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京办谋存玄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56:15
2010年04月07日 08:57:15  来源: 瞭望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要彻底解决驻京办的腐败问题,并非仅仅对驻京办一撤了之,关键是通过切实有效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的权力运行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松
在北京市宣武区菜市口南横东街一幢商住两用的大楼侧面,尽管“赣州驻京联络处”的金字招牌赫然显目,但其办公地点却隐身于大楼第6层。
“驻京办还像以前一样人来人往,热闹得很。”在这座大楼里居住了多年的张大爷告诉本刊记者,“我也是前一段时间从报上看到,才知道驻京办要撤销,但从来没听他们说过要撤走。”
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北京办事机构管理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明文要求撤销县、县级市、旗、市辖区人民政府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事机构;撤销地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其他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单位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事机构。
此外,《意见》还指出,已经设立的地级市、地区、盟、州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确因工作需要,经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核准后可予保留。换言之,赣州驻京办只要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核准,仍有可能被保留。
大部分驻京办事机构(简称驻京办)撤离已成定局。近年来,驻京办这个神秘的官方机构,因曝出“跑部钱进”、拉关系搞腐败等问题,在社会上已承受着多方指责和各种质疑,被弄得灰头土脸。
4月1日,在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北京办事机构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强调,要认真做好清理撤销部分驻京办事机构工作。此前,有关省市领导已表示,将按要求开始撤销驻京办,并在规定的6个月内完成撤离工作。
驻京办清理撤销工作进展状况如何?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北京作了一番探访。
站好最后“一班岗”
3月22日,本刊记者来到江西省赣州驻京办,发现这里一切井然有序,看不出要撤离的迹象。当问是否撤离时,一位年轻工作人员警惕地看了没有表明身份的记者一眼回答:“正在向上级打报告,估计不会撤销。”
当天晚上,记者又电话联系上江西省赣州驻京办原办公室主任郭赣光,他告知:“驻京办撤的消息传开后,我的手机就响个不断,既有媒体要求采访的,也有朋友问情况的。前几天我刚回到赣州老家,打算帮助家乡做大做强绿色食品品牌,最近准备在京设立专销展厅。”
提前预见到驻京办将要撤销的郭赣光,显得心情很轻松。早在四年前,他就顶着压力和风险开始了驻京办的转型探索,去年从驻京办剥离出来后,就集合北京销售大户和赣州种植大户组建了合作社,直接为三农服务,自认为比原来在驻京办的工作更有成就感。
随后,本刊记者又电话联系上吉林、湖南、安徽、江西、湖北、云南、辽宁、山西等省部分驻京办负责人。与郭赣光相比,他们中多数人心情不但不轻松,反而对前途更多了些迷茫和担忧,并表示现在心情低落,不愿意接受采访。理由几乎如出一辙——“都要撤销了,没什么好说的。”
在采访过程中,有些县驻京办负责人还坦言,就因为驻京办要撤销,使今年春节过得“七上八下”,心里很不踏实。“如果回老家,也不知道能否还适应,毕竟在北京呆了好多年,对这边情况比较熟悉。”
“对于驻京办,以前喊了几年要撤销,也没撤销掉。”云南省一位县级驻京办主任对本刊记者说,“想不到如今说撤就撤,心里一下乱套了。就等县里具体安排吧,大不了就回去。”
多位驻京办工作人员反映,驻京办撤销对他们多数人影响确实很大。特别是有些驻京办工作人员,已经在北京工作多年,有的甚至已安家落户,孩子在京读书,这部分人对撤销驻京办反应更激烈。
“我几年前就在北京买房,孩子也在这边上大学,本想一直担任这个驻京办主任到退休,就把老婆接来,一起在北京安度晚年,想不到驻京办撤销,自己也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江西省某县驻京办主任告诉记者,“驻京办要是真撤销,我希望能并入市级驻京办,继续开展原来的工作。”
北京朝阳区西坝河光熙门北里15号,是重庆饭店的地址,也是重庆市驻京办的办公地点。3月23日晚,重庆市驻京办主任王锦程刚从外地出差回京,就接受了记者采访。尽管这次驻京办撤销,对他的工作丝毫没有不利影响,但他称“有很多话想说”。
