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山湾——曾经的世博奇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2:45:55

                 土山湾——曾经的世博奇迹

            黄树林

 

站在人来熙攘的漕溪北路林荫道,我的目光不禁落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校拱门:百余年前土山湾大门外,典型的江南民居,高高的风火墙,青瓦粉墙上书有“土山湾”字迹,顶上立有英文“TOU-SE-WE”的木牌。进入正门,迎面一座雅致的圣母亭,左右两排依次排列的建筑。1864年,上海天主教会开始创办土山湾孤儿工艺院,从此,这里不仅创造了上海乃至中国工艺史上多个第一,更令人惊叹的是100年前,土山湾选送的作品越洋参加了七届世博会并获奖,掀开了近代上海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一页。

历史翻到1900年,为检阅人类在19世纪获得的伟大成就,在法国巴黎举办了“第五届世界博览会”,在琳琅满目的中国馆中,土山湾送展的“徐家汇建筑模型”木雕作品获得与会人士赞赏。法籍耶稣会士、上海震旦大学世界史教授史式徽在《土山湾孤儿院:历史与现状》(土山湾印书馆1914年法文版)书中写道:土山湾“细木工场与雕花间的工人在1900年巴黎世博会以及河内,列日和德累斯顿的展览会上得到数枚奖牌。” 近日,我们陆续发现两件罕见实物,一件为1902年越南河内(法国殖民地)“法兰西世界博览会”的明信片,上有土山湾多件木雕圣母像、祭台等作品。另一件《中华圣母子》杉木雕刻桌屏,高21厘米,背面有:“1904年圣路易斯博览会中国村”英文字样,是土山湾典型的中西合璧精美之作。

    土山湾获奖最大、最多的是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馆共获得1211项奖,而小小土山湾获得三枚奖牌。有史可查的有:土山湾画馆画师、被称为“中国水彩画第一家”的徐咏青所绘的《松属风景水彩画》、受土山湾画馆熏陶过的美术教育家张聿光创作的《春夏秋冬画帧》,以及土山湾画馆学生范殷儒的《各种图画》、顾言的《彩笔图画》等均参展,并获奖状。尤其是精雕的各式大小宝塔模型共100件,获得头等大奖章,独占鳌头。会后被一收藏家以巨金收购。现少量留存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大部分被一美国公司拍得收藏。徐家汇藏书楼至今珍藏一本石印的《1915巴拿马万国赛珍会土山湾百塔图获赠头等奖凭》图册,其中木雕龙华塔编号36号。美国作者 D.J. KAVANAGH S. J.在《土山湾孤儿院》一文中对土山湾百塔参展是这样描写的:“当参加巴拿马环太平洋国际博览会的宾客们来到教育展厅的西北角时,他们比往常逗留了更多的时间。在这里他们发现自己置身于很多中国宝塔的缩小模型群中, 周围环绕着大量雕塑, 绘画, 木制家具等,它们做工非常精细, 在整个展览会都找不到能够与之匹敌的艺术品。”

在蒲汇塘路土山湾留下的唯一一座红砖楼里,我手抚着历尽1915、1933、1939年三届世博会风雨沧桑的中国牌楼,凝视着博物馆墙上参加过1915年世博会的《徐光启》等四幅水彩画像,想起了荀子的名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闻名遐迩近百年的土山湾,本是西方传教士解决孤儿谋生能力的,但在传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艺术,虽与欧洲艺术巅峰相比是浅显的,然一旦与两千年文明、与中国人的勤奋智慧交流融合,就产生了质的变化。100年前土山湾就创造了世博奇迹。如何积极面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修建土山湾博物馆,再现昔日风采同时,我想应该把土山湾文化研究与当代的上海世博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传承土山湾优秀文化,从而使之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一个文化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