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常见郑姓郡望与世家简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0:28:33

编写:谢国雄      发表:智明

 

【来源】出姬姓,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载:西周时,周宣王同母弟郑桓公,名友分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国幽王时桓公见西周将亡,把财产、部族、家人连同商人一起迁至东虢,和郐之间地区,郑武公即位先后攻灭郐及东虢,建立郑国,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县),春秋初成为强国,战国时,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其子孙布迁陈国与宋国之间地区以原国名“郑”为氏。

【历代主要名人】春秋时郑国有郑子彦,为大夫,国相。历定、献、声公三朝。西汉有郑吉,会稽绍兴人,为西域都护、侍郎。东汉有郑吉、郑众父子,河南开封人,皆为经学家,郑兴,官大中大夫,郑众,为大司农、封鄛乡候。又有郑玄,北海山东高密人,太学生、经学家,教育家。还有郑崇,山东高密人,为尚书仆射。北魏有郑道昭,开封人,诗画家,历官秘书史、隆州、岐州刺史唐代有郑启,荥阳郡人,历官中书舍人、兵部、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京西诸道行营都统,至宰相。又有郑虔,荥阳郑州人,诗画家,为广文馆博士。还有郑注,山西翼城人,历官翰林学士,工部尚书、凤翔节度使。郑谷,江西宜春人,诗人,为都官郎中。北宋有郑侠,福建福清人,历官安上门监丞泉州教授,诗文有《西圹集》。南宋有郑樵,福建莆田人,史学家,不应科举,居夹澄山力学三十年,访书十年,对天文地理、文学历史草木鱼虫等皆研读,注重实地考察,不满空谈。讲究辞章风气,著作甚丰,有《氏族志》、《动植志》等八十多种,晚年还网罗各代历史,合为一书,名曰《通志》,其中二十略,颇为创见。除《通志》、《雅尔注》、《夹澄遗稿》存世外,多已亡佚。又有郑所南,福建连江人,诗画家。元代有郑光祖,山西平阳临汾人,郑廷玉,河南安阳人,皆为戏剧作家,郑光祖作杂剧《倩女离魂》等十八种,郑廷玉作杂剧《看钱奴》、《后庭花》等二十二种。明代有郑和,云南晋宁人,回族,宦官,航海家,从永乐三年起,七次登舰下西洋,最远抵非洲东岸和红海口。明末又有郑芝龙、郑成功、郑经祖孙三代,福建南安人,郑芝龙,为都督同知,公元1545年拥唐王在福州建立南明政权,后降清。郑成功受永历帝封南平郡王,隆重武帝号“国姓爷”,于1662年率军收复台湾。郑经,为台湾守军嗣位。清代有郑燮,即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文学家、诗画家,为“杨州八怪”之一。又有郑国鸿,湖南凤凰人,为总兵,抗英血战中牺牲。《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郑氏434例,宋《百家姓》列为第7姓。《当代常见姓郡望与世家简编》编为第23姓。民国初有郑士良,广东惠阳人,从孙中山革命,为民主革命家。又有郑洞国,为国民党军长。还有郑律成,朝鲜籍人,作曲家,曾作“八路军进行曲”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有郑万通、郑斯林,为中共十六大中央委员。郑万通兼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郑斯林兼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郡望】《郡望百家姓》云:郑氏望出荥阳郡(今河南省黄河以南荥阳至朱仙镇一带、即郑州地区)。

【世家】带草,诗教。

      联曰:

          通德门高,草随爱日生书带。

          诗教传家,兰及春风兆笔花。

带草、诗教,出自郑玄(公元127—200年),字康成,东汉北海郡(今山东高密人),经学家,为太学博士,通诸经及三统历、九章算术、跟师马融,游学十年,因党锢祸起,被禁十四年,后隐居于期山著书百余万言,教授弟子数千人。郑玄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集大成者,称为“郑学”。北海相孔融深敬之,告高密令为郑玄所居地特立一乡称“郑公乡”广开大门曰“通德门”。郑玄教授于期山,山中生草大如韭,长尺余,坚韧异常,学生弟子常用此草柬书,因名“书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