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 致力于宏观经济研究的央行掌舵人(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7:58:15
返回首页
关于龙源
客服中心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我的阅览室投稿中心荐稿中心热点专题名家名作主编访谈
   期刊主页->财经界->2007年第2期
周小川 致力于宏观经济研究的央行掌舵人
余 玮
共4页 [1][2][3][4]
字号:【大中小】

周小川档案盘点:
周小川,江苏宜兴人,著名经济学家和货币专家,CCTV2004年度经济人物奖得主,有“格林斯潘中国版”之称。历任国务院体改方案领导小组 成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人民银 行副行长,中国建设银行行长,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主席等职;现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书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并出任中国金融学会副会 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信息学会副会长、中国外贸学会顾问、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软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理 事会理事、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理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与中国科技大 学商学院名誉院长。系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他是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经常遭遇各路记者的“围追堵截”。他的每一次现身都是那么引人注目,似乎他的一言一行都显得“弥足珍贵”。央行行长的敏感身份让他不得不娴熟“驾御”语言,小心谨慎地对外释放政策信息,以避免引起市场的震荡。
提起深刻影响着中国整体金融走势的周小川,人们首先会想到他是央行行长。可在很多经济界人士眼中,央行掌舵人周小川更是一位学者。他一直致力于宏观经济研究,发表过上百篇学术论文、出版过十多部著作,还两次获得国内经济学界的最高荣誉——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
在中国金融改革的大潮中,周小川伴着争议声一路走来。而真实的周小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一、汇率改革:从容稳健,“出其不意”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经国务院批准,“出其不意”地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个决策的出台,实际上早在2003年周小川赴任央行行长之初就开始酝酿了。
2003年,周小川上任不到一个月,日本就掀起了逼迫人民币升值的风潮,认为人民币被严重低估;随后美国国内要求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的舆论日益高涨。当年9月初,美国财长斯诺访华,公开要求人民币升值,并和周小川进行了一个小时的封闭会谈。

一时间,国际上形成了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强大舆论氛围,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进入2004年,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依然不减。身为央行行长的周小川在各种场合始终用平静的语调传递着同样的声音:
2003年9月21日,在迪拜召开的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第八届会议上,周小川表示,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对于世界经济是重要的,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应该循序渐进。
2004年2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央行工作会议上,周小川强调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004年10月1日,周小川在华盛顿与西方七国集团高级官员会谈后指出,中国没有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改变立场,“改变立场是不可能的。”
2004年11月2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的20国集团第6次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上,周小川表态:放开人民币汇率为时过早,中国目前尚未达到汇率调整的具体操作阶段。
周小川经常面带笑容,在向世界明确传达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声音的同时,更让人们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充满信心。
十年来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在保障中国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同时,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大趋势。而且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正在 逐渐损害中国经济运行的均衡和主动。早在1999年,周小川就在其专著《转轨期间的经济分析与经济政策》中对此作了深入地分析。改革方向在他看来,只能适 应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进一步开放和市场化。
在周小川和他的学术密友、前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的共同主持下,2004年年中,央行初步完成了汇率改革的具体方案。随后在完善补充的同 时,制定了一系列保证该方案顺利实施的应急措施。也就是说,在市场感受“出其不意”之时,汇率改革已经在政策制定上准备了两年有余,理论上的准备则更久。
箭在弦上,引而不发。人民币升值的时机、幅度只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
2005年5月11日,一则由于翻译错误引发的“预期一个月及一年后人民币将分别升值1.26%或6.03%”的报道,导致当日美元汇率大幅 下挫,各地交易员争先恐后地抛出美元买进其他货币,全球外汇市场在此消息见诸交易终端后几分钟内出现大约20亿美元左右的交易额。5月18日,万众瞩目 的、被海外媒体预言“人民币会升值”的这一天,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出8个外汇即期交易品种。当日收盘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仍是往常的 100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
中国官员在各个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表示,人民币汇率浮动的主要前提是:一个强大的银行系统、一个活跃的二级融资市场、更完善的监管机制。
2005年7月21晚,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变盯住美元为参照一篮子货币,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这个消息迅速 成为全球主要财经媒体的头版头条。当日全球汇市美元对各主要货币持续走低,而第二天A股市场盘中上涨超过2%,这一现象符合之前的升值效果判断。

央行在汇率改革启动后不久,不但将政策越来越透明地传递到市场,而且针对金融机构和企业,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措施。2005年8月,周 小川出席央行上海总部揭牌仪式时,首次透露了备受关注的人民币汇率调节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币种:美元、欧元、日元、韩元、新加坡元、英镑、马来西亚林吉特、 俄罗斯卢布、澳大利亚元、泰国铢、加拿大元等11种货币会成为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参考货币。“作为人民币汇率调节的一个参考,在一篮子货币的选取以及权重的 确定时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考虑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主要交易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周小川表示,以着重考虑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权重作为一篮子货币选取 及权重确定的基础。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等目前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相应地,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也自然会成为主要的篮子货币。此外,新加 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比重也较大,这些国家的货币对我国的人民币汇率也是很重要的。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周小川提及的一篮子货币中未包括港币。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分析说,港币与许多货币一样,实际上 都是与美元挂钩的,也可以算是广义的美元货币圈的货币。同时,周小川明确表示:“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盯住一篮子是机械地按篮子汇率指数的变化来 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以实现名义有效汇率不变,而我们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周小川表示,人民币汇率改革并非迫于国外的压力。他说,“中国此次汇率变动是一种自主决定,是中国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需 要,是改革和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和其他国家沟通商量之后得出的结果。”西方国家一方面多次对中国的汇率改革表示赞赏,同时也希望这一改革动作再快 一点。周小川表示,中国进行汇率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要不时看一看前一步的情况和市场的反馈,看是否真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他说:“实际上,中国政府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从我国的根本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
存入“我的阅览室”
龙源期刊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