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文摘 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23:33:49
 健君文荟 欢迎光临 丰富多彩的观赏、怀旧、文化、读书、博览、影音、书画、人文类内容  健君文荟 欢迎光临 丰富多彩的观赏、怀旧、文化、读书、博览、影音、书画、人文类内容 


这是迄今为止周国平最完整的一个散文集,汇集了他从1984年以来发表的几乎全部散文。“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本书写作期间,作者生活中发生了一连串变故,因而偏多对于人生难题的思考,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等。事实上,这些问题是每一个热爱人生但又难免遭遇挫折的人都会面临的。也许正因为此,本书在今天仍不断获得新的知音,包括一茬一茬成长起来的可爱的青年读者。
1 第一部分:存在之谜
把幸福作为研究课题是一件冒险的事。"幸福"一词的意义过于含混,几乎所有人都把自己向往而不可得的境界称作"幸福",但不同的人所向往的境界又是多么不同。哲学家们提出过种种幸福论,可以担保的是,没有一种能够为多数人所接受。至于形形色色所谓幸福的"秘诀",如果不是江湖骗方,也至多是一些老生常谈罢了。
第1节:自序
第2节: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第3节:幸福的悖论1
第4节:幸福的悖论2
第5节:幸福的悖论3
第6节: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1
第7节: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2
第8节: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3
第9节:自我二重奏1
第10节:自我二重奏2
第11节:自我二重奏3
第12节:失去的岁月1
第13节:失去的岁月2
第14节:探究存在之谜1
第15节:探究存在之谜2
第16节:永远未完成
2 第二部分:未知死焉知生
无论是谁,当他初次意识到只有一个人生这个令人伤心的事实时,必定会产生一种幻灭感。生命的诱惑刚刚在地平线上出现,却一眼看到了它的尽头。一个人生太少了!心中涌动着如许欲望和梦幻,一个人生怎么够用?为什么历史上有好多帝国和王朝,宇宙间有无数星辰,而我却只有一个人生?在帝国兴衰、王朝更迭的历史长河中,在星辰的运转中,我的这个小小人生岂非等于零?
第17节:悲观·执著·超脱1
第18节:悲观·执著·超脱2
第19节:悲观·执著·超脱3
第20节:有意义的徒劳1
第21节:有意义的徒劳2
第22节:有意义的徒劳3
第23节:有意义的徒劳4
第24节:有意义的徒劳5
第25节:有意义的徒劳6
第26节:生命的苦恼和创造的欢欣1
第27节:生命的苦恼和创造的欢欣2
第28节:生命的苦恼和创造的欢欣3
第29节:生命的苦恼和创造的欢欣4
第30节:海德格尔的死亡观1
第31节:海德格尔的死亡观2
第32节:海德格尔的死亡观3
第33节:海德格尔的死亡观4
第34节:虚无与偶然1
第35节:虚无与偶然2
第36节:父亲的死
3 第三部分: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兽和神大约都不会无聊。兽活命而已,只有纯粹的生存。神充实自足,具备完满的存在。兽人神三界,唯有夹在中间的人才会无聊,才可能有活得没意思的感觉和叹息。无聊的前提是闲。当人类必须为生存苦斗的时候,想必也无聊不起来。
第37节:空地
第38节:从生存向存在的途中1
第39节:没有目的的旅行
第40节:等的滋味1
第41节:等的滋味2
第42节:天才的命运1
第43节:天才的命运2
第44节:从多余的人到局外人1
第45节:从多余的人到局外人2
第46节:回归简单的生活
4 第四部分:绚烂归于平淡
天才是大自然的奇迹,而奇迹是不可理喻的,你只能期待和惊叹。但是,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的确非常成功地把一个艺术天才的奇特而原始的灵魂展示给我们看了。不过,书中描写的天才对爱情的态度,一开始使我有点吃惊。"生命太短促了,没有时间既闹恋爱又搞艺术。"
第47节:人性、爱情和天才1
第48节:人性、爱情和天才2
第49节:人性、爱情和天才3
第50节:诗人的执著和超脱1
第51节:诗人的执著和超脱2
第52节:平淡的境界1
第53节:"沉默学"导言
第54节:生命本来没有名字1
第55节:生命本来没有名字2
5 第五部分:智者的心灵
们常说:希腊人尊敬智慧,正如印度人尊敬神圣,意大利人尊敬艺术,美国人尊敬商业一样;希腊的英雄不是圣者、艺术家、商人,而是哲学家。这话仅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例如,泰利士被尊为七贤之首,名望重于立法者梭伦,德谟克利特高龄寿终,城邦为他举行国葬。但是,我们还可找到更多相反的例子,证明希腊人迫害起哲学家来,其凶狠决不在别的民族之下。

