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死也不许喊冤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2:24:28

整死也不许喊冤家

(2010-04-03 22:44:05)转载 标签:

愚人节

文化



整死也不许喊冤家

 

 

4月1号是愚人节,中国愚人会会长于丹教授正式改名为“愚单”,中国愚人会党组书记孔庆东法师主持更名仪式,并亲自操刀为愚单剃度。愚单口中念念有词曰:“小女子年方四八,不留神被那孔师傅削去了头发。每日里上镜头烧香祈祷,祈祷那干旱的灾区快把雨下。只要灾民都喝上甘甜的龙江水,孔师傅啊,那时节,奴家任你打任你骂,任你干锅里炒、油锅里炸,整死俺也不开口喊冤家!”

这几天都在读3月30日收到的几本书。

第一本是白舒荣的《回眸——我与世界华文文学的缘分》,香港文学报出版社2010年1月版。里面是她对海外华人作家的素描和书序评论以及纪实散文。由于我也插足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以对 白舒荣老师及其文章早就熟悉了,前边的一张合影里还有我呢。顺便提一句,我跟金庸先生那张亲密的合影,就是白舒荣老师亲自操刀的。

第二本是曹文轩、邵燕君主编的“北大选本”《2009中国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他们当代教研室带领研究生每年编这么一本,足够一般读者了解该年度中国小说的概貌,功德无量。拿到后我就刷刷地读了一半,首先感觉所选确是精品,其次对点评文字也非常欣赏,我们的研究生实在超过大多数学校的副教授也。

第三本是汪晖的《别求新声》,2009年3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第一版,这是2010年3月的第二版。里面都是汪晖的访谈、答问和跟别人的对话,这类根据录音整理的文字容易出错,所以新版纠正了不少。最近汪晖身陷“清华教授抄袭门”,本来是学术上的问题,但大小媒体懂学问不懂学问的都跟着邹七嫂乱窜一通。其实这完全是学者个人的事儿,批评和辩护的各方都是严肃的,跟清华教授不清华教授没关系,因为汪晖本来是社科院的,近年才调到清华。相信这本书不会引起此类的麻烦了吧。

第四本是《跨文化对话》第25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版,这是乐黛云老师和法国的李比雄主编的“民主新思考”专号。我首先读了书中法国勒克莱齐奥的《老舍,一个北京人》,但是写得没什么深度。最好的文章是赵汀阳的《民主的最小伤害原则和最大兼容原则》。中国少壮哲学家赵汀阳以缜密的推理指出,民主不是价值,而只是一种政治手段。民主跟专制一样,都可以好可以坏。跟大多数糊涂人的认识相反,民主不是理性的选择,恰恰是理性失败的产物。当一个决策需要用举手投票数人头的方式产生时,恰恰表现出一种野蛮无理,恰恰表现出人类的悲哀。我们正处在这样的无脑人横行世界的时代,所以我们不得已要选择民主,因此就必须想方设法把民主的害处减少到最小。从这个意义上看,孔庆东一贯主张的要用中国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结合来建设中国式的人民民主,就不是一般的英明啦。

第五本是《云根诗词评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里面收了孔庆东《云到凌霄自有根》和张文勋等名家的文章。

第六本是麦琪的《爱与咳嗽不能忍耐》,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版。麦琪90年代被《女友》评为“当代十佳散文作家”,她的大名我是知道的,但未曾措意。那时候《女友》曾邀请我写专栏,稿费很高,但我怕人笑话,谢绝了。结果就错过了麦琪粉嘟嘟的青春岁月也。从此书得知,原来那时,她就写过秦琼罗成程咬金等隋唐英豪。当然,写得最好的,还是《回头率200%》等爱情小语。写作能使人成仙成圣,也可以使人成妖成精。麦琪什么也没成,就成了一个本本真真的自我。

