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错过了3个最佳时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6:54:21
[专访]魏加宁:中国错过了3个最佳时机
http://finance.QQ.com  2008年06月29日12:21腾讯财经评论252条
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
国内证券业顶级盛会——腾讯网2008影响中国·A股投资国际论坛,于6月28日-29日在深圳 大中华喜来登酒店隆重召开。论坛召开期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接受了腾讯证券的独家专访。在访谈中,魏加宁指出,中国现在国内通货膨胀比较高,国外有美国的次贷危机,面临的风险是双向的。
腾讯网:尊敬的腾讯网友大家好,感谢关注“影响中国.A股国际投资论坛”。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魏加宁博士参加我们的会议。请魏部长跟网友打个招呼。
魏加宁:大家好!
腾讯网:我们就直奔主题吧。魏部长是宏观经济的权威专家。我们想请问一下目前宏观经济的诸多问题中您认为最棘手的是哪些方面?
魏加宁:今年可能最大的问题就是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最强、意见分歧最大、政策把握是最难的一年。我想最困难的一年恐怕主要还是决策困难,因为现在意见分歧之大前所未有。我研究宏观经济多年了,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一直到现在。可以说今年确实是分歧最大的一年。不同的观点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很普遍。意见分歧之所以这么大,我个人认为和前些年我们形势好的时候错过了一些最佳时机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一是创业板,如果我们趁着前两年股市比较好的时候、宏观经济也比较好的时候能够及时推出创业板的话,一方面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些新的融资渠道。另外一方面,也能够从A股市场上分流一部分资金,减轻A股市场的泡沫。但是到现在这种情况,股市跌到这个程度、这么脆弱再推出创业板,显然有雪上加霜的意味。所以这是第一个我认为错过了最佳时机。
再有一个我认为错过的最佳时机就是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如果趁着前两年经济形势比较好,银行的不良资产下降得比较快,国家财政收入上升得比较快,经济形势又比较好的情况下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话,相对比较容易一些。让银行拿出一点钱来交保费,这样如果将来经济出现不好、银行的不良资产又恶化的情况下,那个时候来及时地通过存款保险制度来救助,如果万一有金融机构出现问题的,由存款保险机构来解决就比较好一些。但是我们当时没有及时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如果经济真是出现拐点的话,财政的收支状况出现了逆转的话,也就是说财政的支出因素增多、收入增加的因素减少的话,如果有这样一些因素,再加上银行的不良资产重新上升的话,再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相对就更困难一些。这就是我们错过的最佳时机。
再有一个,我认为我们错过的一个最佳时机就是趁着前两年物价比较低的时候理顺资产价格,那时候把资产价格理顺的话,再加上货币从紧的时间再早一点,力度再大一点的话,那么到现在物价是不是也会好一些。
所以我认为由于我们前些年形势好的时候错过了一些最佳时机,使得现在的经济形势比较困难。意见分歧非常之大。现在是什么情况呢?我觉得是外部的风险,温家宝总理4月份考察的时候讲到外部的风险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金融动荡;一是由于石油价格的上升引起石油相关产业的价格上涨;一是“粮荒”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应当做好同时打赢三场战争的准备,也就是说同时应对三场危机。一是金融危机,一是石油危机,再一个是粮食危机。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做好同时打赢这三场战争的准备,这就是外部风险。
再有,我认为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比98年更困难一些。我指的更困难是什么呢?98年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因为上一轮经济周期是92、93年我们出现了过热,93年及时地进行了宏观调控,然后94年又适时推出了宏观配套改革,财税、金融包括汇率机制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所以,到了96年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实现了软着陆,当然对这个时间点还有一定分歧,但大体上、主流上都认为96年实现了软着陆。到97年的时候亚洲金融危机来的时候,那会儿我们面临的风险就是单方向的,政策取向也是单方向的,就是一方面你说的怎么化解金融危机,再一个就是采用适时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把经济往上拉,这一个方向使劲就行了。
但是现在就有点不一样了,一方面现在国内是通货膨胀比较高,通货膨胀上升得很快,07年以来物价上涨得很快,这是国内。国外有美国的次贷危机,这样就等于是内热外冷,面临的风险是双向的。所以政策选择也就比较难了。风险来自于不同的方向,政策取向就比较难,你的政策方向的选择就有难度,然后力度把握也有难度。更重要的是现在关于宏观经济形势意见分歧非常之大。每个专家的看法都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对于经济下一步走势怎么样分歧非常之大。
腾讯网:确实是。咱们刚才提到美国的次级贷危机,包括股市的这一轮下跌可能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你觉得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在尾声了还是在继续中?美元下跌、走软的周期您认为大致会在什么时间结束?