第56节:人生贵在行胸臆1

第57节:人生贵在行胸臆2

第58节:人生贵在行胸臆3

第59节:哲人隐语

第60节:智慧的诞生1

第61节:智慧的诞生2

第62节:智慧的诞生3

第63节:智慧的诞生4

第64节:孔子的洒脱

第65节:智者的最后弱点1

第66节:智者的最后弱点2
周国平--人文精神:家庭、企业和社会
周国平主讲的题目是《人文精神:家庭、企业和社会》,他坦言对企业确实不了解,对于这样一个“命题作文”,主要谈个人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我这个人不擅讲演,一上讲台就心慌,不过今天我放心,因为移动对我是友好的,讲得不好,你们也能原谅我。”周国平一脸的真诚,再次博得移动员工的热烈掌声。
什么是人的价值?以人为本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周国平如话家常般娓娓道来,云南移动员工感慨:“他虽然是哲学家,但就像一个朋友,讲的东西都通俗易懂。他说的那些生活中很人本的东西,让人很感动。这是现在很多人缺失的东西。”和周国平热烈互动,与他分享自己工作、生活中的诸多困惑,向他讨教关于爱情、婚姻、家庭中面临问题时的解决办法……云南移动员工把周国平当成了良师益友,讲座持续了近4个小时,远远超出预计时间。讲座结束,不少员工还排着队捧着周国平的书向他索要签名。
云南移动员工中,不少人是周国平的“粉丝”,周国平演讲时,有员工通过短信平台发送短信坦言:“读周国平的作品,就像冬日暖暖的太阳照在身上,就像喝一杯淡淡的茶。”这些“粉丝”还用周国平散文中的经典语句,串成了一篇配乐散文诗《各自的朝圣路》。当员工们将这篇散文诗送给他时,他惊喜地说:“这份礼物太美好了,它如此精致,如此有艺术性。我听着像是我写的,又不是我写的。如果是我写的,那是我作为云南移动的员工写了这些话。”
作为云南移动2007年“知识就是财富”专家讲坛的最后一期,周国平与云南移动员工都倍感亲切、温馨。员工们表示,谛听这样充满人情味的演讲,亲切、温暖,这是公司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爱护员工的体现,真切体会到了公司“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企业文化。
互动空间
“跟孩子聊天是最快乐的事”
移动员工(以下简称移):当我们遇到这样那样的亲情之间的困惑时,怎么处理好呢?
周国平(以下简称周):咱们中国人不太习惯表达感情,特别是亲人之间。其实还是要比较坦然地去表达。跟孩子聊天说话是快乐的事,我经常跟我的女儿啾啾聊天,我不认为我比她高明多少,而且往往我自己的收获还高于我给她的。孩子其实不像你想的那样什么都不懂。通过与孩子谈话,你可以找回那些有灵性、有质感的东西。不能把孩子当做宠物,要把她当朋友。
移:爱默生曾说,要创造性地阅读,把生活当做正文,阅读当做注解。请问,如何创造性地开展阅读?
周:知识本身是一种财富,但人也可能被知识所害,应该要做知识的主人,擅于读自然、人生这本大书,要学会思考。尤其是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时,独立思考更加重要。
移:大喜大悲,往往与得失有关,如何来协调大悲大喜所带来的伤感?
周:大喜大悲,是人生的一种看法,真正的大喜大悲与具体利益没有关系,如佛陀的苦难。悲喜是分层次的,平时我们会有很多琐屑的快乐与痛苦。人生看得多不是坏事,可以让一个人更加博大、更加深刻。
移:怎么看待人文精神倡导的珍惜生命与革命英雄主义所要求的为了国家、民族而舍生忘死、英勇献身?
周:有一个原则:生命还是第一位的。在和平时期,一般情况下,还是要保护生命。生命的价值比起财产和可以妥协的利益来,要宝贵得多。
周国平讲述幸福来源
“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幸福吗?”讲座前,主持人向周教授的提问调动起听众的兴趣。“我很喜欢山东人,我一直觉得山东人特别朴实,善良。此时此刻面对这么多对我充满友好和热情的听众,而且还有漂亮优雅的主持人,我觉得挺幸福。”周国平的回答赢得一片掌声。
演讲中,周教授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回答了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的问题。他从哲学角度把幸福归结为:生命的快乐和精神的快乐,前者包括健康、安全、亲情和爱情,是生命中核心和永恒的东西;后者是指智力活动的快乐,情感体验的快乐,精神追求的快乐,是人对自己的高级属性的享受。
他认为,青年人面对生存压力和外界诱惑,必须首先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要享受到这两方面的快乐,必须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培养快乐工作的能力,并且要自尊和尊重他人,培养好的道德品质。
团省委、省科协及本报负责人出席了讲坛。“齐鲁青年讲坛”是公益性社会科学普及平台,今后将于每月上旬举办一期,每期确定一个主题,涉及时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社会生活、自然科学等方面,拟邀请政府高官、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或某领域权威人士主讲。
现场???“幸福应该是多层次的”
自称一上台就心慌,视演讲为“灾难”的周国平,9日在“齐鲁青年讲坛”上,却用他的思辨和略带幽默的语言,征服了听众,收获了掌声。
青年人该知道
自己要什么
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新的社会背景下,他们该怎样看待幸福,获得幸福?
“现在的青年人从大学毕业开始,就面临着就业压力,自己得去拼搏,包括生活上、住房等问题都得自己去解决,跟我们当年不一样,所以现在的青年人生存压力大。另外社会上的诱惑也多,过于看重比如说金钱、成功这些外在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一生的路怎么走,去争取什么?看重什么?一个人在青年时期应该想清楚。讲幸福的问题,实际上讲怎么样生活才是令人满意的,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快乐的。”
