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6)直面斯拉夫民族的哀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15:13
                           滕小松画

        安德里奇的获奖评语是:“以史诗般的气魄从他祖国的历史中摄取题材来描绘这个国家和人的命运。”

                 

               直面斯拉夫民族的哀愁

        译    名:伊沃·安德里奇
        生卒年月:1892、10——1975、3
        国    籍:原南斯拉夫
        代表作品:《德里纳河上的桥》
        获奖评语:以史诗般的气魄从他祖国的历史中摄取题材来描绘这个国家和人的命运。


          巴尔干半岛宛如一位头枕黑海,脚踏亚得里亚海,横卧爱琴海北畔的丰腴少女,自古以来一直被野心勃勃的政治狂人们垂涎践踏。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古罗马、拜占庭、奥斯曼等帝国曾经在这里耀武扬威。19世纪以后,诸列强更是把这里当作实现狂人梦想的游乐场,沙俄渴望从这里南下地中海,奥地利企图从这里走向亚得里亚海,英法则要从这里通往印度洋,因而这里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库”。

          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被诸列强称之为“斯拉夫人(Slave日耳曼语,意为奴隶)”,并遭受了无以复加的苦难和压迫,久而久之这个名称就成了生活在巴尔干半岛诸民族的称谓。这些民族积郁了太多的哀愁和激愤,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命运而抗争,20世纪初在波斯尼亚就孕育着一股强烈的反抗奥匈帝国统治的革命情绪,当时他们成立了一个名叫“青年波斯尼亚”的地下抵抗组织,专门从事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暴力活动。

          年轻的伊沃·安德里奇就是这个组织的重要成员,1914年6月这个组织的另一名重要成员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前来访问的奥匈帝国皇太子菲迪南大公,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安德里奇受到牵连而被拘禁,在狱中他阅读了大量英、法、俄、德等国著名作家的作品,并创作了很多诗歌以抒发他对奥匈帝国统治下波斯尼亚人民命运的忧虑,体现了作者追求人的解放的坚定信念。1918年和1919年他连续出版抒情诗集《越过浮桥》和《动乱》,这两部诗集的重大影响以及奥匈帝国的失败为他赢得了监狱之外的灿烂阳光。

          出狱后,安德里奇开始了求学生涯直到博士毕业,此后进入南斯拉夫外交部工作,先后担任驻意大利、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士和德国大使,直到1941年德国军队进攻南斯拉夫前几个小时他才离开驻德国大使的岗位。这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以16世纪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波斯尼亚地区社会生活为背景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被编成3个集子出版《故事集之一》、《故事集之二》和《故事集之三》。这些作品涉及到波斯尼亚历史、社会、经济、风土人情等各个层面。

          南斯拉夫沦陷后,安德里奇拒绝同法西斯合作,不愿和占领者发生任何关系,独自隐居贝尔格莱德家中,专心致志进行文学创作。1945年他出版了被誉为“波斯尼亚三部曲”的长篇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特拉夫尼克纪事》和《萨拉热窝女人》。

          《德里纳河上的桥》以一座大桥为主线,通过一系列各自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真实感人的故事,追述了15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约450年间,波斯尼亚在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占领下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波斯尼亚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遭受占领者压迫和凌辱的悲惨命运,以及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这部作品被公认是“三部曲”中最具“史诗般气魄”的经典之作。《特拉夫尼克纪事》记述了拿破仑时代外国在波斯尼亚的特拉夫尼克城设立领事馆时期,欧洲三大强国、四大宗教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描绘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兴衰以及土耳其苏丹三世的统治和灭亡。《萨拉热窝女人》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来自萨拉热窝的女士拉达克维奇所遭受的虐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安德里奇致力于文学和社会公务活动,曾长期担任南斯拉夫国会议员和作家协会主席职务。195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晚期代表作《罪恶的牢狱》,这是作者根据自己在“一战”期间坐牢的经历创作的“最具安德里奇艺术精髓”的作品,这部小说用现实主义态度和意识流手法警示人们,暴政犹如牢狱每时每刻都作贱着人的心灵。1956年安德里奇曾访问中国,参加了鲁迅逝世20周年纪念大会,写下了《鲁迅故居访问记》等文章。

          1961年他“以史诗般的气魄从他祖国的历史中摄取题材来描绘这个国家和人的命运”的理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受奖仪式上说:“……即使越过了过去和现在的假想的分界线,作家也不能回避人类处境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尽力去观察和理解它,必须与它认同,必须让它享有自己的生命力。”

          安德里奇一生都在探索人的解放道路,直到他1975年在贝尔格莱德去世。

        安德里奇部分作品年表

        1918年 出版抒情诗集《越过浮桥》
        1919年 出版抒情诗集《动乱》
        1924年 出版小说集《故事集之一》
        1931年 出版小说集《故事集之二》
        1936年 出版小说集《故事集之三》
        1945年 出版《德里纳河上的桥》、《特拉夫尼克纪事》和《萨拉热窝女人》
        1948年 出版《宰相的像》
        1952年 出版《在枥树下》
        1954年 出版长篇小说《罪恶的牢狱》
        1960年 出版《面客》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6)直面斯拉夫民族的哀愁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6)直面斯拉夫民族的哀愁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9)德意志民族的天之骄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9)德意志民族的天之骄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9)德意志民族的天之骄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4)民族土壤上的理想永恒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62)唤醒犹太民族的悲剧意识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62)唤醒犹太民族的悲剧意识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4)民族土壤上的理想永恒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6)】燃烧着民族情感的火焰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张扬理想的“碎瓶”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7)拓展自由主义的空间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9)普罗米修斯的圣徒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4)《农夫们》的春夏秋冬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5)堕入费边主义的好人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6)撒丁尼亚岛的风味大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4)怪诞背后的精神家园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6)唤醒失态的法兰西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5)天风海雨般的灵动思绪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5)天风海雨般的灵动思绪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6)唤醒失态的法兰西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4)怪诞背后的精神家园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6)撒丁尼亚岛的风味大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5)堕入费边主义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