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死”的富士康真的死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5:14:33
 

如果“该死”的富士康真的死了

作者:李铁

  过去的几周,就在各路媒体在讨伐和反思富士康的“8连跳”的时候,这个世界工业史上最大的工厂就像被诅咒了一般,5月14日又发生了今年以来的“第九跳”。

仅仅一周,只有一周,“第十跳”又来了:21日凌晨4时许,富士康一名21岁的男员工从宿舍跳楼,伤重不治身亡。四起跳楼,只用了半个月!当数字变成两位数之后,很多人或许已经感到麻木。但这一系列事件代表的不应该是冰冷的阿拉伯数字,它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年轻生命。

正视“泰罗制”对工人的异化摧残

在反思中,很多媒体都注意到,将责任都归咎于雇主富士康未免有失偏颇。因为我们必须承认,从富士康开出的工资、保险、年假、加班制度等硬性指标来看,这确实是一家符合规定的外企。它跟其他普通的代工企业没多少区别。它并没有违法用工,而且,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每日都有数千人排队求职想进富士康。或许,我们应该找找更深层次的原因。

但这绝不意味着富士康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第N跳。

从很多媒体的深度调查文章中,中国代工企业的工人的一些生活细节得以呈现在公众面前,残酷的现实提醒我们必须正视“泰罗制”对工人的异化摧残,提醒我们必须以更宏观更长远的眼光来衡量我们的得与失。我们可能会发现,这种把人机器化的“泰罗制”生产方式,有很多对个人、对社会隐形伤害,并没有被充分估计和计算。或许,我们是用一种透支在支撑眼前的一些虚假的繁荣?

在富士康这样的中国代工企业里,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被做到极致,人的自由意志、情感需求、精神追求,均不在企业考虑视野。在这里,每个动作被精确计算,人和流水线融为一体,以达到劳动力利用的最大化。工人就像是被植入了电脑芯片的智能零件,每天都按规定的指令程序,到固定的地方吃饭、上班、睡觉。

在这样的企业里,工人完全没有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屌毛”是他们对其他工友的通称。在这个只有机器和像机器的人的世界,他人,对于自己的意义确实轻如“屌毛”,没有多少人文上的意义。

这种流水线作业、军事管理下的流水线生活,严重摧残了工人的身心健康,伤亡事故增加,工人易于衰老、残废甚至过早死亡,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是对此的最好写照。而在工人劳动能力下降之后,他们很快就被淘汰出工厂,老板会另外招雇年轻力壮的工人。在富士康,员工大多数都是20岁上下。

这种工作生活方式对工人所造成的隐性和长远的伤害,并不容易被年轻力壮的工人所察觉,他们所看到的是眼前的劳动换来的报酬,但这个报酬里面并没有包含为隐性伤害而付的费用。“十连跳”之后,不论是工人还是富士康,还有我们的社会与政府,都应该重新审视这些隐性伤害的成本,并对此作出补偿。

还有,如果城乡二元社会的长期存在,户口、社保、子女就学等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新生代工人依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依然要面对严重的心理和社会问题。

除了富士康们,中国经济还能靠什么?

  沿海地区的代工工厂,是中国真正的财富之源。但很显然,这些工人的生活质量其实远低于30年前的工人。30年前,甚至60年前的工人,至少还有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下班后还能和家人在一起。为什么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吃苦耐劳的工人,但这些劳动者却连最基本的正常生活都过不上?我们的进步和增长都体现到哪里去了?这样的增长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

更可悲的是,尽管公众舆论对富士康这样的“血汗工厂”发出了排山倒海的讨伐,但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更残酷的问题:如果“该死”的“富士康们”真的死了,中国当下的经济还能靠什么?

头脑清醒的人都能看到,如果我国的市场足够开放,在整个工商业领域,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只有代工工业和互联网企业两大块。当然,那些高污染企业和特色资源型行业不应被计算在内。

或许有人不同意这个说法,认为代工行业利润率极低,对财政的贡献并不大。房地产企业和日进斗金的央企巨头才是中国经济的支柱。

这种看法完全可用愚蠢来形容。虽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移动等三家企业,均名列“全球十大最赚钱企业排名榜”,但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利润是从哪里来的。即便是在美国严重受挫的2008年,中石油的净利润率也仅是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五分之一。但中石油的员工总数却是后者的16倍。这样的企业有竞争力?

再如工商银行,众所周知,眼下中国的银行尤其是国有垄断性银行,绝大多数利润仍主要来源于传统而原始的“利差”,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利差比国外成熟市场高出14倍,而这一巨大利差的形成,正是央行政策早就规定、安排好的。垄断格局下的政策性、制度性力量,才是其所以能“日进斗金”、享受饕餮般利润盛宴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地产、金融、烟草、通讯等这些中国财政收入的大户,与其说他们赢利能力比富士康等代工企业强,不如说是收费能力更强,或许将他们的利润看成是一种税收比较合适,多少都是可以随便调的。垄断格局下的政策性力量,才是它们所以能“日进斗金”、享受饕餮般的利润盛宴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很显然,是千百个富士康,亿万个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屌毛”,用不合理的高价支撑了这些垄断行业的利润。支撑中国经济的,到底是谁?