周国平认为,生命本身的快乐,精神的快乐,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幸福的主要内容,幸福应该是多层次的,比如健康、安全、家庭、亲情、爱情等,都是构成幸福的重要因素。“赚钱是促成幸福的一个手段,但很多人把赚钱作为人生的全部目的,一辈子为赚钱而忙,没有享受生命,我觉得这是很可惜的。”
周国平说,上大学和做父亲,是自己一生中幸福感最强烈的时刻。
快乐工作
也是一种能力
周国平认为,“工作本身不快乐,快乐只在工作之外”这种情况在现实中相当普遍,但并不合理,因为不合人性。
周国平说,人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是一种享受,年轻人必须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可悲的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如果给他选择的自由,他可能选择挣钱多的。
“择业时考虑薪酬不足怪,我的担心是,许多人也许只有这一类外在标准,没有任何内心要求,那就十分可悲了。”周国平说,一个人首先必须具备快乐工作的愿望和能力,然后才谈得上快乐工作。快乐工作也是一种能力。
周国平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广西,在那里工作了10年,主要工作是写材料。他说当时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但自己读书写作的爱好一直没有丢弃,结果自己的兴趣最后变成了正业。
好的教育,
应教会孩子追求幸福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让读者认识了一个作为父亲的周国平,妞妞去世后,周国平又有了一个女儿啾啾。如今啾啾已经9岁了,说起女儿,周国平变得十分健谈,神情放松而愉快。
他坦言,孩子天然的灵性给过他很多启发,丰富了他的感受。在孩子面前,哲学家周国平始终非常谦虚,他认为从孩子身上学到的,比他教给孩子的要多得多。
说起当下教育体制,周国平颇有微词。“除了孩子自己感兴趣的钢琴和舞蹈,我没有逼着她上任何辅导班。”周国平说,他在尽量减少教育体制对孩子的伤害。“我女儿成绩很好,但我不看重成绩,影响成绩的因素是多重的。重要的是孩子真正懂了知识,喜欢学习。”周国平说,奥数班其实是打乱了教学规律,他不支持孩子上奥数班,甚至自己写的文章也不会强迫孩子来读。
“好的教育应该使孩子具备真实的能力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将来能够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够承受人生的磨难和痛苦,这样才是真正爱孩子,才是对他的一生负责。”作为一名哲学家和父亲,周国平说。
对话?最喜欢的事:读大师们的书
记:我看您开了博客,而且点击率快到400万了。
周:博客挺好的,我把很多文章放在上面,能迅速看到读者的反馈,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体验。
记:您怎么评价自己的作品?
周:我自己认为写文章是在走下坡路,呵呵。我的作品一本不如一本。哈哈。散文集中我对《守望的距离》最满意。现在很多文章是约稿,以前写文章都是自己认真去写的,与约稿无关。这可能也有关系。
记:从《守望的距离》,到在报纸上的专栏“守望者语”,您好像对守望两个字情有独钟。
周:说来话长,当时想办一份名叫《守望者》的杂志,没办成。守望是知识分子的责任,知识分子要用人文精神去守望时代潮流,守望那些人类基本精神价值。
记:有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这句话您怎么看待?
周:这个话是调侃我,开我的玩笑,不能当真,我也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先生们经常说“我的太太很喜欢读你的书”,很少听到“我很喜欢读你的书”,可能我的读者里面女性多一点,我自己觉得这挺光荣的,我觉得在品味这种精神作品的时候,女性的鉴赏力是挺高的。(大笑)
记:您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
周:静心读大师们的书。
记:您研究哲学,如何看待哲学对自己的影响?
周:哲学对我来说是分身术,把我分成了两个人,一个是在真实命运中颠簸的人,一个是清楚的自己,相对超脱。我从小多愁善感,对人生有一种怀疑。学习研究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救自己,不让自己被苦难压倒。
记:您的经历很坎坷,遭受了不少苦难。您现在觉得自己幸福吗?
周:苦难对人来说是一笔财富。我现在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读书写作,挺幸福的。
观点?
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主要的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幸福是一种能力,它属于那些有着智慧的头脑和丰富的灵魂的优秀的人。首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只把成功看作优秀的副产品。不求优秀,只求成功,求得的至多是谋生的成功罢了。
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周国平论人生
周国平论人生
周国平,男,1945年7月出生于上海。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读硕士研究生;198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在职读博士研究生课程,获哲学博士学位。1994年受聘为研究员。有大量译著在国内外发行。
智慧是灵魂的事,博学是头脑的事,更糟的是舌头的事。
由单纯到复杂,再复归成熟的单纯,我名之智慧。由混沌到清醒,再复归自觉的混沌,我名之彻悟。
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一颗童心。成功了,却不虚荣,依然一颗平常心。兼此二心者,我称之为慧心。
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
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和诱惑。