“国务院下发《意见》,不但解决驻京机构过多过滥的问题,也可减少行政成本,具有预防腐败的积极意义。”王锦程说,“在这方面,重庆市驻京办已开始行动,今年1月29日,就召集县级驻京办主任开会听取反映。”
“驻京办的撤销,出乎每个人意料之外,对大家触动很大,很多人情绪也很激动。”谈起当时会场的情景时,王锦程说,“但撤销已成为事实,大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把目前工作做好,等国办开会后汇总各方情况,进一步作出部署后,再按要求完成任务。”
据本刊记者调查,国务院撤销驻京办文件下发后,多数驻京办看大局已定,已经悄然摘牌,并做好撤离准备,只要当地政府通知一到,就撤离北京。同时,不少驻京办此前还接到有关部门通知,被要求“站好最后一班岗”。
在今春全国两会期间,各方政要云集京城,各地驻京办,包括被列入撤销范围的各类驻京办,又像往年一样,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接待、维稳等等,依然还是各地驻京办工作人员最主要的日常工作。
没有注册,就谈不上撤销
从调查情况看,驻京办的撤销,还须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尽快跟上,否则驻京办也极有可能变换形式“潜伏”下来。
按国务院下发《意见》要求,将撤销的驻京办一共582家,包括436家县级政府驻京办和146家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驻京办。其实,这些仅仅指已经注册备案的,而真实数量,比这些数字要大。因为有些驻京办本身就没有到北京市有关部门审核备案,更没有到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注册。
目前,各驻京办在行政管理上基本是“双轨制”管理——副省级以下的驻京机构,归派出地政府和北京市双重管理;省级驻京办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驻京办管理司、派出地政府双重管理。
本刊记者了解到,重庆市有40个区县,约有1/3设置驻京办,这些机构大多数以“招商引资小组”、“联络处”等名义出现,且有些根本就不对外挂牌。这样的情况,在其他省份也比较普遍。
今年48岁的王锦程,在重庆市驻京办一干就是8年,号称“老驻京”。他说:“目前我考虑更多的,是让重庆驻京工作如何在当前的局势下,能够整体延续发展,给重庆带来更多利益。”
“因为重庆不是所有区县都设置有驻京办,目前维稳主要由市信访办在京机构及各县级驻京办做。”王锦程说,“县级驻京办撤销后,其原有的一些公共服务职能,将会上移到省地市一级驻京办。特别是30万重庆在京流动人口的服务工作,需要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和模式。比如通过重庆驻京机构党委建立流动党支部,加强对他们的联系和帮助,使之成为首都稳定的重要基石。”
王锦程还反映,由于这些区县设置的驻京机构,与重庆市驻京办没有隶属关系,大部分在北京有关部门也没有登记注册,掌握情况不完整,撤销进度不清楚,原万州、涪陵、黔江地级单位驻京办是否可保留还待确定。
“在驻京办中,像我们这样没注册的‘黑户’不少。”四川省一位县驻京办主任对记者笑称自己是“游击队员”,驻京办就他和一名司机,不但从没挂过牌子,连租的房子也经常换。“本来就没有挂牌没有注册,也就不存在撤销不撤销的问题。”
在采访中,多位驻京办主任也表示,这次中央撤销驻京办的态度很坚决,口气也非常严厉。在这个风口浪尖,没有必要冒风险变相留下,但可先撤回去,等过一段时间看看情况再说,毕竟在北京有些工作还得有人来做。
“应从根本上消除驻京办存在的土壤,否则即便暂时撤销了,也还会以其他形式出现。”山西省某高新产业开发区驻京办主任对记者说,只要想留下来,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撤了牌子,换个名称就可以,比如叫“招商办”、“行业会馆”、“商务酒店”、“股份制企业”,等等。
这位驻京办主任还说,社会上流传的有些驻京办可能迁移到廊坊、天津、三河等地,成为“驻廊办”、“驻津办”等。因为这几个地方离北京很近,只要还有体制性“驱动因素”存在,就完全有这种可能。
“能否撤销驻京办,不是上面说了算,关键看地方政府是否需要。”黑龙江省交通厅一位驻京办工作人员认为,“这次被裁撤的主要是县驻京办,以及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开发区管委会驻京办,而地市级驻京办经核准后允许存在,这给被撤销的驻京办提供了一线生机,比如挂靠到省市驻京办内,在里面设置一个部门,同样可维持其原有的驻京功能。”
据知情人士透露,有些地方职能部门驻京办为能继续“潜伏”,已经与省驻京办接触,希望以“职能整合、人员分管”的方式留下来——把职能统一整合到省级政府驻京办,人员仍由主管厅局管理。
从目前情况分析来看,只要对驻京办还有需求,即使撤走了,有些驻京办还有可能把部分功能,变相地转移到某些机构上,由这些机构出面“办事”。比如目前在北京,就有一些“黄牛党”专为各地跑部委争取资金项目,然后按5%至10%比例提成。
可以预见,随着驻京办撤走,这样的“黄牛党”会越来越多。“他们维持关系的办法主要是靠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