麦琪还给我寄来3本小人书,《煮酒论英雄》、《走麦城》、《机警的孩子》,令我爱不释手,早上坐在被窝里读了一个多小时。麦琪应该知道,《煮酒论英雄》是著名连环画大师李铁生的代表作,而《机警的孩子》是他的封笔作。前者的构图、细节、气势、神韵,绝对是新中国美术的高峰,画得真叫刀枪透纸出,草木入云深。例如99页袁术兵败气病一幅,残灯一盏、衰汉一个,破壁角上还画了个蛛网,神来之笔也,起罗贯中于地下,也要鞠躬。而《机警的孩子》本来是浩然的一篇很平庸的阶级斗争故事,但改编成小人书后,好一派“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的农村景象。里面的地主婆偷剪生产队的麦穗,大约是想当作“麦琪的礼物”送给谁吧。她不知道,妹子的麦是偷不得的,偷了就要走麦城也。《走麦城》是连环画大师严绍唐的力作,风格厚重而细腻,人物表情生动。严绍唐是唯一参加过解放前和解放后《三国》系列连环画的画家。新中国给了这些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以创作条件和人格尊严,出版了数以亿计的物美价廉的小人书,使得毛泽东时代的大多数孩子都获得了较高水平的美术素养。据内行说,欧美日本的动漫大师,如宫崎骏之流,也惊叹匍匐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美术奇观之前,并从中获得了价值连城的创作启迪。

与这3本小人书同时,还收到了2010年3月20日的《连友之声》,头版登载了孔庆东谈及该报的一段博文。

3月31日,军机处发来一位名叫樊语潺的先生对俺的评价:

无可奈何花落去。昔日,才气纵横、妙见迭出、妙语解颐的“北大才子”孔庆东已从读者的视阈中悄然隐退,起而代之的则是叙述平实、语言和缓、笔锋内敛的学者孔庆东,这从近来出版的两部文集《正说鲁迅》和《生活的勇气》不难觉察到。此举到底是得是失,三言两语殊难说清。尽管如此,日前孔君的博客日点击量仍高达数万人次,这是其他名流学者所不能望其项背的。不知是孔君受《围炉夜话》那句“真学者贵平实尤贵精省”的影响,还是因为怕受“盛名所累”,过于锋芒毕露而有可能招来小人算计而行文故作低调,总之,现在的孔君已非当年在北大攻读文学博士的“醉侠”了,再也难以窥见那种生气淋漓、放言高论的雅量了。君子求仁得仁,旁人无权妄加评说,只是少了一个矜才使气的文学狂徒,对读者来说,多少是一大遗憾。

­孔氏一贯的文风是“幽默”,这几乎成为他文风的一个定评。但据我看来,幽默还不是孔氏文风最主要的风格,孔氏文风最主要的风格,也即主导风格应该是“博学机智”。孔庆东是文学博士,故他的博学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可最主要的还在于他的机智。我认为做到博学或许还算容易,但要做到机智就有点不太容易了。至少你在其他人的文章里很少能够邂逅他的那种机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故而显得兴会淋漓、左右逢源,一气呵成,也因而极有气势,不容你置喙。也就是说,孔庆东的文风有时狂野很霸道,他裹挟着读者与他一道向前奔去,从而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从而也可以说他是狡黠甚至是老奸巨猾的。孔庆东的文章很少有冗长拖沓的,大多都是一针见血、才华毕现的,当然,也有绵里藏针的,但这不构成他最主要的文风。孔氏无论是写什么样的文章,都能够举重若轻,一挥而就,而基本不费什么周折,这是很多人都很羡慕的。

读孔庆东的文章,读多了,你也不免感觉很单调。但从他的文章你的确可以学习到不少东西。他世故、老辣,世事洞明,这些都是他文风机智的佐证。他不是一个书呆子,故他的文章里很少有迂腐之论。孔庆东是一个正直的学者,他敢说敢怒,也愿意打抱不平,他是“北大醉侠”。他也是娱乐明星,在自娱的同时,也给广大的民众带来元气淋漓的酣畅感。他也愿意从俗,也愿意与广大人民打成一片,他不是那种清高的学者,他关心时事,关心民生。孔庆东或许算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奇迹。他不是“文坛领袖”,但是他开的“东博书院”却具有私人讲学的味道,他传播知识,使很多未能如愿考上北大的青年间接获得一个在北大听名师讲课的机会。孔庆东没写过什么小说或戏曲什么的,但他的那些“学术随笔”或是“文化随笔”足可以称世,且为他赢得了“庆东体”的美誉。另外,他也写些古体诗词。但这些都不是他的主业,他的主业还是学术研究……