如果你经常读好书、沉思、欣赏艺术等等,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你就一定会感觉到,在你身上确实还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是你人生路上的坚贞不渝的精神密友。
生命是我们最珍爱的东西,它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的前提,失去了它,我们就失去了一切。
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一个人可以凭聪明、勤劳和运气挣许多钱,但如何花掉这些钱却要靠智慧了。如何花钱比如何挣钱更能见出一个人的品位高下。
人生意义取决于灵魂生活的状况。其中,世俗意义即幸福取决于灵魂的丰富,神圣意义即德性取决于灵魂的高贵。
时间不仅是金钱,更是生命,而生命的价值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快感和痛感是肉体的感觉,快乐和痛苦是心理现象,而幸福和苦难仅仅属于灵魂。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在两者中凸现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验。
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
唯有用哲学的智慧疏导生命的激情,以慧心驯化痴心,才能达到这个别人不求而自得的境界,获得一颗平常心。
目的是手段,过程才是目的。对过程不感兴趣的人,是不会有生存的乐趣的。
时间的流逝改变着人生的场景,时间的悠长衬托了人生的短暂。
命运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环境和性格。环境规定了一个人的遭遇的可能范围,性格则规定了他对遭遇的反应方式。
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为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走运时,他会抑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如何做人处世,如何思考问题。事实上,生活中偶然的契机,意外的遭遇,来自他人的善意或恶意,智者的片言只语,都会是人生中生动的一课,甚至可能改变我们人生的方向。
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为自我教育。学历和课堂知识均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是一笔终身财富。经验证明,一个人最终是否成才,往往不取决于学历的长短和课堂知识的多少,而取决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
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在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丰富和生长。要领略读书的快乐,必须摆脱功利的考虑,有从容的心境。青少年时期是养成读书爱好的关键时期,一旦养成,就终身受用,仿佛有了一个不会枯竭的快乐源泉,也有了一个不会背叛的忠实朋友。
攀登大自然的高峰,我们才能俯视大千,一览众山小。阅读好书的效果与此相似,伟大的灵魂引领我们登上精神的高峰,超载凡俗生活,领略人生天地的辽阔。
智力活跃的青年并不天然地拥有心智生活,他的活跃的智力需要得到鼓励,而正是通过读那些使他品尝到了智力快乐和心灵愉悦的好书,他才被引导进入了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心智生活之中。
文字是感觉的保险柜。岁月流逝,当心灵的衰老使你不再能时常产生新鲜的感觉,头脑的衰老使你遗忘了曾经有过的新鲜的感觉时,不必悲哀,打开你的保险柜吧,你会发现你毕竟还是相当富有的。勤于为自己写作的人,晚年不会太凄凉,因为你的文字——也就是不会衰老的那个你——陪伴着你,他比任何伴侣更善解人意,更忠实可靠。
周国平:拥有内在生活
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拥有内在生活”这个话题。现在这个时代,人应该怎样生活?一方面有很多生存压力,另一方面,又有很多诱惑。当人们完全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外在的生活,如何保留自己的内在生活?我说的内在生活,主要指人的心灵生活。人不光有物质需要,还有精神需要。人是有精神能力的,精神能力的生长、实现,给人带来的满足是巨大的。当外在生活越来越厚、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内在生活就有萎缩的趋势——越来越薄。不可否认,每个人都要在社会上立足,但只有在内在生活光芒的照耀下,外在生活才能光芒四射。外在生活的高低,就在于是否体现了内在生活的质量。
成功靠机遇,优秀靠自己
人的精神能力有哪几种?柏拉图的分类比较准确:智、情、意。
首先,是智——人是理性的、有智力的,人有头脑,能认识事物,这种能力需要发展。第二,是情——人是有情感的,不光是要用头脑去思考事物,而且对世界、对人生是有感受的,有感情,有精神上的痛苦和快乐,这种东西,一般被称为审美能力。如果说智是相对于真,情的对象就是美,感受世界的美好、人生的美好,能被感动。还有意——意志是人有追求好的生活、正当的生活的能力,用他的说法,就是人能为自己立法,建立道德规则,人不是动物,凭本能办事,人从原则出发,怎么做才能像人一样生活,用康德的说法,是实践能力,实际上就是道德能力。所以,按柏拉图的说法,人的内在生活,就是智力生活、情感生活、道德生活。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与柏拉图的理论异曲同工:纯粹理性批判,就是专门研究智;判断力批判,专门研究情;实践理性批判,就是专门研究意——道德。
大体上,人有这三种大的精神能力,这三种能力发展、生长起来了,才能作为人来生活。而外在的发展,是在这三方面的精神能力都得到了实现、满足后得到的,这样的外在生活才是高质量的。
