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论文改革遭遇“叶公好龙”?(第二落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7:19:14
曾举双手赞成改革的学生,98%选择了传统方式
川大论文改革遭遇“叶公好龙”?(第二落点)
本报记者 魏贺《 人民日报 》( 2010年05月28日   12 版)

人民图片
□200多名毕业生中,仅有4人搭乘论文改革“班车”
□“只要有一个人尝鲜,我们都很满意”
□没有基础性教育改革作为支撑,想以毕业论文的形式扭转,很难
“叶公好龙”的现实版正在近日的四川大学上演。
去年10月,四川大学推出毕业论文改革,决定从2010年起,试点院系本科毕业生可以选择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也可以是反映学生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的与专业相关的作品、设计、调研报告等,实行“毕业论文多样化”。
进入5月,川大2006级本科生毕业在即。然而,从正在试点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了解到,学院200多名毕业生中仅有4人搭乘论文改革的“班车”。98%以上的学生仍选择了传统的毕业论文,其中包括不少曾举双手赞成论文改革的学生。
“吃螃蟹”的人是谁
老师说:他们是实习“牛人”
川大确定试点本科毕业论文“多样化”伊始,谢雪、唐巧、小冉等4位同学就成了焦点人物。而这4位“吃螃蟹”者,均来自新闻系。
据川大新闻系主任张小元介绍,学院毕业考核新方式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稿件2万字以上,或发电视新闻80条以上,并且有一定数量的头条稿件,或报社、电视台等单位认定的好稿。而谢雪等4名毕业生,在学院里就是实习“牛人”。
“丰富的实践经验让他们对选择新的毕业方式有足够的底气。”张小元说。4人中,1人选择了调查报告,3人选择了媒体发稿的考核模式。
2008年和2009年暑假,谢雪分别在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实习了一段时间。实习期间,恰逢“5·12”汶川大地震,她和老师两赴都江堰、绵竹、什邡等地,发回多篇报道。去年10月,毕业论文新政策出台后,谢雪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新的论文考核方式。
小冉在媒体实习的时间也非常久。4年中,她先后在报社、电视台、网站实习的累计时间,达一年零两个月,长则四个月,短则两个月。
除需要提交实习作品外,学院还要求他们每人写一篇3000字的小论文,用所学理论对自己的社会实践心得进行分析。谢雪认为,与传统的毕业论文动辄写1万多字相比,小论文谋篇布局、资料查找和写作压力都要小得多。
据了解,本月30日,文学与新闻学院将为4名同学组织3位专家进行专场答辩。而省内一家报业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在招聘过程中,“提交优秀新闻作品毕业的学生,我们会优先考虑。”
多数学生为何走老路
学生叹:时间太紧,标准过高
高达98%比例的同学仍然选择了传统毕业论文方式,很多同学解释,是因为“时间太紧、标准过高”,不敢“尝鲜”。
“新规去年底出炉,今年年初才确定具体准则。我没有那么多实习经历,所以选写毕业论文最简单。论文模式是既定的,只要找好一个切入点,花两三周就能搞定。”新闻系大四学生小陈认为,满足学院新模式的条件,没有一年左右的实习经历根本不可能。
同时,“办法”对于稿件质量的规定比较模糊,也是学生不敢贸然选择新模式的原因。“办法”要求提交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头条和社会反响大的稿件等。学生小曹对此产生疑问:“一定数量”到底是多少条?怎样衡量社会反响?“大多数同学的想法可能和我一样,能顺利毕业就好,没必要太折腾。对比几种考核模式,毕业论文还是最简单、最容易完成的一项。”小曹说。
虽然尝鲜者寥寥,但大多数同学仍然对论文改革表示欢迎。除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在川大没有参加改革试点的其他院系,接受采访的应届毕业生,也希望本专业能借鉴这种新的毕业考核方式。
“我们没有选择这种新的方式,不是说它不好,而是这场改革没有给我们准备的时间。”06级新闻系学生程广蔚说。
新模式会夭折吗
校方称:会把改革进行到底
校方原本打算在今年5月办一次“毕业展”,展示新型毕业方案,如今仅有4个人,显然已无法撑起这场展览。
“只要有一个人尝鲜,我们都很满意,表明这场改革迈出了第一步。事实上,在改革的初期,选择新模式的学生不宜太多。”张小元说,改革真正进入规模化阶段至少要到明年,“估计明年选择新模式的毕业生能达到50%。”
据介绍,川大改革办法的草稿于去年12月拟定,征求意见、讨论完善用了半年,学生收到定稿已是今年4月20日,这时候所有的实习基本都结束了。“所以这届毕业生的准备时间不足,但是07级及以后的学生应该有非常充足的时间。现在是改革初期,对于应该建立何种具体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毕业作品,也只有一个大方向,细则的成型大概需要3年时间。”张小元说,学校启动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目的在于引导应用类学科学生加强锻炼实践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应用型学科学生的就业。
“没有一个基础性的教育改革作为支撑,想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在收尾的时候扭转一下,是很困难的。”据介绍,四川大学的课程改革与论文改革在同步进行中,学校已将08、09级的课程前置,争取腾出大四这一年让学生实习和找工作。此外,学校还积极听取学生的建议并认真考虑这些建议的可行性,比如将采访和写作合并为一门采写课、将学习期间在媒体实习发表的作品作为期末成绩的参考标准、通过交追踪报告总结的方式来督促学生参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