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田:勇者造娱,行者无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45:06
 王长田:勇者造娱,行者无疆

                         本刊记者  杨希海储钰琪孔珅

人物介绍

王长田,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先后在报社、全国人大等单位工作,1998年创建光线传媒。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光线传媒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集团,也是中国最大的电影和电视剧公司之一。光线传媒制作了诸如《中国娱乐报道》《娱乐现场》《最佳现场》等口碑极佳的电视节目,《伤城》《闲人马大姐》在内的多部电影电视剧,还培育了何炅、谢娜、柳岩、谢楠等国内一线娱乐主持人。他获奖无数,却一直辛勤耕耘在娱乐一线,实践“为中国,造娱乐”人生的追求。

 

娱乐为本,产品为王

也许,放弃优越的工作,投身于商海的大风大浪中,代价是沉重的也是外人所不理解的;也许,十几年前创建起来的民营娱乐公司,是被霸占着娱乐业的国企所不屑的;也许,面对行业的激烈竞争、国家政策导致的市场萎缩,他是悲伤的,却最终带着坚韧、执着,走过荆棘……他费尽心思的把自己的事业带进娱乐业,煞费苦心的经营着一手创建起来的光线传媒,坚贞不渝的为民造娱。他就是王长田,一个严肃却不乏温情,严谨却展现着随和,高高在上却又平易近人,见了我们也会微笑着招呼“随便坐”的人。

相信很多人跟笔者一样,认识王长田得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电视、影院或者网络上了解他以及他的团队为我们带来的电视节目、电影、E视网等娱乐产品。第二阶段,是了解制作这些优秀娱乐内容的公司——光线传媒。第三个阶段,才是了解王长田本人,这个时候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他就是制作《最佳现场》的人,他就是光线传媒老总!对于这样的认识过程,王长田说,这是一件好事。他认为,跟很多公司一样,娱乐公司也是通过产品获取大家的认知和关注的,我们公司的产品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能够给大家带来娱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只有有了质量过硬的、契合受众需求的娱乐产品,我们才能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立足并且发展壮大。

双子星——娱乐和传媒

1998年,王长田创建光线传媒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但是他“大概知道我们将来要做什么,但是什么时候能做成、能做出多大的规模却不清楚。”事实证明,这个开始没有多少规划,只有前进方向的光线传媒却在十几年后发展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集团。刚开始的时候,他从娱乐资讯入手,借此来了解和影响娱乐界,从而形成一个娱乐、传媒相结合的机构,这样做“一方面是做传媒,另一方面进入娱乐业,娱乐和传媒互相区别却又相互支撑。”传媒更多的是内容的传播,而娱乐侧重的是内容产品本身,比如电影、电视节目、网站等。然而,有的时候传媒和娱乐的区分又不是很明显,娱乐节目本身是娱乐产品同时又属于传媒的范畴,它是一个跨界的、交叉型的产品。之所以开始就做资讯,王总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对娱乐业有一个广泛的涉及和全面的了解。

从西方发达国家娱乐业发展的潮流来看,它们已经形成了很多大的媒体集团,例如时代华纳、维亚康姆、迪士尼等,我们可以叫它娱乐公司,也可以叫它传媒公司,称呼无所谓,甚至可以说是全媒体公司,它们不仅包括经营电视、互联网等传媒公司的业务,也是包括制作开发电影、音乐等娱乐公司的内容,正是因为传媒与娱乐的相互支撑,它们才能才能发展成为行业内的航空母舰。但是,西方和中国对于传媒领域的法律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电影公司不能做艺人经纪业务,而中国等亚洲地区却可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亚洲公司的业务架构其实是有可能比西方媒体公司的经营范围更广、内容更全;在中国,民营公司不可以拥有媒体等播出平台,而只能作为媒体内容提供商,却必不可少。“传媒需要内容、娱乐需要推广”,无论怎样,传媒和娱乐相互支撑的总趋势不会改变,人们需要资讯、需要娱乐、需要快乐去填补心灵的空白,而填补的过程,更多的是依赖于传媒。

光线传媒,虽然目前不能拥有自己的节目传输频道,但是与媒体的合作却一直进行。从1999年7月1号,光线传媒开播第一个节目以来,与媒体的合作一直进行,从开始时合作的20家电视台到现在大概上千家的电视台,110个城市频道、每个频道进行6个小时电视节目长度的的合作,王长田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

他认为,将来光线也未必谋求拥有媒体。众所周知,媒体价值很高,能够给经营者带来很可观的利润,可是目前政策条件下,民营企业不可能占有媒体。幸运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媒体资源已经由紧缺走向过剩,传统媒体之间、新媒体之间以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实际上任何一个媒体垄断已经不可能了。而媒体竞争的关键——内容,却是由诸多的民营娱乐公司提供的,没有了内容,媒体只是一个壳,没有生存的意义。媒体之间的竞争,是像光线传媒这样的内容提供商的幸事,只要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不愁没有市场。

娱乐和传媒就像双子星,和则共赢、斗则两伤,谁也离不开谁!

