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捏背,孩子好体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2:17:05

    不少家长喜欢给孩子捏背,就是让孩子趴在床上,用手沿孩子的脊柱,从近臀部处向颈部滚动地捏上去。因为这是督脉所在,每天捏捏,能增强孩子体质;甚至有书直称捏背能治百病。

从中医的经络学来看,背部有两条很重要的经脉,那就是督脉和膀胱经。刺激这两条经脉上的俞穴,可以调和腑脏功能,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现代医学也发现,捏脊疗法能借助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整体、双向地调整内脏功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治疗保健的目的。

因此,小孩若有脾胃疾病如食欲不振、厌食、腹泻、便秘、肺系疾病如反复感冒、咳嗽、神经系统疾病如夜啼、睡眠不安、爱哭闹等,捏背疗法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中,因在治疗小儿积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方面疗效尤为突出,故捏脊法又有“捏积”之称。

而成人若感冒、失眠、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以及女性患某些妇科病等,也可以进行捏脊疗法。

捏脊对老年性便秘、厌食也很有效。不过,老年人的脊背常伴有变形,驼背或者皮肤比较干燥,捏拿时要注意保护皮肤。

痛的地方,多提几下

通常捏脊时,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夹提皮肤,边捏边向上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颈部为止。头面部症状严重者,可捏至后正中发际上一寸的风府穴。

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力度以小朋友感觉适宜为准,皮肤微红即可。

其实捏背不仅仅是捏,它包括两种手法:捏法和提法。在捏的过程中,用力拎起皮肤,则为提法。

每捏三次提一次,称“捏三提一法”;每捏五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较轻,“捏三提一法”刺激最强。一般情况下,提是为了对某一部位加强刺激,可根据具体需要来操作。如消化不良者,可在捏到脾俞、胃俞时提一下;感冒者,可在肺俞、风门穴处提一下;等等

若在捏提的过程中,某一段特别疼(同样的力度与手法),中医称之为阳性反应点,表示这个位置对应的腑脏可能功能失调(不一定有实质的病变)。此处可以多提几下,以增强刺激,加大治疗作用。

点介质,效果更好

捏脊时博学可以涂抹一些介质,如散寒气的葱姜水,活血的酒精(乙醇)、红花油等。

应用介质可以加强手法的作用,在提高疗效的同时,还能润滑和保护皮肤,且介质渗透入里,对疾病本身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捏脊疗法易学易懂易操作,非常适合自家保健,但是须注意:

1.捏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睡前、晨起效果更好。饭后不宜立即捏拿,宜休息两小时后再进行。

2.室内温度要适中,防止受凉;手法轻柔。

3.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以背部平坦松驰为目的。

4.对婴幼儿及年老体弱者,捏提不宜太重,时间也不宜太长,3~5分钟即可。

5.脊柱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的小儿,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