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金融海啸的应对之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22:36:17
李维森 梁捷
2008年,金融风暴从华尔街刮起,席卷世界。从欧洲到亚洲,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深受影响,股市重挫,货币疲软。中国在近些年里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在这次金融风暴中也受到了一些边缘性的影响。如何应对金融风暴,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当务之急。
有一种急躁、激进的情绪在中国民众之间蔓延,这一点尤其值得警惕。一些人认为,我们应当借此机会去华尔街抄底,大量美国金融产业股权;有的说,应当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使之取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还有的说,我们应该同俄罗斯一道抛掉手头的美国债券,使美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所有这些想法都不可行。中国在金融业的积累水平与美国相距甚远,对衍生证券的了解都还停留在极为肤浅的层面,根本不可能熟捻地在华尔街炒作牟利;人民币的总量与美元相比,实在太小,背后也缺乏健全的支撑性金融制度,根本不足以成为国际货币;中国的经济利益与美国密切相联,过去用贸易顺差所得的外汇去购买美国债券,正是为剩余资本寻找一个有效的投资方向。如果抛弃美国国债,资本没有出路,中国经济也会连带遭受沉重打击。
国际学界对这次金融风暴的成因基本达成了一致看法,然而它的当下传导和长期影响还有争议,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联系程度也有待检验。在当前局势下,冷静观察国际国内的经济、金融形势,比一切匆忙的政策反应都来得更为重要。
中国经济虽然与美国经济相联,却也有自身的运行逻辑。中国连续多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拥有充足的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制造加工业在全球占有重要份额,这些都是中国真正的比较优势。同时,中国的经济制度改革还在进行当中,无论金融制度还是企业制度都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而改革这些不足之处,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继续保持经济繁荣和增长,才是中国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
这次金融风暴来势凶猛,美国和欧洲都采取了积极的救市手段。近日,中国也默认了地方政府托底房地产市场的举措。从短期来看,这些举措很有必要,能够封闭投机敞口,保证市场稳定,巩固人们的消费与投资的信心。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都不能放任资产快速跌价,那样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但是从中期乃至长期来看,政府终究还是要从这些金融、房地产领域中退出,发挥市场自发的调节作用,达致均衡。
中国针对金融风暴的应对措施可以分为对外和对内两方面。对外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稳定全球金融市场的行动,救人等于救己。中国应该继续持有美国债券,在一定条件下短期为其他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国家提供一定数量的贷款,承担起一个经济大国应负的责任。
中国的金融深度和开放程度都不高,投机资本主要以热钱的形式流入,而影响热钱的核心问题就是汇率。近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奇迹的关键是贸易顺差,从而导致外汇储备激增。面对长期的贸易失衡,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手段来重新达到平衡。一种手段是调整经常项目,另一种是调整资本项目。
中国这几年通过人民币快速升值来调整经常项目。但是中国调整的只是名义汇率而非实际汇率,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也没能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中国的经济失衡主要是内部失衡,而非外部失衡。中国经济的水平仍很落后,持续高速增长同时造成适度的通货膨胀,这一点本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外部失衡形成机制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本身储蓄转换投资渠道的缺失,最终导致中国证券和房地产的泡沫,陷入恶性循环。所以政府更应该关注和调整实际汇率而非名义汇率,应该加速国内市场化改革,使得通货膨胀自动导致实际汇率的上升,这才是使得贸易自动趋于平衡的有效举措。
与调整经常项目手段相比,中国更应该调整资本项目。既然中国掌握大量的外汇储备,就应该利用外汇储备顺差进行对外投资。但是这种投资并不应该通过主权基金。除了委托代理问题以外,还有政治问题,使得主权基金不大可能获得国外重要金融公司的股权。与目前的政策相反,我们应该尽快开放资本项目,促使居民和企业对外投资。我们的居民可以更多持有较为熟悉的非金融类公司如沃尔玛,可口可乐之类公司股权,风险将远比目前国家主权基金投资来得低。
看总供给的话,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作为经济主要动力的民营企业的大量倒闭,自发投资不足。先看国内的基本面情况,人民币升值、税收增加、货币政策从紧、新劳动法的实施,这几点成为国内民营企业头颈上套住的绞索,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自发成长。再看国际环境,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恐慌;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衰微对中国出口需求的急剧减少;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这几点都给我们这种外贸依存度很高国家带来挑战。
中国大量出口的根本原因是内需不足。内需不足有三个深层的原因。第一,国民收入中劳动份额持续下降;第二,收入分配差距快速拉大,中国经济正迅速拉美化,成为世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第三,社会保障体系严重欠缺,使得人们对未来的保障缺乏信心,最终使得中国人不敢消费。启动内需正应该对症下药,针对这三点原因采取相应的政策改革,解放投资,解放消费。
中国目前最严重的经济问题就是:政府财政急剧膨胀,老百姓劳动收入的份额持续下降,导致消费需求相对于经济高速增长来说一直偏低。结果就是上半年6.7万家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倒闭,证券大幅缩水,内需疲软,CPI下降。第三季度的GDP已经开始下降,第四季度的GDP将进一步地下降。按照剑桥学派的看法,一切经济危机最终都是分配问题,拉美等金融危机都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解释,中国目前恐怕也正面临国富民穷分配不公的严重问题。
次贷产品、衍生产品、虚拟经济的初衷正是刺激有效需求不足,帮助中低收入人群获得住房。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的形式已经走向虚拟化、电子化,巨额货币在虚拟的金融部门中流动,而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传统的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目前高度复杂的金融环境。所以,中国的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应当分开。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做法。要知道,中国目前正在走向“中低速增长”下的“通货紧缩”,这才是当下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
我们要反思,中国目前的经济受挫只是一个短期下滑,还是一个长期的缓慢性地衰退?从更大范围来看,这一次的金融风暴到底是一次实质性的危机,还只是虚拟经济的正常波动?这就需要我们把当下的经济、金融环境放在更长时段、更广视野内观察。任何短期内的革命思想都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自发产生的必然纠错结果,背后有很深刻的原因。
目前全世界的经济趋势就是进入衰退的长周期。短期救市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崩溃,等待下一轮伟大的技术创新或者新兴国家进入国际市场,为全世界的经济复兴而做好准备。我们无需对中国的经济、金融现状过度悲观。中国政府拥有巨大的财富和资源,有很大的潜力来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当然这笔巨额财富是双刃剑,利用不好反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阻碍。中国要从,进一步推进制度改革,彻底解决分配问题。
人类社会正走在一个节骨眼上,经济衰退,人心浮动,但是各个国家都会自发调整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预见,世界和中国经济都不会在短期内崩溃,但是由于缺乏根本的创新和分配不均,全世界都处于一个缓慢下滑的通道,危机重重。中国经济目前状况还不太坏,还有很大的潜力,但是我们一定要警惕中国经济长期的衰退。一旦政策不当,把短期冲击转换成为长期衰退,那样的后果将极为严厉。而中国经济社会长期繁荣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法制建设,完善保障体系,调整收入分配,为经济增长提供一个有效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