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浪博语:采访上海世博感受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37:34

启程。5月9日上午,记者从东京乘坐全日空飞赴上海,应邀与日本《中文导报》、《东方时报》等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华文媒体记者一起参加采访国务院侨办和上海市侨办联合组织的“华侨华人回家看世博”活动。出发前,记者决定此行用富有时代特色的“微博”形式记录下所思所想、所见所闻。


——坐在全日空NH0919航班的29A的座位上,记者知道这次是去采访一个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而这个梦想,与东邻日本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透过长方型乳白色的机窗,飞机银翼上一个巨大的红色实心圆痕清晰可见,这也是日本国旗的图案。蓝天,白云,阳光下的这个图案,让记者想起当年日本曾以“日出处天子”的名义给“日落处天子”——中国隋朝的皇帝写信…… 

——日本自古以来认为自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日”就是太阳的意思,“本”就是根本、根部的意思。“太阳升的地方”就是日本这个岛国。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写的一部名为《太阳的季节》的小说,曾经风靡日本,一是洛阳纸贵。而“落日”则是日本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景象。从对日升日落的种种描写里面,可以看出日本民族的一种矛盾心态。如今,这种矛盾的心态将变得更加“剪不断,理还乱”了。 

——整整40年前,也就是1970年,日本举办大阪世博会。此前不过6年,也就是1964年,日本举行东京奥运会。这两件事情,都被看作是日本经济腾飞、国力崛起的标志性事件。这个期间,也就是1968年,日本超过德国,GDP跃居世界第二位,从此坐上“经济大国”的交椅。也许因为如此,奥运也罢,世博会也罢,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意义。 

——今年还是日本大阪与中国上海结成友好城市30周年的日子。不久前在大阪举行的上海世博“大阪论坛”上,两国专家热论世博会的重要意义,感受到大阪世博与上海世博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他们提议上海世博会后再次举行沪、阪对话,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好世博遗产,以在“后世博”时代加强交流与合作。 

——有媒体这样说,城市跟人一样,也是有自己的基因和血型的。大阪、上海这两座因水生都、性情相若的城市,又因世博会结下了不解的缘分。日本友人发出过如此感叹,世博会每隔5年举办一次,但除日本作为主办国以外,很少看见大阪民众像对待上海世博一样投入如此高涨的热情。应该说,是世博会让大阪与上海穿越时空、双手紧握。 

——在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看来,上海世博会可以促进中日关系发展,增进民众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中日两国人民对世博会拥有同样热切期盼的感情。中方在筹备过程中借鉴了日本成功举办世博会的经验,日本出展三个馆也体现了中日密切合作。日本馆作为最受欢迎的外国展馆之一,使中国观众体会日本文化魅力,感受先进环保节能理念和技术,增进了对日友好感情。 

——还有消息表明,日本鸠山首相将于6月12日出席日本馆日活动,遣唐使模拟船也已启航访华,鉴真和尚和弘法大师坐像将赴上海展出,许多日本地方自治体、团体也将举办独具特色的交流活动。不少日本民众要亲自去上海经历和感受上海世博会,感受中国这个邻国的迅猛发展。 

——2005年日本举行爱知世博会的时候,下一届世博会举办的地点已经确定在中国上海。如今想起来,感觉冥冥之中有些特殊的意蕴:难道,中国要像在爱知县接过世博旗帜一样,也从日本手中接过“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接力棒吗?今年,中国的GDP将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今年,无论评价的角度有多么地不同,都将成为中日经济关系的逆转之年。 

——说一句看起来是题外的话。从今年7月1日开始,日本涉华三大签证将做变革。第一,取消“留学生”与“就学生”签证的区别,统一为“留学生”签证;第二,取消“研修生”与“技能实习生”签证的区别,研修生进入日本两个月后就作为劳动者领取工资。第三,放宽对中国旅游者限制,门槛从年收“25万元人民币”降到“5万至3万元人民币”。这些,都是以中日两国的经济变化为基础的。 

——日本从举办奥运会到举办世博会,用了6年的时间。中国从举办奥运会到举办世博会,用了2年的时间。这种数据的比较可能引来种种不同的议论,但其现实所筑就的历史刻度则是无法抹灭的。进入本世纪下一个十年的时候,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中日两国或许应该引入一种全新的竞争与合作、碰撞与交流的体制了。(整理于2010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