成功和优秀之间,首先去争取什么?我认为首先应该去争取优秀,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什么是优秀?我觉得就是这三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生长、实现、满足。一个人外在世界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要靠机遇的,但是一个人优秀不优秀,他自己是能掌握的。
1968年,我从北大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广西的山沟里,在那里呆了10年,在县里面当个小公务员,那时候我完全是不成功的,是个倒霉蛋。但我觉得,我读书、写东西,我的生活还是有意义的,后来我就坚持这样做。
前年我写自传的时候,把当时的日记翻出来看,发现我自己的思想还是有连贯性的。但如果没有粉碎“四人帮”的话,我可能依然呆在那个小山沟里。
说这个故事,就是让大家问问自己的内心:你现在这样的生活是不是有意义的?如果是有意义的,按那样去做,只要有机会就是成功。
一个人,只有是优秀的人,你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有质量的成功;一个平庸的人,也许在社会上吃得开,但那只是日子混得好一点罢了。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励志书,但这些书,无非教人怎样在社会上出人头地、获得财富、搞好人际关系、讨上司欢心、得到晋升等,这些都不正常。所谓的励志书,励的不是志,是欲!
下面我就详细讲人的三种内在生活:人的智力生活,人的情感生活,人的道德生活,或者说信仰生活。
教育的任务是保护好奇心
人是天生就有潜在的智性能力的,这种能力在我看来包括两个基本要素。第一是好奇心。
我女儿今年8岁,很小的时候,她就对这个世界感到好奇,会问很多让人很意外的问题。她问这些问题最多的时间是5岁时。你们听听她5岁时都问什么样的问题。她有段时间知道了人会老,所以那段时间经常说“我不想长大”,说“要是没有时间多好啊!”然后就老琢磨什么是时间,时间是怎么回事。
我说:“宝贝,你提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爸爸也不知道,我们一起来想吧!”有一天,她似乎想明白了,说:“时间是一阵一阵过去的,比如说,我刚才说的那句话,刚才还在,现在已经没有了,想留也留不住了。她明白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性质。”她准确地把握了时间一去不返的性质,很好地把握了这个问题。
她还有一个问题:“妈妈,世界的外面是什么?”她妈妈被问蒙了,说“世界的外面还是世界吧”。啾啾想了一会儿,表示理解,用听CD的经验做比方,说: “哦,世界的外面是世界的下一曲。”这就有一个世界无限向外推进的感觉。我在家里从来不和她谈哲学,我想回避,有一本书叫做《孩子是个哲学家》,我非常同意——他们刚来到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很好奇,所以会有很多没有答案的问题;所有的哲学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但你去想这些哲学问题,都有一个非常雄厚的背景。
一般对于孩子这种深刻的问题,浅薄的家长往往会有几种回应:一种是顶回去,“不要胡思乱想”;还有一种就是随意回答,这种答案肯定是错的,它没有答案。
好奇心在孩子童年时期是最旺盛的,但也是最脆弱的,很容易被摧残的。事实上,我觉得大部分人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被摧残得越来越少。现代教育制度,完全是和好奇心作对的——无用的书,就不让你读;有用的惟一标准,就是对考试有用。以至于爱因斯坦感叹道:“现代的教育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好奇心——这是智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它是人的智力生活的开端,一个永恒的要素。看一个学生的智力高不高,第一个尺度就看他有没有兴趣。
独立思考寻找答案
智力的另一个要素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所谓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对于任何理论、说法,你都要去追问它的根据,在弄清有无根据之前,你要存疑。这就是笛卡儿说的“怀疑一切”。
爱因斯坦说过,独立思考能力是人的内在自由。头脑是自由的,你就不会盲从别人。教育的目标就在于培育这种内在的自由,而不在于灌输特殊的知识,不在于培养专家。
在爱因斯坦去世前一个月,他的母校苏黎世大学百年庆典,请他写一篇纪念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没有吹捧母校而是批评母校,也批评整个教育制度。他说: “从我进校后就发现,按照学校的制度和教育方式,我不可能成为好学生,因为成为好学生就意味着认真听讲以及做很多作业,我是不可能这样做的。所以,我当时就下定决心,满足于做一个中等成绩的学生,然后我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在我的屋子里向理论物理学的大师们学习。”爱因斯坦虽然上了大学,实际上是自学的。
许多杰出的人物,都是这样的。我把它概括成一句话:向教育要自由。作为一个学生,你不能改变教育体制,但你可以争取你自己的自由。
我很赞成一句话:学生在学校里主要就是要学会学习。你学会了学习,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一笔终生的财富。有成就的人都是终身自学者,永远在学习,不需要老师。
另外我强调一点,就是智力生活的非功利性。智力生活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功利性。有一个古希腊例子令我印象深刻: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杀了100头牛来庆祝。在当时,发现了这个原理有什么用啊,一点物质上的结果都没有,他感觉到的是智力活动得到胜利的这种快乐。
智力教育的目标,就是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让他自由生长。智育的目标,不是知识。所以,对知识的兴趣,是教育第一要保护要鼓励的东西,一个人在他一生中,具体感兴趣的点是可变的,但一定要有对知识的兴趣,尝到知识的乐趣,感到动脑筋、学习是快乐的事情。
