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20:23:02

看看二十年前的企业明星,现在有多少还在依然灿烂闪耀?有多少已经暗淡无光?又有多少已经陨落,变成尘土,被风吹散?

虽然今天的天空依旧明亮,却是斗转星移了。其实作为每一个企业都一直不愿意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都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生存时间的长短有别罢了。因此我们不相信有不死的仙丹,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企业生存时间为什么会长短有别?我们打算活多大岁数?怎么活?

作为我们公司来讲,我们一直自豪的宣称我们是中国500强的公司,我们是中央在汉企业,我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我们有良好的企业品牌……请冷静一下,仔细思考一下。其实我们在集团的战略层面只是一颗种子,不是集团可以依赖的苍天大树;我们只是集团肌体上的毛发,不是臂膀,更不是心脏。如果向尼采般发出“上帝死了,我们该怎么办?”的惊天一问,“集团倒了,我们企业怎么办?”的话,我们一定是惶恐的,没有答案,只怕长时间会陷入“上帝怎么会死了?”的反复疑问中。如果集团真的出现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未来,我们相信企业肯定会陷入一个困顿时期;我们不相信我们可以象诺基亚一个事业部带领诺基亚实现从纸浆向通讯转型般带领集团实现转型。

集团公司有许多优秀的管理工具要求我们应运,有许多的管理思想需要我们贯彻。按照集团要求运行6S;按照集团要求进行战略规划;按照集团要求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强调执行;按照集团要求进行……我们忙碌了,我们充实了。

我们给集团贡献了什么了,我们有好的管理思想集团认同了,推广了吗?除了每年上交集团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利润,我们还有什么可以给集团的?我们的战略、愿景、梦想,ISO9000的经营理念,品质要求有多少人能清晰说出来?我们一直坚持了什么?我们企业文化特色是什么?有特色吗……每一个问题都要思索很久,但是很多答案都是雾里看花。我们迷失了。

我们企业对集团没有什么可以贡献的,我们自己的二级单位对企业本部呢?我们更基层的单位、我们的员工对企业呢?好象也没有什么贡献。不是上帝死了,是创新死了,思想死了。

其实,“一切皆有可能”才是正确的认知!如果基层员工的声音没有得到正确传达,员工的基本要求得不到满足,员工得不到真正的尊重,我们看到的就是百分之几百的员工流失率,我们损失的就是企业鲜活血液。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希望员工能够给企业贡献什么,他们只是机器。既然是机器,基层员工的主管也就是保养和操作机器而已,一级一级向上,我们都是机器,只会按照指令做事,天下无“人”了。一切也就皆不可能了!    

为了等待和领导谈话的一两个人让班车上全体员工等一个多小时,为了个人主观判断让已有的制度得不到执行,为了个人好恶让一个员工长期试用,为了利润不给员工加班费,为了……如果这些存在,企业战略中让客户、股东、员工价值最大化中的员工就应该拿掉,不过客户、股东价值最大化可能也就只是写在纸上成为文字了。不要等到血液快流尽了,才想起尊重他们、了解他们、理解他们、激励他们、提升他们。员工活了,企业才活了。

战略、执行、预算、年计划、周计划……它们只是各种报表上面的简单数字吗?它们只是各种会议上闪光的思想火花吗? 战略我们去年才开始正式做,但是流程再造、注重执行却是已经在企业界流行了多年,为什么我们今年才开始重视?如果集团今年流行学习型组织理论呢?我们一定开始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研讨了。为什么如此,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在做作业。但是我们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关键几步筹划过吗?我们对于企业发展有自己的理论吗?我们的制度为什么不到一年就要从头再来?我们的企业文化为什么还要根据集团的表述再修改?企业文化只是文字上的差异吗?这一系列的问题真的好难回答,想一想我们缺失了太多。不得不承认我们没有特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同样越是特色的越是集团需要的,也越是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在特色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过二十年,抬头看星空,我们是明星?是流星?还是从没有到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