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想要ECFA 不想做兄弟”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15:23:39
http://lyw1352922.blog.sohu.com/148346626.html


从“想要ECFA  不想做兄弟”说起

“想要ECFA,不想做兄弟。”

这是3月23日<参考消息>上的一条标题信息和几篇港台报刊评论。这些评论披露,自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在不同场合先后表示,大陆在ECFA问题上,完全可以站在兄弟的立场上对台湾予以“让利”以来。台北方面的反映是:反增猜疑,既期待,又怕受伤害。“逢中必反”的绿营就不必说了,他们攻击“兄弟让利说”,说什幺“要让利,不如撤弹”;吊诡的是蓝营有人提出,希望大陆也能“政治让利”,不再以“一国两制”来圈住台湾,而是在对等尊严下来探讨政治议题。由此,“让利”一词,在台湾的政治语言游戏中成了禁忌语词。据说,台湾立法院开会,有人可以骂“三字经”,但是不准官员说“让利”。

台湾人的政治神经,脆弱、敏感到这个地步!明明是送他一朵玫瑰,他却说这是刺,有阴谋!让大陆这边的人看了,啼笑皆非,郁闷不解!

难怪,连蓝营的《联合报》对此也看不下去了,发文讽刺说,“政治是一种语言游戏,‘败退’说成是‘转进’,‘台独’说成是‘国家正常化’。现在,‘让利’说成‘对等互利’”。

这让人想起在2009年11月在台湾举行的“两岸一甲子”研讨会。媒体报道说,在这个会上,大陆学者惊讶地发现:台湾的蓝绿两派学者均不接受有“统一”和“一中”前提的和平协议。尽管大陆方面一直试图将“台湾当局”与“台湾同胞”区分开来,将“蓝营”和“绿营”区分开来,将民进党“一小撮”台独份子与普通的民进党党员区分开来,将“台湾意识”与“台独意识”区分开来;但实际的情况是:蓝绿阵营有合流之势,蓝绿双方和主流民意均排斥“统一”,而倾向于“独立”。只是因为害怕激进式台独导致的战争,大部分人才赞成“维持现状”。

或问,何以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和我们“离心离德”到这种地步?其原因何在?两岸双方在今后的交往中如何突破“玫瑰与刺”的矛盾和尴尬局面?下面,不妨让我们引用三位中外专家学者的观点予以解读:

一、历史说。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认为,两岸关系发展到今天,之所以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由其历史原因。即“400年的疏离,100年的隔绝,50年的对抗”形成了今天的两岸关系的局面。400多年前的1642年,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1683年清廷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收复台湾,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l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廷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之后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到1945年10月25日,日本战败,台湾省的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举行,这个日子随后定为“台湾光复节”。这400年里,台湾人民饱受异族殖民占领、剥削,长期脱离中央政府,形同海外弃儿,没人疼,没人爱。最后50年又受国民党的威权统治。这种特殊的历史沧桑经历,造成的最大后遗症是形成了台湾同胞对祖国认同的混乱。

     二、台湾“四代人”论述说。美国着名台湾问题学者任雪丽指出:1931年以前出生的为第一代人,是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度过的;1931—1953年出生的为第二代人,是国民党专制鼎盛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为民主化与本土化付出了惨重代价,他们代表了两种极端意识;1954—1968年出生的为第三代人,他们成长于台湾的政治过渡期,他们的意识较第二代淡薄多了;1968年以后出生的为第四代人,是在台湾民主化与本土化基本完成后的一代,他们的意识与追求与前几代有了更大的不同。这四代人中的第一与第二代人对两岸关系最具破坏性,“去中国化”、“正名”、“制宪”、“爱台与卖台”、“认同台湾”等极端诉求均出自他们,如今活跃于台湾政治舞台的也均是这批人,如李登辉、李鸿禧、辜宽敏及陈水扁、吕秀莲、邱义仁、陈唐山、游锡堃、谢长廷、苏贞昌等;当然这两代人中还有连战、宋楚瑜、马英九等,但这批人的政治影响力在逐步消退。年轻一代台湾人的看法倾向于务实,如段宜康、罗文嘉、李文忠、郭正亮等民进党人则提出了“新民进党运动”,公然挑战前两代人。而第四代人则对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表示冷漠,他们不以讲“台语”自诩为“爱台”,他们相反选择了讲“国语”;他们对强调自己“爱台湾”的人表示厌恶,他们嘲笑持极端意识形态的人,认为统独都是政治人物手中的工具,是不真实的问题,他们开始摒弃仇视中国的孤立主义。相反,他们认为一个辽阔的、欣欣向荣的祖国是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们希望大陆展开胸怀接纳他们。经过细致调查与研究,任雪丽教授对两岸前景表示乐观,她并不认为时间不在大陆一边,她也不担忧台湾年轻一代会彻底被“台独”洗脑,她对有些人认为即使中国实现了现代化台湾年青人也不会认同中国的论调表示质疑。

    三、对任雪丽教授关于“台湾四代人”的论述,章念驰说,这和他前不久撰写的《两岸关系二十年:感受与启示》论文,有一个不谋而合的结论。那就是:两岸的前途最终将在台湾第三、第四代与大陆年轻的一代之间解决,第一代和第二代台湾人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他们的影响力在消退;台湾第三、第四代人并不全都认同前两代的主张,了解台湾社会这种状态,无疑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良药。章念慈进一步指出,我们没有一整套与生俱来的对台政策与理论,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完善我们的对台主张,从而去赢得台湾民心,勿急毋躁,不要被“台独”的表面现象吓慌,要认真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四、台湾着名经济学家,90高龄的“前监察院长”王作荣的统一说。2008年7月,王作荣在台湾《联合报》撰文说:“大一统中国是三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可以接受不同民族的统治,但不接受分裂。西晋东迁,南北分裂272年,北宋南迁,南北对峙172年,而今安在?现在在两岸“国力”相对消长,国际均势板块正在移动的形势下,统一已是大势所趋。问题只在何时,以何种方式统一而已,而统一对台湾绝对有利!”在文章中,王作荣甚至进一步提出:“我建议马(英九)参照香港、美国联邦、欧盟、俄国加盟国等模式,拟定一可行之模式与大陆进行秘密谈判,幸而成功,再提交台湾全民公投以过半数决定;如不成功,或公投不通过,则继续谈判。接触总比不接触好。如果事成,则马便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人物。”当然,王作荣之所以敢如此放言无忌谈统一,是因为他是老国民党员,李登辉入党(国民党)介绍人。蒋经国、李登辉任内的国民党政府高官。

由是观之,我们对两岸问题的前途,有理由乐观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