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巨头提涨铁矿石价格 欧洲钢企难逃一劫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55:34

 

欧洲钢企面临考验

虽然欧洲钢企和国际矿业巨头们的讨价还价还没有画上句号,但接受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似乎已在所难免。分析人士认为,欧洲钢企短期内尚可以应付铁矿石涨价带来的挑战,通过提高钢铁产品售价向下游转嫁成本,但随着库存调整,今年下半年的日子恐怕会更加难过。

今年第二季度,欧洲钢企还可以靠已经购入的铁矿石继续生产一段时间,并且由于铁矿石价格大幅上调,为防止钢铁产品价格不断走高,市场对于钢铁产品的库存需求在第二季度也会比较旺盛,因此欧洲钢企适当提价也会有销路。

但到了今年第三季度,新年度铁矿石涨价效果开始显现,库存开始调整,欧洲钢企将会面临真正考验。据估计,由于铁矿石和炼焦煤价格齐涨,欧洲钢企届时的生产成本预计每吨将增加200美元

莫法特承认,欧洲钢企对于铁矿石的进口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受铁矿石提价影响会比较大。世界钢铁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欧盟27国铁矿石进口量超过1.8亿吨,约占全球的19.4%。

受到铁矿石涨价威胁的远不止钢铁企业。由于铁矿石提价将直接导致钢铁产品价格上涨,而钢铁是汽车和机械设备制造等诸多下游产业的重要原材料,因此欧洲多个行业近来可谓是群起反抗铁矿石涨价。

欧洲钢铁业界日前发表声明说,铁矿石价格暴涨将会损害欧洲经济脆弱的复苏势头。声明说,铁矿石是欧盟最重要产业链的基础,如果因为不合理定价导致无法经济有效地获得铁矿石,从而影响到欧洲钢铁生产,将会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严重后果,牵涉到数百万人就业。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近日也发表声明,对铁矿石大幅涨价深表忧虑。声明说,钢铁是制造汽车的重要材料,平均一辆车要耗费一吨钢铁,因此目前铁矿石畸高的定价和不可预测的定价机制将会损害包括汽车制造在内的欧洲制造业的竞争力。

相关链接

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的变化

近期,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已就铁矿石定价由长期协议改为短期合约形成了统一战线,这标志着沿袭了几十年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很有可能被与现货市场挂钩的季度定价制度所取代。

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是指从每年第四季度开始,由世界主要铁矿石供应商与主要客户进行谈判,决定下一铁矿石年度的铁矿石价格。如果其中任何一家矿商与钢厂达成协议价格,谈判即宣告结束,其他各家一般会跟随并接受该谈判结果。每个铁矿石年度的起止时间为当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

这种定价机制从1981年起正式形成,在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国际钢铁公司和矿业公司一直遵循着这个“游戏规则”,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国际铁矿石定价惯例。这个惯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同品种同涨幅原则,即只对各品种的矿石确定价格,不考虑该品种矿石中不同品质矿石的差异。二是跟随原则,第一场谈判达成一致的首发价格将被其余各场谈判的各方接受,成为全年的标准价格并被遵循。三是离岸价原则,铁矿石价格以离岸价确定,不考虑海运运费等。四是合同价原则,即“长协”价,国际铁矿石价格一旦确定,则下一财年的国际铁矿石产品均以此价格买卖,不受现货价格波动的影响。五是年度定价原则,即从每年第四季度开始进行下一铁矿石年度的谈判。

中国于2003年开始参与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国宝钢作为中国钢铁业的代表参与了2004年铁矿石年度定价谈判。宝钢最终接受了日本新日铁公司价格上涨18.6%的谈判结果。谈判的格局是三对三,即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三大供应商,对代表中国钢铁业的宝钢、代表日本钢铁业的新日铁和欧洲钢铁业的代表,供需双方交叉捉对进行谈判。

2008年是国际铁矿石谈判出现变化的关键一年。日本新日铁宣布,已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2008财年不同品质的两种粉矿价格达成协议,分别上涨65%和71%,这首次打破了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中“同品种同涨幅”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澳大利亚力拓没有跟随首发价,而是对出售给亚洲钢厂(主要是中国市场)的铁矿石征收海运费,最终获得了更高的售价。此外,在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长期力推之下,中国市场上已有越来越多的铁矿石交易实际是以包括海运运费在内的现货市场价格结算的,打破了长期遵循的“离岸价原则”。

游戏规则被打破后,供销各方2009年的谈判进行得异常艰苦,谈判时间首次突破了往年4月份的截止日期,直至5月底才达成协议。(曹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