绊倒在“秒杀门”的伤者不会是肯德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2:56:29
        肯德基深陷“秒杀门”早已经满城风雨,一方有理有据,另一方坚持认定对方“商业欺诈”,孰对孰错也难做讨论。然而面对纷纷质疑,舆论几乎“一边倒”的认定肯德基失信,对方的解释也难以令人信服。事态的升级往往伴随难以收尾的恶果,在舆论普遍以“究竟谁秒杀了谁”作为疑问发声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理所当然的以为,肯德基走了霉运,然而事实是这样吗?

  固然有乐于炒作的人以“侵权、起诉”等字眼来演绎大众熟知的套路,更有激进者会亢奋的发动无谓的抵制。然而透过事实,与其说肯德基“策划失败”“商业欺诈”,更不如说是双方利益的追逐纠纷。煽点了这把火的人口口声声的维权,却忘了自己也曾头破血流的排队挤人、追逐蝇头。很多人发帖谩骂、指责、起诉,是因为自己被骗而非不被尊重;愤怒燃烧,形式暂且不提,火种却是“益”而非“义”。在千篇一律的以个案为突破口的轨迹中,兼以一开始就错的出发点,期望吹起“维权风”的愿景最终会被抹杀。

  很多人会顺理成章的抛出“肯德基是垃圾”的命题,这个争论老调重弹,其实早就到了乏善可陈的地步,再加上“秒杀”时很多店面的一度火爆,早就没有了争论的意义。肯德基打入中国市场,迅速的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再辅以新鲜的“快餐文化”,最终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了,小打小闹的“维权”只怕是蚍蜉,撼不动此桩巨树。在中国,“维权难”已经形成了大众的普遍认知,甚至一种习惯、一种合乎常理的逻辑,这势必会助长不信之风的肆虐。而难以述清的是,商业机构的背后,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环环相扣的利益链,无论维权的结果如何,伤疤留在消费者的身上却是不争之实。维权行为,赢了,只怕赢得个案特例,不义不信无从逆转;输了,愈加纵容,失信欺诈将层出不穷。

  还有很多人会想到抵制,通常在法治理念成熟的社会,这是不切实际的。国人的抵制大都像赵括的“纸上谈兵”,他们抵制过日本货,抵制过可口可乐,最近的时候还抵制过家乐福,不过这些依然在市场里步步攀升。假若在形成抵制联盟的时候,肯德基突然再搞超值优惠,很多人会立马放弃立场,追捧不已。究其根源,严肃的利益纠纷、信用问题,于众人而言往往是娱乐化的戏剧;甚至于信用,太过虚无,远远没有鸡腿来的实际。

  培育国人的权益观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信用体制是我们一直在着手的问题,这条路势必漫长。我们并非激进的民族主义者,但在假设肯德基确实构成“欺诈”的语境下,消费者们必须学会捍卫自己的尊严。在今天,如果肯德基欺骗了大家,很遗憾,倒霉的是消费者。但假设有一天,有了完善的法律细节、有了相应的信用体制、有了尊重自己的消费者,肯德基会怎么做呢?

  王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