上市,近在咫尺

任何公司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从2005年到2007年,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导致媒体市场萎缩等原因,像很多民营娱乐公司一样,光线传媒也遇到了不少困难,王长田通过对公司业务的调整,比如扩大销售渠道、降低对主要大城市的依赖,打造品牌节目,举办娱乐活动,开展电影业务,介入电视剧领域等,光线才得以生存下来。王长田说,从2008年开始,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光线传媒迎着金融危机迎头而上,收入大幅度提升,尤其是2009年以来,利润达到历史上最好水平,所以光线传媒有基础在2010年走向资本市场——在创业板上市。

2008年以来,光线上市的传闻经常会在媒体报道中出现,尤其是2009年我国创业板开盘、华谊兄弟上市之后,这种传闻更是不绝于耳。那么光线传媒到底什么时候上市呢?

在谈论这个问题时,王总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今年年底之前。也就是说,2010年光线传媒上市后,将成为中国第一个民营电视节目上市公司。王长田估计,未来光线的市值在创业板上可能是前几位的,甚至会超过一些上市多年的传媒公司,同时也表示光线传媒不会像华谊兄弟一样,让旗下的艺人或者社会名流认购其股票,而是更多的会照顾到企业员工的利益,他说,光线传媒对于员工的重视程度超过对于艺人的重视程度。他尤其指出的是,光线影业不上市,因为电影的“不定期、不连续”的生产生产方式比较特殊,希望给光线影业更长的培养期,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

上下求索——商业模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贤屈原《离骚》中的这句话用在王长田身上一点也不为过,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起,“寻找会下蛋的鸡”,而这只“鸡”就是光线传媒一直在寻找的商业运营模式。

据王长田介绍,光线的主要商业模式是“以电视节目为中心的内容生产,以电视节目连供网为核心的全媒体覆盖,以整合营销为核心的媒体运营”。而贯穿在该商业模式里的,是经济学上一条重要的理论:边际成本递减。也就是说,在传媒领域,电视节目等内容产品生产成本往往是一次性的,而复制成本几乎为零,发行渠道的拓展并没有带来节目制作成本的的提升,相反,发行渠道越多,广告经营越大,收入也就越多。电视节目的制作量和发行渠道的不断扩大,其实是一个工业化生产问题,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在传媒这个特殊领域同样适用。王长田领导的光线传媒,并不是依托偶然性、不定期的产品,而是连续的、固定的产品形成稳定的产品群,从而形成正的效应,形成品牌效应。他说,光线传媒以后上市或未来的发展,主打的就是这个商业运营模式。

在路上——展望2010

2009年7月,国家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后不久,王长田曾提到:“国家文化产业领域要引入反垄断竞争法”。记者在提到这个问题时,他说,垄断在文化产业领域也是普遍存在的,很多媒体机构一方面是事业单位,一方面又是经营性机构,这样的双重性质很容易导致垄断。随着市场化竞争的加剧,媒体的宣传等职能慢慢的变成了其硬性约束条件,更多的是作为经营性机构,因此公平竞争显得尤为重要。王长田认为,文化产业想繁荣、想发展,必须从体制上予以保证。降低准入门槛;形成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形成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不能只调动国有部分,对民营部分进行压制。然而,他也指出,地方政府的扶持对于民营娱乐公司的发展市十分重要的,并以北京为例进一步解释说,民营贷款很多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协调之下进行的,在项目补贴,政策优惠,进出口奖励等方面政府也做了很多工作。中国娱乐产业发展的另外一个优势是,社会上游资比较多,只要有好的项目,通常情况下都能筹集到资金。

这位曾获得2009年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领军人物”的管理者曾这样概括文化创意产业:以人的创意为出发点,制造精神产品,以版权为主要价值体现的产业组织形式。正是他带领的光线传媒,获得了2009年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领军企业奖”。在谈到2010年的目标时,他说,对于光线传媒,有两大愿望,第一是利润比2009年增长50%以上,第二是实现创业板上市;对于光线影业,目标是推出几部有影响力的电影,成为全国前两位的民营电影公司。

 在和他的交谈中我们不难看出,王长田是一个不断进取的人、一个不断行走在路上的人,正如刘欢曾在歌中唱到: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传媒娱乐这条路上,希望光线传媒继续为广大民众带来优质的电视节目;希望光线影业给观众带来更好更有影响力的影片;希望这位为民造娱乐的勇者越走越勇,越走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