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成父子的武力统一战略与国策选择之误 - 孤独书斋学术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2:28:58

金日成父子的武力统一战略与国策选择之误

——朝鲜核问题系列之二 作者:吕加平 来源:孤独书斋 点击: 11   一、金日成以军为先、武力统一的战略国策

  朝鲜战争自1953年7月27日停战以后,到60年代初,金日成为朝鲜制定了全力发展军事、增强军事实力、随时准备打仗的扩军备战战略方针。金日成去世后,其子金正日接位,依旧全面贯彻实行这条“全民武装化、全国要塞化、全军干部化和全军现代化”的“先军政治”国策路线,甚至加速开发核武器。金日成父子之所以实行“先军政治”、“军事四化”而要把朝鲜变成为军事强国,除为了防备美韩再度北进侵朝而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以确保国家安全外,还有一个不能明言的更重要的战略目的,就是实现武力吞并韩国、统一朝鲜半岛。也就是一旦美韩打朝时趁势以超过对手的强大军事力量,如猛虎下山一般排山倒海地打过三八线,突袭南韩,一举攻占其全境,完成朝鲜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大业。

  这一武力统一的军事战略,在1950年的朝鲜战争初期在斯大林的同意和指导下就已实施过。当时朝韩两个都是刚建立的新国家,两边在三八线发生边境军事冲突,本不必大打,经过调解就可平息。但两边刚刚一打,早就做好南下准备的朝鲜以韩军先行侵略为由,即令早已屯集在三八线一侧的朝鲜人民军主力军群大部队倾巢出动,向南猛扑过去,迅速占领汉城及除南部釜山地区以外的韩国全境。如果当时美国不给予韩军以增援顶住,和进行仁川登陆拦腰切断朝军后路,朝军将很快占领釜山,韩国将不复存在,朝鲜半岛即被金日成所统一。由此也可以看到,后来联合国决议说朝鲜侵略,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它是早有预谋、有备而来并予实行了,否则它南进的军事准备和作战计划不会如此充分周密,战争行动不会如此凶猛快捷。当然,如果韩军在边境冲突中取胜并进入朝鲜领土纵深,也可以说是韩国侵略朝鲜。但此事并未发生,韩军刚一动手就被早就准备南进的强大朝军所击退,并就势而下席卷南韩,因此这个侵略罪名也就只能由朝鲜来背了。

  其实,当时金日成如果聪明一点的话,他不应该在两国刚刚发生边境冲突时就让朝军冲过三八线进入韩境,而是应该先退一步,诱敌深入朝方领土,造成对方侵略的事实,再以反对侵略保家卫国的理由自卫反击,打败侵朝韩军,将其赶过三八线,然后再接再厉,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强大攻势攻占韩国全境,统一半岛。如此有理有利之举必会使美韩及支持者挑不出毛病而无话可说,联合国也没有理由可以通过谴责朝鲜侵略的决议,以反朝侵略为名,组织以美国为首的由17国组成的联合国军进攻朝鲜。但是金日成却急于实现国家和民族统一而反其道行之,结果反给美韩授以把柄,倒打了一耙,使美军打着联合国旗号师出有名地进军朝鲜,一直打到鸭渌江边,几乎占领朝鲜全境。金日成输理折兵又破国,一败涂地,无力回天,斯大林也已无可奈何,准备放弃朝鲜。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如果毛泽东也坐视不动,不令中国出兵援朝抗美,朝鲜国家和军队必会覆灭,金日成政权也将不复存在,最多组织个流亡政府败退到中国或苏联境内苟延残喘。

  但是,朝鲜在战争中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却并没有改变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初衷,金日成政权和朝鲜军民前仆后继,倾力发展军事,扩军备战,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努力,终于使朝鲜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巨大增强而令世人刮目相看,也终于有了核生化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令世界震惊。金正日承袭其父之志,依仗此军事实力,依然准备打败和吞并韩国,用武力统一朝鲜半岛。
然而遗憾的是,金日成和其子金正日的这个宏愿已经不可能实现了,这是因为:

  金日成父子选错了方向走错了路

  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的社会主义一党制国家和金日成政权得以存在,而且又得到了中苏两大社会主义国家在事实上的安全保证-只要中苏与美国不在朝鲜半岛上再度发生军事冲突和大规模战争,朝鲜也就不可能再受到美韩的进攻。因此尽管美国在停战后不从韩国撤军,朝与美韩仍处于军事对峙的准战争状态,朝鲜在实际上却是获得了可以大规模进行和平建设发展经济的准安全条件和时间。同样,由于韩国得到美国的保护也得以保存,和朝鲜一样获得了发展经济的准和平安全条件和机会。也就是说,停战后北方的朝鲜和南方的韩国在发展经济上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问题恰恰在于,金日成排斥了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方向,选择了全力发展军事、随时准备打仗、武力统一南方的强军备战之路。

