名义第一大股东重庆市涪陵区资产经营公司和实际控制人华融投资。
“公司没有应该公告而没有公告的事项。”*ST长运证券事务代表王强不否认重组正在进行。对于目前债务、资产重组的具体进展,王表示,“无可奉告,我也不是很清楚。”
分析人士认为,至于债务重组的方式,重庆市已有ST重实(000736.SZ)成功处理的案例。据记者了解,ST重实因为受实际控制人德隆所累,公司巨亏10亿元。在最后关头,法院准备拍卖ST重实资产破产清算偿还债务时,金融办出面协调,最终与银行达成了初步债务解决方案。
重组结合股改?
“公司的重组会和股改结合在一起。”*ST长运一高管透露。
泰阳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亚辉分析,如果在债务重组的基础上,有战略投资者愿意进来,注入资产,2005年实现盈利,公司就可避免退市,同时注入的资产也可以作为股改的对价。
对于眼下的*ST长运,这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结局。但问题是,“华融并不想退出”。然而,华融有什么资产可供注入?华融投资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问题又如何解决?
根据公司2005年半年报资料,在最近几年,华融投资和其控股的公司,以借款和往来款的方式占用了上市公司近8000万元资金:截至今年三季度,华融投资欠上市公司2100多万元,北京燕京印象营销公司和云南印象酒业有限公司共欠5600多万元。
早在1997年*ST长运未上市时,华融投资就实际控制了公司,并于2001年整合上市。“华融进来时,正是三峡航运好的时候。”上述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目前的股权结构中,华融投资通过其关联的北京现代、温州森象、温州新城合计持有*ST长运33.8%的股份,超过名义第一大股东重庆市涪陵区资产经营公司持有的16.77%股份。
但华融投资一直以来隐身于第二股东位置,这个经常被人误认为是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公司,因为其第一大股东华企投资,显得颇为神秘。
公开资料表明,华融投资有四个股东:华企投资、北京现代、温州森象、温州新城,分别占股31.11%、25.56%、23.33%、20%。
工商资料表明,华企投资来历不凡,从其12名股东成员名号可见一斑:兖州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资产新闻实业有限公司、深圳中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华晨控股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上海万胜兴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苏州机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跃进汽车集团公司、内蒙古仕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对于神秘的华融投资、华企投资,记者欲探询究竟,致电华企投资上海总部,接线人告诉记者,自己并非华企员工。采访其他相关方,也均遭拒绝。
其实,2001年*ST长运上市后不久,华企投资的身影曾直接出现在上市公司中。
位列华企投资第三大股东的资产新闻实业有限公司曾在2001年进入*ST长运,成为第三大股东,后在2003年退出,把股份转让给温州新城。资产新闻实业有限公司与华企投资两公司互相参股,其股东构成也是和华企投资股东相似,不乏国内巨头公司。
有资料显示,2003年,在对浙江省绍兴女儿红酿酒有限公司的收购案中,两公司就曾分身出现。
人事方面,*ST长运前任董事长陈建威曾任华企投资董事长;2002年底,*ST长运动用3500万元收购北京伯通有限公司37.63%的股权,巧合的是,北京伯通的董事长潘壮也曾任华企投资董事长。
*ST长运实际控制人华融投资、其之上大有来头的华企投资以及可能出现的战略投资者究竟可以给公司注入什么新的主业,从而避免退市,目前依然是一个迷局。但有一个事实可以肯定,重庆市法院和有关机构正在对*ST长运进行资产评估,“作为资产重组的前提”。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