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 学术讨论 - 讨论室-苏辛工作室 - Pow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9:52:14

问题意识

 

(《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第1期)

 

本刊卷首在谈及远程教育研究时曾提到,研究者必须具有自觉的问题意识。其实,正像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指出的那样: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学术发展史就是问题发展史,甚至用问题的学科化学科的问题化来描述迄今为止的学术发展史。至于教育学研究,亦有学者引述日本学者的观点,称教育学是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由此看来,说问题意识是推进远程教育研究及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大概是不会有错的。我们与其将兴奋点放在开创这个那个上,不如更多些对问题的关注,致力于发现并提出我国远程教育发展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这对于新兴的远程教育研究及学科建设恐怕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至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与学术成果呈爆炸式增长态势显得不很和谐的是,问题意识的缺失已引起学术界的严重忧虑,许多学者疾呼要强化问题意识。有学者尖锐地指出:我们有很多的著作,但没有很多的问题。没有问题的那些学术成果,或许就是通常说的学术泡沫甚至学术垃圾了。据说,教育研究要研究什么样的问题本身就是个问题。毛泽东早就说得很清楚: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在整个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国远程教育发展中的各种特殊矛盾和冲突,为远程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课题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当然,我们也许还有必要对所谓有意义的问题没有意义的问题,或者说真问题伪问题的混淆保持足够的警觉……
远程教育研究理应是个理论创新的过程。许多学者认为,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而发现、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逻辑起点——强烈的问题意识,尤其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可能是研究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素质之一。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或者可以说,研究者的学术素养取决于问题自觉,而问题意识又是学养和能力的体现。稍微扩展地说,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或许还应该包括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甚至应该包括现在人们较少谈及的学术良知及人文情怀……
今天强调问题意识,也是学风建设的要求,这又涉及到现行的学术成果评判标准了。突然想起中国民俗学泰斗钟敬文生前在一次会议上听到有学者曾发表100多篇论文时,老先生发出的那番感慨:哎呀天呐!我从十一二岁起就乱写文章,到现在,你问我有几篇文章可以算作论文,我算不到5篇,可能就3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