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树说起--因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1:57:26

从玉树说起


作者:希阿荣博堪布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929    更新时间:2010-5-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是众多因果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我们往往只能看到无限的因果相续中有限的某个片段。当事物的来龙去脉在空间或时间的跨度上超过了目前的认识范围,人们很自然就会怀疑是否凡事真的有因有果,可是我们要知道,细说从头,连神通广大的阿罗汉也不能完全说清楚啊。

 

   据说佛陀有一位叫周利盘陀伽的弟子。他当初想出家,却被佛陀其他的弟子拦在门外。佛陀问:为什么不让他出家?那些弟子都是有神通的阿罗汉,说观察过这个人,五百世都没有跟佛结过缘。佛陀就说:你们只能看到五百世之内的因缘,五百世以前他曾投生为一条狗,无意间供养过我,跟我结了缘,所以这一世会跟我出家学法。

 

   南瞻部洲是业力之地。投生到这里来的众生,绝大多数是被往昔的业力牵引而来,所以这一生的际遇不仅与此生的身心活动有关,而且反映出前世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有些果报的起因可能要追溯到几世、几百世之前,但是不论时间隔多久,果报都不会自动消失。拿恶业来说,清净恶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主动地积植德行,忏悔、清净业障;或者被动地等因缘成熟、果报显现,显现后因果自然了结。

 

   当年,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军进攻释迦部落,大肆屠杀释迦族人。佛陀的声闻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为了保护佛陀的亲人,用神力把他们装在铁钵中举到半空,以为这样就能躲过劫难,可是等敌人退去,铁钵拿下来一看,里面血肉模糊,所有人还是死了。可见因缘一旦成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果报显现。

 

   即便是断除一切业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显现上也要感受自己的业果。在帕吉波国王杀戮释迦族人的同时,佛陀也头痛起来。众弟子请问原因,佛陀说:以前释迦族人以捕鱼杀鱼为生。一天,他们捕到两条大鱼,没有立即杀死,把它们系在柱子上。两条大鱼感受无法忍受的干燥之苦,在地上辗转翻跳,他们发愿将来一定要报仇。以此因缘,两条大鱼后来转生为帕吉波国王和玛拉洛大臣,被杀的其它鱼类转生为二人的士兵。今天他们要将释迦族斩尽杀绝。我当时投生为一位渔夫的小孩,看到那两条大鱼受苦的情形,禁不住笑了起来,以此业力感得今天头痛。假使我现在没有获得功德圆满的佛果,今天也将被帕吉波国王的军队杀死。

 

   这个世界看上去千头万绪、混乱无章,充满不可思议的巧合和令人费解的冲动,但其实每个人都被业力牵引,各自造作因缘,各自感受苦乐的果报,不会有错漏。这次地震,我听说有一个叫香巴的德格生意人,在玉树安家落户。不知为什么,地震那天凌晨三点,他突然跑出家门到外面的旅馆去住。地震中,他家的房子完好无损,家里人都没事,他住的旅馆却塌了,他被压死在里面。香巴的妹妹怕后面的余震伤到孩子,决定带孩子回德格老家,谁知就在临行前与亲友告别时,她一不留神,孩子被车轧死了。另一个我认识的人地震时却是因为外出住旅馆而逃过劫难。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业是动态的,在梵文中,业的原意是“行为”,行为产生后果,后果引发新的行为,如此因因果果前后相续,构成一股势能,不断有新的因缘加入其中,虽然其整体趋势很难改变,但新的因缘(即新的行为)却能增强或削弱它的力量。比如有一些人今生修持善法、修习空性,本来后世将转生恶趣的业便在今生成熟,在投生为人尚有取舍善恶的自由时感受恶报的痛苦,了结一段恶性因果,以后便不会再受此一报。同时,因为此生受恶报时,内心怀着善意的发心,也就开启了新的良性的因果。

 

   如果新的因缘本身力量足够大,完全改变业的趋势也不是不可能的。就像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本来一定会堕入地狱,但他后来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和坚定决心,精进修持正法,不但没有堕入地狱,反而即身成就了佛果。

 

   当我们看见别人在灾难中死亡、受苦,不要认为这一切都是无缘无故、偶然发生的,也不要想那是他们咎由自取。有些人可能是佛菩萨,以死亡和苦难这种特殊的方式向我们示现无常、无我和慈悲。有些人通过积植德行、修持正法而改变了往昔的因果,重罪轻罚。有些人了结了某些因缘,将要去往别的刹土……

 

   世间万象如此复杂深奥。我们须保持谦卑,以及探究真理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