很多人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我觉得根本原因就是太实用,什么东西都要问有没有用。如果一个国家中,凭兴趣学习的人越多,那个国家就会成为肥沃的土壤,最容易出大师。
珍惜内心的财富
第二个问题,我就讲讲情感生活。人不但要有活跃自由的智力生活也应该有情感生活。我讲的情感是广义的,不光指爱情、亲情、友情等具体的情感,也是人对世界的审美体验,这是人的情感生活。
审美必然是和情感联系的,有情感就有审美。理性是要去认识事物是什么,力求客观,但情感是比较主观的,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情感和审美有密切联系——并不是说一个事物客观是美的所以你喜欢它,而是因为你爱它,所以美。我倾向于主观的东西。但这不是幻象,而是有生命的根源。尼采说的,“你对生命的爱那是美感的根源。”
审美和功人生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是丰富的安静。你有很多内心的积累,是丰富的,但又摆脱了功利的诱惑,是平静的;最可怕的是贫乏的热闹,看着很热闹,但里面空无一物。我想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让自己的生命丰富起来,心灵的丰富是一种精神的幸福。
每个人天赋如何都会有感受力,但有些人的感受力可能始终沉睡,在审美上从来没有觉醒过,从来都是用功利眼光看社会,看生活。功利的东西就是这样。但如果同时有审美的眼光,用心灵去观察世界,就会积累内心的财富。
我主张每个人都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我从上小学开始就养成这样的习惯。我发表文章很晚,1985年,那时候我40岁了;但我写作从写日记的时候就开始了。从中学到大学,我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写日记。因为每天都是不重复的,对生命的珍惜促使我去写这些东西,实际上等于在你的内心,用另一种眼光把你的日子重新过了一遍,得到的就是精神财富。另外一点,要使自己情感丰富,应该养成阅读的习惯,欣赏艺术作品——文学作品,乃至人文的、历史的。不过,一定要读大师的作品。现在市场上的书非常多,我进书店就像进迷宫一样。我的建议是:不要跟风,不要什么书畅销就读什么书,一定要有自己的选择;如果不知道读什么书,就尊重一位大师的选择——时间。
做精神的贵族
下面我讲第三个问题,就是道德生活。
人要有智慧生活,情感生活,还要有善良高贵的道德生活。真正的道德,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善良,高贵。
英国哲学家强调,道德基础是同情心;德国理性哲学家,如康德,强调道德的基础是尊严。
我觉得都对。同情心,就是善良,是道德的开端。中国哲学家,如孟子,就把同情心看做道德的开端,道德就是恻隐之心,不忍之心,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仁之端也,如果没有这种东西,就是非人也,人和禽兽的区别就是人有同情心。
亚当·斯密,他是经济学家也是哲学家,他写过一本《道德情操论》,书中明确说,人类所有的道德都是从同情心发端的,从这里面发展出了两个最基本的道德:一个是正义,就是不损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外一个基本道德就是仁慈。所有的其他道德都是从正义、仁慈发展而来的。如果说正义是消极的道德,那么仁慈就是积极的道德;如果正义是不损人的话,仁慈就是助人。
道德的高级基础,是人的尊严。尊严,就是做一个人要高贵,高贵就是意识到尊严,并在做人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关于人的尊严,讲得最好的是康德。他一个著名的说法就是,人是目的,在任何情况下,不能把人当作手段。
这话什么意思?康德说,人有两个方面,身体属于现象界,是不自由的;人还有一个,是灵魂,属于本体界,是自由的。自然界是趋利避害的,是利己的,但道德可以对抗这样的东西,是自由的。所以每一个人要清楚,精神性的存在是目的,而肉体的存在是手段,是为了使灵魂生活得更好,不能颠倒过来。一个人如果为了物质的利益,而不要人格,他实际上就是把自己当手段了。
一个高尚的人,是把别人当人的,体会到别人精神的存在;往往不把别人当人的人,他自己也不把自己当人。所以我赞成一个人做精神贵族,不要做精神的贱民,尤其不要做有权有势有钱的精神贱民。
利是两种相反的生活态度。审美,就是真性情。看重不是事物的功利,而是对你心灵的意义,能否让你心灵感到愉快。这种态度就是审美态度。
周国平:没有什么我不能面对
7月,霸市“埋伏”之外,“名人自传”也是一热。
虽事先张扬的程度难及,但却需同样面对“成色几许”的拷问。
15日上午,在北四环边上一间可吸烟的会客室,与周国平谈他的《岁月与性情》。
四年前我们见过一面,那时气盛不知体谅的我,不顾他的推辞打上门去跟他谈《妞妞》。大风天,话题沉重———“我们今天医疗中的不人道状态”。后来那日的手记里我写:“两个小时的采访,我们都有些吃力。话语间不时有大段大段沉默,被窗外尖啸的风声填补”。
自此留下印
象———“跟周国平谈话很困难”。影响直至四年后,尤其想到此番要追问的是他的自传,关于心灵、记忆、诚实和真相,我准备了多日仍惴惴不敢出手。然而上周四上午10点,当作为热身的15分钟寒暄过后,我们的访谈正式开始,我发现我那个昔日印象似乎完全是个误会。
周国平很健谈,甚至可以说,很活泼。他愉快地回答所有问题,不防卫、不闪躲、无所谓。神情甚至兼及一点老太太的慈祥和孩童的顽皮。这样的描述用在一个再有几天就过59岁生日的男士身上听上去有点儿过分,但周国平就是给我这样的印象。他整个人看上去是身心健康、明快有趣的,有一种因为一份幸福、安全、有把握的生活作底而生的自信和无所畏惧。
“没有什么我不能面对的。真的,我达到这个境界了。”说这话时周国平微微向左上方抬着脸,眼镜片反着光。
我对人性的了解已经足以使我在一定程度上跳出小我来看自己,坦然面对我的全部经历,甚至于不羞于说出一般人眼中的隐私
记者:书上周四面世,到今天正好一周。都有什么样的反馈?
周国平:我没收到什么反馈。之前来跟我谈这个书的都是记者,只是看了一些摘要,全书还没看。朋友们,送他们书之后也还没再见面。
记者:看来您不太在意反馈。
周国平:我不太在意。我写完了就算了。
记者:但是看您之前接受采访老提:我不是作秀,也希望大家不要误读。您是觉得这个书被误读的可能性挺大的是吗?
