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红线不要画在月球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06:05:40
2010年05月18日 08:09:5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从1997年至今,贵州省岑巩县国土局以新城建设为名,在县城附近的新兴村征收至少2000亩耕地,而此间该县仅从省政府获批914.8亩土地的征用权限。与此同时,村民安置补偿迟迟不到位,村民举报征地问题却以涉嫌“扰乱社会秩序”而被公安机关传唤。(《中国青年报》5月16日1版)
岑巩的征地“大手笔”暴露出当前土地征用中的诸多乱象,如批文严格“保密”、土地少征多用、村民投诉无门等。这再次让公众看到土地征用环节缺乏必要的社会监督,也暴露出18亿亩的耕地红线所面临的现实尴尬。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8亩,其中9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1亩,3省区低于0.5亩。在全世界26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中国人均耕地量仅比孟加拉和日本略多一点,排在倒数第三。而按基于粮食安全考虑的相关测算,中国的耕地红线为18亿亩。截至1996年10月,我国耕地面积为19.5亿亩,到2006年10月31日已锐减为18.27亿亩,平均每年净减少1240万亩。而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据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介绍,2009年我国耕地总数为18.26亿亩,已高度逼近红线。我不知道这个已然逼近红线的数字,是否涵盖了岑巩这类极为普遍的实际已征用却并未上报的土地。
从土地保护人人有责的角度看,我们似乎无从知道18亿亩耕地的红线到底画在哪里?如果这个红线仅画在国土部门的肩上,那是否靠得住还真得打个大问号。
社会监督固然能有一定作用,但首先还得让公众知道红线到底在哪?常见情形是城市毫无节制地摊大饼,它正在无情吞噬着大好良田,县城照样抑制不住建新城、兴工厂的欲望;市县如此,一些村镇也纷纷将耕地挪作他用。我们看得见耕地被不断征用,但无从看到那个传说中的红线何在。(严辉文)
推荐阅读:
千亩农田盖住宅的“三十六计”
“全民补碘”:问题不在于摄入量
反思“跳楼事件”需跳出富士康
奢侈品消费热该降温了
土地频失如何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还有什么比卖地更赚钱
2010年05月18日 08:27:04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2009年被批准征地,2008年已开工建设;批复用地900多亩,实际征地2000多亩;名为后勤保障基地,实为房地产开发;征地补偿每亩7000元,土地出让每亩32万元。——经过这一系列的运作,被誉为“亚洲最大人文生活区”的西豪丽景住宅区在河北省万全县数千亩农田上拔地而起。
从新华社记者这简单的描述中,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出,当地政府对于推动西豪丽景住宅区的建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它已经成为这个项目最大的获利者。当房地产开发商以每亩32万元的价格拿到这块土地后,必须在销售过程中消化这个成本,那么这个住宅区的房价也就可想而知,它决不是那些只拿到每亩7000元补偿款的原先的土地所有者能够买得起的。当富人们趾高气扬地住进这个住宅区的时候,农民们只能离开土地,连“土里刨食”的资格也被剥夺了。
在西豪丽景使用的这块土地的流转过程中,地方政府没有付出任何劳动,仅仅凭着对土地的过手,就得到了巨额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从农民那里得到土地时,政府用的是征用的名义,也就是说,它是动用政府所掌握的公权力来得到这块土地的,在这个时候,土地不具备商品的禀性,政府对它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力,尽管它也为此向农民支付了补偿款,但在公权力的支持下,农民根本没有与政府谈判的资格,农民除了接受政府规定的价格以外别无选择。而当政府得到这块土地后,它又运用市场化的拍卖手段,得到了最大利益。这时候,公权力同样是对拍卖场起支配作用的,政府就像一个生意人一样,转手就将土地转化成了一件奇货可居的商品。透过对这个过程的简单了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政府如果做起了土地生意,真是无本万利。

三千亩土地房产开发的罪与罚

土地频失如何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从卖地收入缩水看土地财政之弊

谁在为国有土地“变脸”搭台

土地财政不变,房价反弹几乎是种宿命

对18起土地违法案应当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