  朝鲜是一个只有12.2万平方公里、2300万人口的弹丸小国(韩国为9.9万平方公里,4600万人口),多山少地,资源不多,能源贫乏。日本50年殖民统治竭尽掠夺压榨而没有发展工农业,朝鲜建国后又遭受三年战争浩劫,牺牲和破坏极大。在如此贫穷落后基础上,在完全闭关自守的条件下,要养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二的110万军队和748万预备役部队,要添置如此庞大数量和先进昂贵的武器装备,建设各种军工设施,还要开发研制耗资极大的核武器和生化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成为军事强国,其军费财力开支和人力物力耗费之浩大是不言而喻的。而朝鲜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这也证明朝鲜民族顽强能干、吃苦耐劳的非凡能力和聪明才智。

  然而,正是由于朝鲜没有利用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时间把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放在国策的首位,而是以军为先,扩军备战,因此不可能由此获得大量的内外资金。发展军事所需的资金外汇,主要只能依靠全体国民逐年累月节衣缩食来提供,和外销一些有限资源、特色产品来换取。这一则使朝鲜发展军事所需资金和技术的获得非常困难和缓慢,又由于军费开支太大,使国内经济难以承受,人民难以负担,这又大大地拖了军事发展的后腿;二则军事上无回报的巨大耗损花费,使全国兵民达半个世纪之久地处于生活极端贫困的艰难境地,难以得到起码的改善,这又大大影响了人们的积极性。很明显,单靠军事的一条腿发展,极大地阻碍和滞后了朝鲜经济的崛起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这与南方的韩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韩国在朝鲜战争结束后采取了与朝鲜完全相反的治国方针,其朴正熙军政府在美国的推动下准确地抓住了这个历史条件与和平发展机遇,从60年代初就开始大力发展经济。到70年代中后期,韩国经济已经起飞,实力骤增。尽管朴正熙在1979年被他的情报部长金载圭一枪击毙,全斗焕、卢泰愚两任军政府仍然继续努力搞经济。1979年,韩国出口美国的电视机数量超过日本。韩人均国民总产值由1962年的87美元猛增至1981年的1719美元,增加19倍。1982年船舶出口额由1976年的2.9亿美元增至33.2亿美元,出现了“江汉奇迹”。韩国经济指标接连翻番,经济增长率年均为两位数,钢铁、家电、汽车、造船、建筑等各类产业呈跳跃式发展。韩国人从此告别贫穷过上了富裕生活,小汽车、彩电、音响等现代日用品走进千家万户,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环境的优化日新月异。1986年和1988年汉城分别举行 亚运会和奥运会,大大提高了韩国的国际地位,更赢得了无限商机。由于韩国经济大发展,又促使了军事实力的大增,并具备有雄厚的后续之力,体现出了经济军事两条腿都粗起来的良好态势,何况它又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植和保护,更使韩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有可靠保证。到1992年时,韩国终于因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成就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而跻身于亚洲发达国家之列。

  更重要的是,韩国三任军政府一边发展经济,一边却大搞军事独裁统治而逆民主化进程的潮流压制民主运动。尤其全斗焕军政府更是以“暴乱”为名大开杀戒,血腥镇压光州学生运动,大批屠杀要求民主的学生。结果军事独裁的专制政权在1987年12月被韩国大众民主运动的猛烈反抗所抛弃,军人政府被民选政府所取代时,全斗焕的劣迹被追究。1992年大选,卢泰愚下台,自此后韩国的总统由各民间政党提出文人候选人由选民直选,韩国终于实行多党民主选举轮流执政的民主政治体制而成为西方式民主国家。

  武力统一战略走入行不通的死胡同

  其实,金日成政权确立和实行用武力吞并南韩实现朝鲜统一的军事战略,在苏联向美国展开攻势、美国已陷被动、韩国还未经济起步的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美国陷入侵越泥潭、苏联再次向欧美发起攻势、韩国刚向发展经济转轨的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如果金日成能够诱使韩美挑起边境军事冲突,然后就势打将过去,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可惜的是,金日成无此胆略,再次痛失可以用武力统一半岛的最佳战机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越南实现南北统一,自此以后就没有这种机会了。因为这以后韩国经济已经崛起腾飞,朝鲜的综合国力已大大弱于韩国,朝韩两国贫富差距天壤之别,在这种力量对比明显不利于朝鲜的情况下,再想用武力去打韩国统一半岛,已经是不再可能了;而韩国已步入民主富裕国家行列,这与朝鲜的一党专政、父传子独裁体制和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状况形成鲜明反差,朝鲜再想用这种贫困和极权政治去统一和统治已实行民主政治而有人权自由的富裕南方,此不得人心之举也是不再可能了。金日成、金正日父子在对国家发展方向道路的选择上看来是大大地有误了,以军为先,武力统一的战略国策已经走入死胡同而行不通了。

  2003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