周国平:挺大的。我觉得现在的人看书就这样,尤其是看传记类的书、个人写自己事情的书,往往都用一种猎奇的眼光,想看点儿好玩的事儿。这样一种氛围下,我把这样一本书抛出来,人们很可能还是用那样的眼光来看。可我希望大家是用一种严肃的眼光来看,因为写这本书,我自己的心情确实是非常严肃的。
不过我也不在乎。这个不能强求别人。肯定不同的人从书里边看到的是不同的东西。我相信肯定有些人是能够严肃地看的。
记者:《南方都市报》有一篇文章谈“什么自传具有真正的价值”,提到:“读者看名人的自传,要么是抱着了解事件内幕的心态,要么对于文化名人则有了解其思想和成长史的阅读期待。”
周国平:我希望对我的书是后一种。
记者:那恐怕不容易,关于您自传最早见报的那批消息,举目一看副题往往是“谈偷窃、谈婚变、谈种种不堪回首往事”、“披露对他最重要的男人和女人”、“披露隐私检讨婚姻”,您觉得读者更容易有怎样的第一印象?
周国平:我觉得这该怪媒体,媒体的这种趣味。你讲了100件事情他就挑出那么三件事情来说,这三件事情他们最感兴趣的。
记者:我看不一定,究竟谁往这个方向引的不好说吧。最早那批记者没有办法看到书,他们只能是拿到你们提供的摘录、简介或者通稿来据此写报道。当然也许这年月卖东西就只能是这么一个卖法。
周国平:我没看到他们的通稿,我不知道,好像没给通稿。那次记者见面会上我跟记者们讲得很清楚,我说我是很严肃地对待这本书,我希望你们也严肃对待,不要往什么隐私上去拉。当然我书里面写了我自己私人的一些事情,可是这些东西我觉得对读者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你看过就完了……
记者:重要的是您由此生发的感悟?
周国平:和我面对那些事情我的一种态度,这是最重要的。谁没有隐私啊,谁没有一些挫折啊,但是你们能不能用我这样一种态度去对待、去面对?
事实上我不可能说出全部真话,只能说出部分真话。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凡可说的一定要说真话,决不说假话,对不可说的则保持沉默
记者:那篇谈“什么自传具有真正的价值”的文章接下来说:“无论哪一种阅读目的,读者对自传的首要期待都是其真实性,失去了这一点,自传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周国平:对。自传的第一要求是真实。当然记忆可能会有出入,但是你主观的态度必须是诚实的。你是要讲事实,而不是虚构。这个态度我想肯定是个前提。
记者:但是选择也是一种态度啊,比如你选择这部分事实而不选择那部分事实。
周国平:这肯定的。不光是特别自觉的这种选择,还有下意识的选择。人的记忆本身就是一种选择,愿意忘记自己不愉快的经历。记忆本身是有这样一种机制的。这个没办法。
记者:那您在做的时候,有去克服它的这种努力吗?
周国平:如果说是记忆本身它拒绝的话,我就没有办法,无能为力。但是实际上我的很多经历,包括不愉快的经历,我的记忆还是接受它。
周国平:善良 丰富 高贵
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
看到医院拒收付不起昂贵医疗费的穷人,听凭危急病人死去,看到商人出售假药和伪劣食品,制造急性和慢性的死亡,看到矿难频繁,矿主用工人的生命换取高额利润,看到每天发生的许多凶杀案,往往为了很少的一点钱或一个很小的缘由夺走一条命,我为人心的冷漠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善良。
善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多么普通的品质,今天仿佛成了稀有之物。中外哲人都认为,同情是人与兽的区别的开端,是人类全部道德的基础。没有同情,人就不是人,社会就不是人呆的地方。人是怎么沦为兽的?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和死灭开始的,由此下去可以干一切坏事,成为法西斯,成为恐怖主义者。善良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
看到今天许多人以满足物质欲望为人生惟一目标,全部生活由赚钱和花钱两件事组成,我为人们心灵的贫乏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丰富。
丰富,人的精神能力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上天赐给万物之灵的最高享受,为什么人们弃之如敝屣呢?中外哲人都认为,丰富的心灵是幸福的真正源泉,精神的快乐远远高于肉体的快乐。上天的赐予本来是公平的,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精神需求,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这种需求理应觉醒,它的满足理应越来越成为主要的目标。那些永远折腾在功利世界上的人,那些从来不谙思考、阅读、独处、艺术欣赏、精神创造等心灵快乐的人,他们是怎样辜负了上天的赐予啊,不管他们多么有钱,他们是度过了怎样贫穷的一生啊。
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和权力毫无廉耻,可以干任何出卖自己尊严的事,然后又依仗所获取的金钱和权力毫无顾忌,肆意凌辱他人的尊严,我为这些人的灵魂的卑鄙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高贵。
高贵,曾经是许多时代最看重的价值,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提起了。中外哲人都认为,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如果违背,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今天的一些人就是这样,不知尊严为何物,不把别人当人,任意欺凌和侮辱,而根源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事实上你在他身上也已经看不出丝毫人的品性。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他的自尊正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贱民?
我听见一切世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善良,丰富,高贵——令人怀念的品质,人之为人的品质,我期待今天更多的人拥有它们。
',1)">


