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女孩”为何不亮出你的容颜(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9:54:47
最美女孩”为何不亮出你的容颜(图)?(2010-05-05 00:47:12)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时评系列

约两个月前,我所居住和工作的城区发生了一件看似普通却相当感人的街头新闻。当时不在忙什么忙晕了头,几乎天天不离报纸的我,竟然没有关注到这样的市井亮点。还是一个月后,我从外地回来翻阅本埠旧报纸才看到的。这件事就是《女路人俯身为残疾乞丐拉上拉链》。

 

 

说是的是春寒料峭的三月,在一大型商场附近,一个20多岁左右的女孩在给寒风冷雨中行乞的残疾小女孩5元钱后,并没有像其他路人一样转身离开。她看到小女孩反穿了一件红色外套,背后的拉链已经蹭开,在雨中冻得瑟瑟发抖。这位给过钱的女孩突然弯下腰来,俯身帮行乞小女孩拉上拉链。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立即引起其他过往行人的注意。随后,女路人上了附近的公交,追上去的记者只打听到她姓张,就再也找不到她的踪影了。

于是,全区总动员,并通过江城媒体开始寻找“最美女路人”。因为忙于事务,我一直不知道找到没有。心里想,如果找到了,我一定要把这位“美女”请到我的博客里来。事情过去近两个月了,那张感动江城的照片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近日,我反而相信找不到这个“女路人”会比找到她更有意义。其它城市(是青岛还是宁波)出现过“微尘”捐款的故事,由于始终没有找到当事人,结果引来更多“微尘”弘扬善举向社会奉献爱心。

网友们说得好:“我们要寻找的并不是美女,而是年轻女孩的那种精神!” 虽有“总动员式”搜美,“女路人”至今没有露面,这本身又提升了这种精神的内涵。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精神呢?
    多数情况下,我们习惯了对一个躺在路边的乞丐视而不见,勿勿而去。因为的确有很多“职业行乞”的骗人花招让人们烦不胜烦。只有少部分人会向他们扔下一个硬币和一张小票面的毛币。有谁会关心她或他是否会着凉受冻呢。当今人们只会关心自己,要年轻人感受他们本应关心的亲人(如父母)的痛苦尚且困难,让他们关心与自己很远的人,特别是那些令我们繁华都市“讨厌”的乞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10年20年前,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人们只会说这位女士做得很好,仅此而已。何况,随着经济的发展,道德的滑坡,人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面子观越来越严重。袖手旁观,也无人指责。有人会觉得俯身为乞丐做点什么,很碍面子。从这个角度看,张女士的普通善举的确难能可贵不可多得。

把生命视为生命,不论是白领还是布衣,不论是健康人还是残疾人,他们的生命与生存状态具有同样的尊严,谁的痛苦都应引发我们的慈悲,谁的冷暖都应得到人间的关怀。这样的境界难道只存在于佛门那儿了?

我们对“拉上拉链”如此感怀,并不是否定那些“扔币”者。只是扔币者不排除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誉以满足虚荣心,不排除有些商人施舍后最终的追求是想使自己的生意好起来。而“女路人”多此一举,比她之前的扔币更感动人,是因为其中折射出一种稀缺的无价的人性之美。而她在“千呼万唤”之下仍不出来,更是印证了“女路人”既高尚又朴实的爱心与精神。难道她是一位已经修成正果的佛教徒,可是那一头秀发遮住的分明是一个年轻女孩的脸庞啊。

这让我想起曾经发生的一个故事,在一个繁华城市的一条街道上,一个要饭的残疾人得到了一位富人的一百元钱的施舍,他并没有拿这一百元钱马上去解决自己的饥寒,而是走到不远处捐给了另一个更需要的这笔钱的人。在这里,乞丐捐款比富人施舍无疑具有更高的价值。

我同样不会忘记,上个月黄鹤楼公园管理人员对明显有残疾的游客表现出歧视与刁难,让人感觉冰冷刺骨。如果那儿的工作人员有一点女路人同样的怜悯和慈悲,也不至于让武汉市再次承受“黄鹤楼冷漠”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