为什么中国只能依靠血汗

广东东莞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5月14日发布公告,此次普查时间截至2008年末。结果显示,东莞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仅2.49%。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的出口代工业的利润总是如此之低,为什么富士康只有靠挤压劳动力成本才能赢利?为什么我们的工人终日辛劳却连最基本的正常家庭生活都过不上?怎样才能提高富士康们的利润率?

可能很多人会脱口而出:产业升级啊,做自己品牌啊,这样就能不再蜗居于产业链的最末端,利润就上来了,就不用再做“血汗工厂”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最关键的问题是,你凭什么产业升级?谁不想升级,谁不想做产业链最高端呢?我们必须弄清楚,做产业链高端、做品牌的最核心要求在哪里?

谁都知道有品牌才有高附加值,企业主做梦都想做品牌,但日韩用了20年,就诞生了一批享誉国际的品牌,我们30年却一个都没有。为什么我们就是做不起来?

最近两年,由于金融风暴的缘故,很多代工企业转型做内销,但却困难重重。

有企业主在网上这么抱怨:“开个直销的门店,要办执照,办个执照要走的流程有:法人代表,出示未婚证或者计划生育证,还要户口所在地出具,回老家办理,三天;要居委会盖章,居委会主任签字,治安队检查,还要再办一个居住证,办居住证的相片还要指定像馆的,这里一起就半个月;然后再去工商局,等了半个月,工商搞定;要去公安局搞公章,然后再指定的店里刻公章,又一个礼拜;跟着就抱着资料去技术监督局,办理代码证,一个星期;我就耗了这么多时间,只办到这里,税务的门还没摸到,这就是内销的成本。”

还要应付各种腐败处处卡、拿、要,以及地方保护主义所造成的大量地方性行政事业性收费。另外,公正的法治环境的缺乏也使得企业处处碰壁,销售环节到处是“三角债”或“多角债”造成的恶性循环。稍微做起来一个产品,又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被假冒伪劣打垮······

对转身向内的企业来说,这些都是隐性成本,没办法结算,也没办法预期。许多费用在暗中产生和交易,国外没有的成本,中国独有。把这些费加起来,最后的产品价格比美国欧洲还要高,这样的产品有何竞争力?而且,高价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高利润。

说白了,产业升级首先得法治环境、政治社会制度等大环境升级。世界上占据产业链最高端,享受最高利润的国家,无一不是政治法治文明最健全的地区。

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归根到底来自于体力和智力两部分。智力部分就是技术,就是管理,其背后实际是这个国家的法律与政治制度。而如今,我们属于社会组织,属于智力的这部分价值极低,只能是靠体力去拼,这样的劳动,没有技术和管理的附加值,能有高的价值吗?除了做“血汗工厂”,我们又能做什么?

明天我们会更血汗?

自去年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之后,中国代工工厂重新获得了订单。虽然一直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但是民工荒又出现了。很多人认为代工企业出现民工荒是因为这种低附加值产业正在被中国经济体所淘汰,中国正在成功进行一场产业升级,所以普通劳动力工资有了大幅上涨,富士康们就招不到人了。

这种看法太过乐观。在一个法治和行政大环境没有大规模改善的情况下,产业升级是没影的事,而且从事实来看,我们也没有看到有多少民营企业真正实现了产业升级。

一年多来,内地的体力劳动者的身价节节攀高,导致沿海地区的用工也成本大大上升以及用工不足。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此轮民工荒的真正原因:除了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因素,内地红火的房地产和4万亿带来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在当地留下了众多体力劳动者,是此次民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此,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内地这种用工需求的不可持续性,农民工的好日子可能并不长久。张维迎就指出,固定资产投资在2009年增长了30%,这意味着两年半投资就翻一番,也就是说,2010年的投资额就将近是2008年的两倍。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会想,这能有多少的可持续性?

我们想象一下两三年之后,如果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冷却,那么目前就业于这些行业的内地农民工是否会回流珠三角和长三角,是否会导致大量的失业?

别忘了,根据东莞刚刚公布的经济普查数据,和2004年第一次普查相比,港澳台企业绝对数下降2328家,和2008年金融海啸冲击之前高峰期相比,港台企业疑减少5000家。而金融海啸之后的中国经济热,并没有多少热到了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上面,这一部分并没有恢复元气。

或许两三年之后,当农民工再次大量回流珠三角和长三角,而用工需求并没有多大增长,难道农民工的明天更加“血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