',2)">
当前在线健君文荟人数
您已欣赏本篇


古典名著
四大名著
话金瓶梅
四库全书
古籍白话
中国词学
国学典藏
中外名篇
中国经典
外国经典
博览群书
百家讲坛
中国诗歌
外国诗歌
经典在线
武侠小说
管理励志
藏书小楼
卡耐基集
欲罢不能
世纪经典
中外名篇
中外经典
人生修为
博览群书
百家讲坛
中国诗歌
国学经典
古典名著
四大名著
常识集锦
医学在线
文言名句
中国通史
二十四史
经典在线
英语学习
管理案例
世界之最
卡耐基集
典籍下载
免费下载
视频教学资源
小学频道上
小学频道下
初学频道上
初学频道下
高学频道上
高学频道下
中考专题篇
高考专题篇
',3)">
',4)">',5)">',6)">',7)">
即时滚动要闻
北京新闻广播【音频直播】
数字电视http://fzlm.com
网络收音机http://fifm.cn/
星岛环球网即时滚动新闻
古典名著在线阅读
西游记
水浒传
红楼梦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封神演义
一只绣花鞋
木兰奇女传
秦始皇大传
司马懿大传
乾隆皇帝传
赵匡胤大传
金瓶梅传奇
官场现形记
醒世姻缘传
五美缘全传
驻春园小史
唐诗三百首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绘图今古奇观
颜氏家训集解
红楼梦通行本
脂评本红楼梦
在  线  读  报
人民日报解放日报
光明日报法制日报
检察日报大众日报
文 汇 报北京日报
今晚报新 晚 报
齐鲁晚报京华时报
南方日报南宁晚报
新民晚报羊城晚报
成都晚报广州日报
海南日报武汉晨报
扬子晚报天津日报
甘肃日报山西日报
湖北日报郑州晚报
燕赵晚报长江日报
浙江日报辽宁日报
大连日报无锡日报
云南日报河南日报
沈阳日报洛阳日报
青岛日报银川晚报
合肥晚报重庆晨报
国际商报华商晨报
科技日报武汉晚报
中国证券楚天都市报
上海证券荆门日报
中国青年报上海青年报
中国经营报香港文汇报
香港大公报黑龙江日报
华西都市报北京青年报
上海东方网解放军画报
',8)">

国学经部国学史部国学子部国学集部国学专题古典典籍现代典籍中外典籍
',9)">
',10)">
当前在线本馆人数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