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常见韩姓郡望与世家简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1:57:49

编写:谢国雄      发表:智明

 

【来源】出姬姓,以邑为氏,及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载:周成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今山西省翼城西),因唐邑临晋水,叔虞之子燮继位之后,称为晋候。晋穆候(公元前811—前785年)之支孙毕万受封于韩原(今陕西省韩城西南部)其后遂有韩氏。《风俗通义》及《唐书、宰相世系表》都载:韩之先与周同姓。武子事晋献公(公元前676—前651年在位)封于韩原,因氏,韩武子就是毕万,或称朝韩万。以国为氏者,战国士雄之一有韩国,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韩为诸候,建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县),后迁新郑(今河南新郑县),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国人有以韩为氏者。也有古鲜卑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北魏代北三字姓出大汗氏,进入中原改为汉姓韩氏。

【历代主要名人】周代有韩万,为晋国大夫,春秋时有韩简,为韩国大夫。战国时有韩非,韩国人,为法家,哲学家。著有《韩非子》。西汉有韩信,淮阳江苏清江人,初为楚将,封齐王,后归刘邦,助高祖灭秦楚建立汉朝,开国封楚王,为大将军。与张良、肖何称“汉兴三杰”。又有韩婴,燕地北京人,诗学博士,曾官常山王刘舜太傅,著《韩诗内外传》。还有韩延寿,杜陵陕西西安人,历官颍川、东郡太守,左冯翊等职。韩安国,梁国河南临汝人,为御史大夫、材官将军,直至丞相。东汉有韩康,陕西西安霸陵人,隐霸陵山中乎药著读。为名士。又有韩遂。金城甘肃兰州人,为北宫起义军首领。三国魏有韩浩,河内河南武陟人,官中护军。又有韩暨,南阳堵阳河南方城人,科学家,冶铁发明水力排风,官至司徒,封南乡亭候。、晋有韩寿,河南方城堵阳人,为散骑常侍、河南尹。南北朝时,北魏有韩楼,为河北起义首领。隋代有韩擒虎,河南东垣新东安人,为大将军,官至庐州总管,上柱国。唐代有韩愈河南南阳孟县人,文学家、哲学家,历官国子博士、监察御史、吏部侍郎、潮州刺史等,文学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又有韩翃,河南南阳人,诗人,官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著有小说《柳氏传》。韩滉,长安陕西西安人,书画家,官至扴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画有《文苑图》和《五牛图》。还有韩屋,京兆万年陕西西安市人,为诗人,历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升兵部侍郎,进翰林录旨。著《香奁集》。韩干,陕西西安兰田人,官太常府寺丞,画有《照夜白》。唐代还有韩泽木,河北昌黎人,书法家,历官散骑常侍、工部尚书。五代时,后唐有韩熙载,山东潍坊人,为中书侍郎、光政殿大学士录旨。后周有韩令坤,河北武安人,为侍卫军都指挥使,入宋官成德军节度使。北宋有韩琦,河南相州安阳人,历官陕西安抚使、枢密使、宰相,封魏国公,著有《安阳集》。辽代有韩延徽,幽州河北安次人,官至政事令、宰相。金代有韩企光,幽州北京人,为尚书右宰相。南宋有韩世忠,陕西绥德人,历官浙西制置使、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开府楚州,为抗金名将,死后追封崭王。又有韩倣侂冑,河南安阳人,历官左右丞相、枢密都承旨,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国事,权高左右相之上,封平原郡王。元代有韩山童,韩林儿父子,河北栾城县人,为农民起义军首领,韩林儿后为红巾军首领,称小明王,入明为隐侠。《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韩氏303例,宋《百家姓》列为第15姓,《当代常见姓郡望与世家简编》编为第25姓。民国时,有韩复榘,河北霸县人,曾任河南省主席、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又有韩德勤,为江苏省主席。韩凌,为国民党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有韩先楚,为开国上将,中共十大中央委员。又有韩英,为中共十大中央委员。还有韩杼浜,为中共十五大中央委员,任最高人民扴检察院院长。韩正,为中共十六大中央委员,上海市市长。

【郡望】《郡望百家姓》云:韩氏望出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姓氏考略》云:望出南阳,颍川郡,共二望。

【世家】北斗,画锦。

      联曰:

          文冠八家,北斗高名系出南阳望族,

          瑞标五云,堂开画锦自有家传云叶。

北斗,出自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唐代邓州河南南阳孟县人,文学家、哲学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早孤,由嫂抚养。刻苦自学,贞观八年进士,任监察御史,以事贬为山阳令,赦还为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政治上反对潘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上力反六朝以来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韩愈学贯六经百家,文笔气势磅礴,后人尊称“北斗星”比喻成文学事业带头人。

画锦,出自韩琦,(公元1008—1075年),字雅圭,北宋相州河南安阳人,仁宋时进士,初为右司谏,曾一次奏罢宰相及参政四人宝元三年出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庆历三年西夏请和,升任枢密副使,两年后自请出知扬、定、并州,在知并州时,收回被契丹胃占土地,立石为界,并加强防御,嘉佑年间重返朝廷被选任枢密使,拜为宰相。韩琦历仕仁、英、神宗三朝,封为魏国公。家中建有一书屋,名曰:“画锦堂”。相传天圣年间,韩琦中进士那天,当喊到他名字时,太史奏报:“日下有五色云出现”。众人纷纷祝贺这一好兆头。韩琦为人忠朴,为官敢说敢做,处事公道,与范仲淹同使西夏元昊服降,震惊中外,时号贤相。韩琦有五个儿子,皆居高位。长子韩忠彦,又官至宰相。曾孙韩侂胄,南宋宁宗时又官至宰相、太师、封平原郡王。因骄横被诛。因此,韩氏有“堂开画锦,家传云叶”的楹联,又有纪念、赞扬韩琦的赞联曰:“瞳瞳光鍞千门日,赫赫名标五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