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居建筑内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3 22:34:36
台湾民居建筑内涵  
  

  建筑内涵

  台湾传统民居,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形体的构成,而且还是所蕴涵的某种思想观念的体现,准确地说,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在台湾传统民居中的体现。而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礼”序和“风水”,甚至可以这么说,是“礼”序观念和“风水”玄理思想支配着其民居建筑的构成的。

  1、“礼”序观念

  以“周孔之礼”来审视台湾传统民居,其构成当首先是在“礼”的观念支配下来完成的,包括其各个功能空间的设置、布局和相互关系,以及建筑整体的构成,应该说都是依“周孔之礼”而完成其布置的。

  “秩序”——其主要功能空间的布局是一种“礼”的秩序。依据《仪礼》所载,建筑四方的尊卑、主宾规制是:北为尊、为主,南为卑、为宾;东为主,西为宾。台湾传统民居面南而置,主体在主轴线上,且北侧的“后落”较南侧的“前落”高大,而“东厢”为主室、“西厢”为客室的功能使用,这显然完全是按照“礼”序的规制布置的。

  “围合”——其建筑整体就是一个封闭体的围合。《礼记·哀公问》曰:“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而《墨子·辞过》又曰:“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似此,则家居内外更须依“礼”以别;那么,“前埕”以墙围合之,不就可别此诸多之“礼”?

  “均衡”——其任何功能空间的设置都是为了建筑整体的均衡。在《周礼》看来,人居环境应该是一个均衡的整体,“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其“营国”的前后左右都是均衡的。而以此来看台湾传统民居,其前埕后宅、左右护厝,同样是一个非常均衡的居住环境。

  “对称”——其所有建筑空间或构件的构成都是以纵中轴线为对称的。清张惠言考证《仪礼》后著《仪礼图》,其中便有于中轴线大致为左右对称的“士大夫住宅图”(见张惠言《仪礼图》)。台湾传统民居多为三、五、七开间的主厝,且中为“厅堂”,主轴线即位于“厅堂”上,则在主轴线的“厅堂”两侧,各有一或二、或三间而对称于“厅堂”;而且,无论是平面或立面,都是关于中轴线为左右对称的。从这一点上看,其是与周代的“士大夫住宅图”是相吻合的,也是“礼”的一种体现。

  2、“风水”玄理

  传统时期,台湾的“风水”思想,也是盛行“理气宗”之玄理,而且是源于闽南的传播。则以“理气宗”而论台湾传统民居,同样亦可“理”出适合台湾居民生活歇息的民居之“气”,人们也形成了相应的“风水”玄理思想,这就是对“气”之“理”的认识和运用,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紫气”——是任何一座台湾传统民居所应具备或享有的。“紫气南来”或“紫气东来”是其传统民居常见的悬匾,而无论是“南来”、或者是“东来”,“风水”所理之“紫气”却是民居中所必不可少的,这是人们构成民居时所当考虑的问题,也是人们的基本观念思想。当然,“气”亦正是“风水”的核心问题。而在人们的观念或所形成的概念中,“风水”之“紫气”都是“南来”或“东来”的,故为了“紫气”的享有,民居多取朝南或朝东,并且以宽阔的“前埕”迎之、深广的“后宅”受之。

  “阴阳”——是“风水”玄理在民居中所应调和的两个方面。理曰:乾天坤地,阴阳合和,万物有序。也就是说,在天地间,只有“阴阳”结合而和谐,才可能使“万物”生而“有序”。以四方而论,北为阴、南为阳,西为阴、东为阳;在台湾传统民居上,南北纵向为背阴面阳,东西横向为阴阳等值相济。故而,其民居建筑便座北朝南、东西对称,而此实亦“风水”玄理之要求。

  “聚止”——即气聚而止,这也是台湾传统民居构成的最主要的目的。《庄子·知北游》曰:“通天下,一气耳”;且“人之生,气之聚”。“通天下”的万物,尚且存于“一气耳”;何况天地间的“人之生”,更需要“气之聚”而生存。台湾传统民居,为了这一“气之聚”的玄理,仅在民居建筑的构件或细部上,便作了许多刻意的处理。其自前而后主要有:

  其一,主轴线上的入口大门内凹,而门为“气”口,故实为“南来紫气”的受含所使然;而且,立面上可见门大而窗小,亦以利所受含之“气”在建筑内的不散。

  其二,主体的天井,亦大致居建筑整体的形心,四邻的建筑均为两坡顶而排向天井;而且,屋顶之坡微曲而伸长、而长入天井,其意也在于“气”之聚而不散。两侧护厝的窄而纵长的小天井,所作细部处理,亦意同此论。

  其三,建筑内部以及各个功能空间的门户,均交错而置,一般不直接相对,且入大而出小,以利“气”之入而不利“气”之出。

  其四,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而“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这是“风水学”的基本玄理,故宅前有“池”为最佳。至于宅内,台湾多雨水,天井所接之水并不置水沟排出,而是以“涵”受之,俗称“受涵”,即天井下置“受涵”。则天井便有“水”之意,那么,“界水则止”、“得水为上”。显然,此亦暗合“风水”玄理。

  而闽南传统民居的建筑内涵,包括“礼”序观念、“风水”玄理,都与台湾传统民居是相同的。如泉州“杨阿苗宅”,座北朝南、封闭围合、轴线明确、整体均衡、东西对称、门屋内凹、大门小窗、屋檐伸长、天井“受涵”、门户交错,等等,似乎与台湾传统民居是同一个师傅持同一思想观念、采用同一套图纸构筑完成的。

  即便非尽其然,亦至少以此可知,台湾传统民居与闽南传统民居是属于同一建筑体系的,这一点却是无可争辩的。

  而台湾,是一个移民区域,其居民绝大部分是来源于闽南的泉州与漳州的移民(据称占有70%-80%),其基本的地方语言也为“闽南语”;甚至至清初以前,其地域及建制均隶属泉州管辖,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才始设有“台湾府”(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不过仍隶属“厦门道”(光绪十三年台湾才设行省而直属清政府中央)。显然,台湾传统民居,只可能是来自闽南的移民的传播结果。故可认为,台湾传统民居是源于闽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