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引发营销变局 三年首现无新基金可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5:14:00
中国证监会日前减缓了新基金发行审批速度,2007年整整一个月时间内没有审批出一个新基金,这是近三年首次出现了无新基金可买的工作周。有市场人士预计,这是管理层担心股市出现泡沫而实施的举措,新的股票基金审批工作,最早也要到春节以后。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基金理财热中,本周出现了无新基金上柜发售的现象,据统计,从2006年6月到12月之间,一共有60只基金先后成立,平均每月就有近9只基金成立。而从今年1月开始,新基金发行明显出现急刹车,仅有两只新基金发售,分别是中欧新趋势和大成积极成长两只新基金在发,这与去年下半年同时八九只基金一起发售的局面大相径庭。以上两只基金均于上周提前结束认购,因此本周没有新基金供给。
由于证监会减缓了新基金发行审批速度,日前除了由封闭式基金转开放式而来的零星两只基金在1月登台之外,本年度首个新获批基金也仅为债券式基金——银河银信添利债券基金不低于80%的资金投资固定收益品种。
业内人士认为,出现新基金的空档现象,主要归因于管理层的适度调控。其实现在正是老基金销售良机,一方面基民投资热情高涨;另一方面托管行也已度过了年末结算的繁忙期,基金促销的人力物力准备充分。
大多数基金管理公司表示,“证监会放缓新基金发行,我们现在做老基金的持续营销工作”,基金公司将老基金净值通过分红降到1元以下,进行持续营销。目前基金公司的老基金分红已形成一个小高峰,分红超过10元以上的有南方稳健成长、博时精选、诺安平衡、德盛精先基金,而小数额的分红更是遍地开花。
事实上,基金行业在一个半月之前就感应到明确的调控信号。2006年12月中旬,建设银行旗下建信基金管理公司在筹措发行新基金前夜突然接到暂停发行的通知。调控当头,纵然是股东背景雄厚的银行号基金也不能豁免。在此之前,基金管理公司均表示“新的股票基金即将发行”。
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在2006年12月7日一天首发募集超400亿,立下中国基金业的里程碑,而新基金发行由白热化到冻结,只在监管高层踩下刹车的一霎那。控制新基金审批,应该是调控基金市场最直接、做具有操作性的手段。
调控之后,基金营销变局骤变。一方面,近期数量非常有限的新基金获得市场追捧。举例说,在2006年底获批、2007年1月4日开始募集的中欧新趋势股票基金于1月30日公告成立,募集68.71亿元。对于一家全新的基金管理公司来说,首度发行新基金即有如此收获,不能不归功于有利的“档期”。一方面,各基金公司藉此整固市场基础,在优质老基金大比例分红、持续营销的背景下,基金资产规模仍然迅速扩大。
基金大比例分红是基金公司权衡多方利益后的选择。为配合大比例分红,基金经理必须非常小心地调整仓位和结构,才能实现可分配收益,以及后续的新资金入场。一时间,大比例分红基金如过江之鲫。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对近期大比例分红的20多家基金的业绩统计结果显示,这部分过往业绩优良的基金,在其大比例分红前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它们的业绩表现比同期基金整体水平低18.64%,也大幅低于同期指数涨幅。因此,盲目地增加分红次数或分红金额实际上对基金投资者的利益有损害。
汇丰晋信基金公司总经理李选进认同上述观点。汇丰晋信旗下生命周期基金近期决定每10份基金份额派1元分红,就是该基金对“适度分红”概念的理解,李选进说,分红频率和分红金额绝不是越多越好。实际上,开放式基金分红必须实现浮动盈利,即卖掉组合中赚钱的股票,这就有两个问题:一是增加交易成本;二是被迫卖掉有成长潜力的股票,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