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行善也要赶潮流?(南方都市报 2010-4-2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2:41:19

行善也要赶潮流?

类别:社会民生   浏览量:82   版次:TM04   版名:南方评论 民间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4-25
作者:陈式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近日来,在为一名患重病的大一学生小吴(化名)募捐。却处处遇阻。很多人将为一个学生捐款与救助刚遭遇大地震的玉树灾民联系在了一起,以一句话回绝了我们的动员———“要捐也是给玉树捐”。
    小学生都知道,捐款以自愿为原则。在此,我断不是给抱如此态度的人们施以任何的道德压力,只是略感疑惑。

    玉树地区发生7.1级大地震,2000多人死亡,成千上万人流离失所。这是一起天灾,伤亡巨大,损失惨重,举国哀恸。似乎在一夜之间,全社会都被动员起来———官方的、民间的救援组织第一时间投入到了救灾活动中,各类募捐活动、慈善汇演纷纷启动。

    而小吴在休学半年(小吴为北大大一学生)治疗肺结核病愈后,又被确诊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这也是一个晴天霹雳。小吴乃家中独子,父母早前双双下岗,家中经济主要由其小叔支持,一家人生活困窘,根本无力支付100多万的治疗费用。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他的生命最多只剩下6个月。这更是一个家庭的灾难。

    千万伤亡V S重病患,大家很轻易便可看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一个是国殇,另一个悲惨,但也只是个人悲欢;大家很轻易地便会赞同———玉树需要举国之力的救助,而小吴只能是尽人事而为之。

    但我想说,首先,两者并不冲突。我们可以帮助的人有很多很多,不是说我们帮助了一个人,或向一个受灾群体捐了款便功德圆满。我们可以捐100给玉树,我们依旧可以再省下5元帮助这个悲惨的小孩子。其次,这是行善,是真心地去帮助别人,这不是竞标,不是量多者得。在灾难面前,群体性的伤害让人伤痛,但“量的积累会有质的突破”这一规律并不适用。

    玉树地震可以说是整个玉树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灾难,我们每一位都应该有一份爱心去帮助受灾的同胞们,帮他们重建被毁的家园。这不只是出于人性,这也是政府的职责,亦是为了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小吴的事例,也许只能说是一个人的悲剧,或一个家庭的悲剧。但我们不能因为这只是一个生命,只是一个家庭,便粗暴地将其让位于玉树万千的受灾群众,我们不能否认国殇当前,个人的灾难同样需要我们的帮助。无论谁的灾难更深重,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有生存下去的权利,都应获得平等的帮助。

    灾情需要我们的关注和救助,事实上它牵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有着政府的制度保障,还获得大量民间的捐助,重建活动有序开展。而小吴却一点点被这股为玉树捐款行善的大潮所掩没,生命轨迹无以为继。

    □陈式

http://gcontent.nddaily.com/3/ae/3ae358cf08aab5c0/Blog/26b/65eb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