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日报 澳洲“中国女婿”的中国诠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59:51
1975年﹐我出生在新南威尔士州的小镇拜伦湾。最初对中国产生兴趣是在我8岁时。SBS电视台播放了名为“Monkey Magic”的电视片﹐讲述的是中国最著名的猴子──孙悟空的故事。在此之前﹐记忆里﹐我从没见到过中国人﹐我长时间地好奇于中国人的长相。那时﹐我想象中的中国人的样子﹐是和那个无所不能﹑忠诚可爱的齐天大圣差不多的。
15岁时﹐我从书里读到了诺查丹马斯的大胆预言﹐那个出生在16世纪的伟大预言家预言﹐世界将最终被黄种人统治。这使我对黄皮肤的中国人产生了极大兴趣。我很想知道东方人到底和西方人有什么不同﹐中国人到底有什么过人的力量和智慧﹖世界战争真会在白种人和黄种人之间展开吗﹖那个时候﹐我唯一可以接触到有关中国的途径﹐就是小镇上中国人开的一家外卖店。我人生中第一次走进中国餐馆﹐放下了就餐时使用的明晃晃的刀叉﹐拿起了两支细细﹑长长的竹筷子。时至今日﹐白种人和黄种人的星球大战是不是会出现﹐我真不知道﹐但中国餐厅里的食物却完完全全地征服了我这个白种人的胃细胞。
18岁﹐我离开父母﹐移居悉尼。这使我有机会接触到了更多的中国人﹐他们或是我的同事﹑或是我的邻居。他们待人谦和﹑家庭关系紧密﹐做事谨慎而努力。我从他们那里知道了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经济开放。最值得一提的是﹐我接触到了很多的中国功夫电影。在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相对矮小但是灵活而敏捷的身体里﹐蕴藏着一股无法探知的巨大爆发力量。我猜测这一定是中国人性格的一个侧面﹐要不然中国人所创造的银幕英雄怎么会完全不同于好莱坞的未来战士﹑拳击手洛齐或是美国大兵瑞恩呢﹖总之﹐这种力量常常使我敬畏﹑痴迷。
2000年﹐中国惜败于澳洲承办世纪奥运会。但是我和其它的澳洲人一样﹐在庆祝自己的国家成功申办﹑承办奥运会之时﹐也从中国申奥的过程中﹐从那些精美华丽的纪录宣传片里﹐更加了解到了现代的中国。万里长城﹑紫禁城……人们开始日益多地谈论中国﹐日益多的朋友开始去中国旅行﹐在澳洲的商场和超市里“中国制造”的商品日益多。在澳洲的中国人﹐也不再是只开外卖店和洗衣店的小业主﹐他们服务于技术型的公司﹑服务于金融领域﹐他们是我的牙科医生﹐他们也成为我的旅行顾问。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全悉尼的中国人突然罢工﹐那么整个城市一定会处于半瘫痪状态吧。
2003年﹐我28岁﹐我爱上了一位来自中国北京的姑娘。她直直的长发﹑温和委婉的东方性情让我着迷。2006年﹐我和我的中国妻子在北京──中国的心脏﹐结婚了﹗
中国曾经是一个与我的生活毫不搭界的国家﹐但短短的20年之中﹐大洋彼岸的我﹐却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的变化。所有关于中国的想象﹐一天比一天清楚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中国的文化﹑商品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渐渐渗透到了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之中﹐就连我的感情生活﹐都被永久地打上了中国情结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