不知这位樊先生何许人也,不论他评点得对不对,这番文字是具有副教授水准的。假如樊先生已经是正教授,那就算我没说也。
    4月2日,一口气游泳1500米。其实游到1000米时很累了,本想靠边休息,但边上屹立着两位中年大姐,虎背熊腰,满面煞气,跟秦琼尉迟恭似的,站成一对铁塔。孔和尚一见,心下怯了,不敢休息,拼命又游了500米。颤颤巍巍地爬上去,踉踉跄跄地走了。

回家来读了几本非法出版物。欧阳立波自印文集《2008备忘录》,是其书信选第三集。在网上可以查到,欧阳立波,男,1970年代人,籍贯湖南,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舆论学奠基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改革理论奠基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奠基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基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基人;中国和平统一理论奠基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基人。翻阅此书很高兴,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着严肃正经的问题了。

吴顺海先生寄来自印的《毛泽东人生六大密码》和翻看《炎黄春秋》的一些“逆想”。这是吴先生多年思考探索的结晶,沧海横流,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看清了,只有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才能拯救人类。

宋如意来信并寄来她自印的《宋如意文集》。对书中这位北京青年规划师的景观设计,我不是很懂,但感觉她的文字很雅洁,一些地方还细心地亲笔做了补充修改。往后看,杂文也写得不错,属于有点“坏心眼儿”的才女。再往后看,旧体诗词也写得很有味道,这在当今女性中是比较罕见的。很奇怪一个搞规划设计的文字这么好,最后看了简历,原来是首都师大中文系出身,这就没什么了不起了。我早说过,中文学好了,干什么都是摧枯拉朽。中文系的人就是再一次解放了全中国,也没啥可表扬的,因为那本来就是分内之事也。

4月3号晚上在北大看了中芭的《练习曲》和《卡门》,这都是芭蕾舞中的样板戏了,不由你不击节赞叹。送给中芭两任团长赵汝蘅和冯英《45岁风满楼》,我对这两代“吴清华”充满了敬佩。散场后走在燕园里,望着湖面的点点灯火,如醉如痴。

白天读了点杂志。《世界文化论坛》09年第5期发表孔庆东《何谓幽默》。《军事文摘》2010年第4期登载孔庆东《玄机莫测刘军神》。北大《观察与交流》2010年2月15日登载了熊蕾和孔庆东在东北亚和平论坛上的主旨发言。又收到专门为我印制的《名牌》2010年第3期,里面有一篇《赖声川,纯真儒雅的话剧领袖》,值得一看。

《学术界》2010年第3期陈立中《中苏论战期间毛泽东党际关系原则论析》和任玉雪《再论清代东北的旗、民管理体制》很有参考价值。《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2期陈平原主持的开头两篇文章是摩罗的《国民性批判与近代思想史的逻辑关系》和张远山勾稽考订《庄子》初始本的编纂者魏牟的宏文,均极有启发。

《现代中文学刊》2010年第1期是左翼文学研究专号,开篇是佩里·安德森访问记,钱理群的《陈映真和“鲁迅左翼”传统》值得一看。永远要以弱者,小者的立场去凝视人、生活和劳动,这是陈映真对鲁迅的理解。这种立场其实也是一切正义的起点。

中午郁保四打来电话,说政协组织参观几所模范监狱,问我想不想跟着去看看。我说国民党的监狱,有他妈什么可看的?保四说:“孔哥,你不要乱讲哦。咱们政府的监狱,你怎么说是国民党监狱呢?”我说:“废话!不是国民党的监狱,怎么里面关了那么多的共产党!”保四听了一乐:“孔哥,那你有本事,就组织华蓥山游击队去劫狱吧。”我说算了,还是不劫狱对他们更好。如今要是老百姓真的组织游击队打进去了,还有他们的狗命吗?肯定是干锅里炒、油锅里炸,整死这帮狗日的也不许开口喊冤家!

 

本期博客思考题:

 

1.     愚单的话出自何典?

2.     陈映真是什么人?

3.     《卡门》的原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