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罗:乡村孩子与城里孩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4:29:17
摩罗:乡村孩子与城里孩子2007-04-08 07:44, 刘铁芳推荐, 1902 字, 1/44, 收藏 | 引用从杨支柱的博客上读到一句很喜欢的话,复制在这里:“不能认为城市孩子的素质比农村孩子高。实际上农村孩子在心理健康、身体耐受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爱心、公平观念等方面都因为不是独生子女而强于城市孩子,他们较弱者无非文化素质而已。”

  这是很好的见解。我作为一个从乡村来到城市工作的人,很长时间一直因为小时候没有受到较好的教育而感到遗憾。近几年才认识到,我在乡村自然环境中和较为淳朴的村民文化环境中所受到的熏陶,是比较正面、比较舒展的,比城市环境更有利于养成较好的价值观和精神个性。

  至于“较弱者无非文化素质而已”,表述未必准确。应该改为“较弱者无非对于精英文化的了解而已”。因为我们的教育所教者,全是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所共同认可的意识形态,所谓教育,就是用这种意识形态教化全社会,以便造成全社会对精英群体的认同、服从和追随。这当然也是一种文化,但只是文化的一种,而不是全部。精英群体规定了这种文化是正统,别的东西就好像不是文化似的。实际上在乡村自然环境中和较为淳朴的村民群体中受到的熏陶,才是一种真正具有草根性的文化。我们在那个环境中所养成的生命状态和人格状态,应该说比精英文化的教化更加纯正,更加自然化人性化。可是村民们在社会结构中一直处于绝对弱势,他们的文化没有地位,于是就被精英群体判决为没有文化。这是极不公平的。

  有时候我想,城里的这些孩子,其实是很可怜的。他们只是社会化的资源享受得多一点,比如教育投资啊,公共汽车啊,剧院啊,艺术展览啊之类,可是那些对生命来说更加根本的东西他们却享受不到。他们没有小溪,没有山峦和原野,他们吃不上野山楂,见不到满山遍野的杜鹃花,看不见蚂蚁搬家和大雁南飞,见识不到野狗做爱、猪婆下崽、乌鸦洗澡和小鸡出壳,以及蜘蛛结网和萤火飞舞,他们双脚踩不着泥土,身体沐浴不到植物的香气和火粪的烟气。他们甚至难于见到河流与波浪,有的城里孩子竟然把江河理解为卡通画片上的三根波浪线。这样的贫乏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造成的伤害与残缺,肯定不比乡村儿童因为资源匮乏、无书可读所受到的伤害小。

  此外,乡村还有山歌、民谚、传说、神仙鬼怪故事。村民们一代代地在这些灵性丰沛的氛围中展开他们充满想象力的生命。真正的文化孕育在生命的活动之中,乡村孩子参与和见识着如此丰富的生命活动,所以他们具有更加自然更加辽阔更加健康的文化修养。而城里的孩子离生命甚远,他们的文化是从书中学来的死知识,跟自然跟生命隔着一层什么东西。如果说乡村孩子拥有着自然的文化和神灵的文化,城里孩子只是拥有着社会的知识和机器的知识,说穿了就是没文化。有知识没文化正是这个时代的致命病症之一。

  要是能够把乡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双方的优势结合起来,那就更加有利于下一代的成长。这种结合并不是不可能的,乡村父母和城市父母可以结成联谊家庭,在某个合适的时候,城市父母可以带孩子到乡村生活一段时间,让孩子跑遍乡村的山野,流一身汗滚一身泥,还可以看看小麦和水稻的生长与收割。乡村父母也可以在另一个合适的时候带孩子到城里来住一段,让孩子看看少年宫、科技馆,逛逛书店、博物馆、超市、庙会和各种各样的展览会。这种交流对城里的孩子更加重要,他们太需要了解山野和乡村。希望城里的父母不要光是带孩子去风景区游山玩水;仅仅在山水之间走一趟、拍几张照片是不够的,孩子很难因此就将自己的生命与自然联系在一起。只有在青山绿水之间生活过,在那里跌跤、流汗、淋雨、哭泣、欢笑,在高粱地里捉迷藏、在稻草堆里翻跟斗,等等等等,心灵才会真正受到一丝丝养育和滋润。

  自然之书与圣贤之书,谁更根本?谁更纯正?谁更生命化?谁更人性化?答案不言而喻。一种是乡村自然环境中养成的生命化的文化,一种是社会主流势力所灌输的精英文化,这两种文化未必完全是对立的,但二者的确有许多不同之处。一个人如果能够兼有这不同的两种文化,比只有一种文化的人肯定更加具有优势。

      来源:《南方周末》

新文章哦
  • 浅谈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 (l黎行成)
  • 史铁生: 我与地坛 (杨晓松推荐)
  • 写作指导示范课 (羊刚)
  • 累并快乐着 (闲云野鹤)
  • 做一要会思想的芦苇 (陈静)
  • 美如画 (飞烁网络公司 坚冰 QQ:125314988)
  • 识字写字的巩固 (冷霜)
  • 三个错误的比喻 (一丛新绿)
文章评论
  • 1. 是现实,还是怀旧所呈现的幻像?, 2007-04-08 21:26, 悠悠 乡村有些东西是非常宝贵,对于人成长不可或缺,但是面对现实地讲,也许我们也不能太美化“现在”的乡村了。实际上,乡村宝贵的东西也正一点点衰落。在我的老家,不仅存在邝昕年先生所说的伦理崩溃的现实(只是没有达到他说的娃分的地步),那优美的自然环境似乎也所存不多了,环境恶化不仅是城市的问题,也是乡村的严重问题,河流、池塘等都不复存在,什么野花文中所说的东西都很少了。村民文化生活荒芜,在农闲时节就是成天打麻将,然后借钱投资农业,到冬天农闲再将挣的钱输掉。我们儿时的游戏几乎都绝迹了,小孩也都随大人打麻将,或玩电子玩具。文中说的无非是一种怀旧情绪的流露,是昔日的现实而不是远非今日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