魏加宁:这个问题也是跟所有问题几乎一样,都是意见分歧非常之大,不光是现在国内分歧非常大,不同的看法。前些时间专家去国外访问的时候就有不同的声音,到政府部门访问的时候是一种看法,到了金融机构是一种看法,然后到了学术界、学校又是一种看法。目前关于美国次贷危机实际上存在着主要的三种看法。一种看法是呈V字型的,已经见底了,很快会反弹,这是一种观点,这是比较乐观的。比较中性的观点是认为这次危机是一个U字型的,就是它的底部会比较平缓,是盘整的时期要有一个幅度,这是比较中性的观点。更悲观一点的观点认为现在还没有到底,情况还会继续恶化。
所以,完全不同的观点,而在美国金融机构工作的华人学者认为美国次贷危机本身可能已经到底了,但是它对于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的数据从统计上看会逐渐地反映出来。所以还会有一个过程,这是一个要注意的。
再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现在美国的问题,因为美国相对金融市场的透明度比较强一些,所以美国的问题大家看得比较清楚。今年实际上要注意的是欧洲和日本。欧洲和日本的问题暴露出来会有一个过程,它的透明度比美国市场要稍微差一些,所以有一个过程。所以有专家认为今年可能主要要看一下欧洲和日本的情况到底怎么样。所以对次贷危机这个事情也是我刚才讲的意见分歧非常大。
腾讯网:魏部长是更赞同哪方面的观点?
魏加宁:看怎么去说,如果你接触到国外的一些学者,刚才我说了是存在不同的观点。如果从理论上讲,根据过去的经验,经济形势比较好之后都会有一个不好的时期或者说调整的时期。经济好的时期就所谓繁荣的时期越长,调整的时期可能也会相对长一点。比如说60年代美国经济形势非常好,当时搞伟大社会建设,当时美国经济景气比较好,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比较好,所以当时是美国的黄金时期。但是到后来就出现滞胀,十年之久,这是美国过去的案例。
日本在85年广岛协议之后日元快速升值,升值之后它的经济也出现过一段用日本人的话叫表面美丽的现象,物价很低,增长速度比快,年增长速度到了5.5%。这是它的八十年代后半期,一般商品价格很低,但是资产价格上升很快,股市、房地产价格上升非常快,包括高尔夫等等也上升比较快,是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人们事后把它称作泡沫经济时期。但是它泡沫破裂之后日本是一个很长时间的经济停滞,从九十年代开始,被称为“失去的十年”,而且还出现了金融危机,市场的通货紧缩现象,时间比较长。
美国这次的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它现在出的是次贷危机,但是在之前的IT的时候就有一个泡沫,IT泡沫破了以后,美国经济当时没有立刻下来,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IT泡沫和其他泡沫还不太一样,它等于吸收了全世界大量的资金到美国去,然后去刺激对新技术的开发。所以当时形成了所谓的IT泡沫。IT泡沫破灭以后,它对实体经济还是有正面的影响,所以它泡沫破裂后对经济没有太大冲击。还有一个观点是有专家认为因为当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接着又有一个房地产泡沫,把它接起来了,所以当时经济没有马上下滑,但是房地产泡沫又拖了几年,在最后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后现在又是次贷危机,所以根据历史的经验,从逻辑说它的盘整时期也应当会有一段时间。所以我倒也不是很悲观,应该说经济周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现在我们很多人只讲繁荣,觉得调整就不是一件好事,其实从客观上讲调整它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积累的问题需要调整,所以我觉得周期还是客观会存在的,要正确地看待。IT泡沫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国外美国人就乐观到已经没有周期了,美国新经济已经把周末都消灭了,事实证明不是这样,它有繁荣的时期就会有调整的时期。
腾讯网:您刚才谈到经济的周期,对于中国来说,刚才说到泡沫的破灭,包括股市从6000点跌到3000点,包括房地产现在也在谈拐点论,您觉得中国会不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包括之前越南的经济它是否有蔓延的趋势,包括您刚才谈到日本和欧洲,比较一下咱们有哪些不同?
魏加宁:关于中国的事情也是各方面的专家存在完全不同的看法,一会儿的发言我可能会提到。对经济增长本身就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
腾讯网:有一种观点说还在正常范围内,有一种观点说还在增长范围内。
魏加宁:都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观点,有人认为物价会趋缓,有人认为物价还会高位运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走势现在存在三种观点,一种观点就是担心停滞,担心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这是一种观点,这种观点里面其中有人就担心会不会像日本当年股市、房地产繁荣之后、泡沫破灭之后,出现经济的调整时期,一个比较大的调整时期,担心中国经济出现停滞,停滞之后就低速增长,当然不会像国外那么严重。专家认为低8%中国经济可能就承受不了。但是也有专家有不同的看法,他担心目前可能主要的问题还是通货膨胀。实际还存在第三种观点就是担心滞胀。对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存在着大概三种这样的观点。
腾讯网:咱们的宏观调控您觉得会以哪一种观点作为主要的出台政策的考虑,还是说现在还在犹豫和考虑之中呢?之前周小川说可能会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抑制通胀,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表态,这说明他们的观点就是通胀已经很严重了?
魏加宁:关于经济走势刚才我说了分歧非常之大。尤其是四川地震灾害以后,已经有学者,像广东就有学者提出紧缩政策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认为应当放松货币政策,就是从紧货币政策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有这种声音。但是很快我们也看到一些官方的学者表态,例如樊刚先生的发言,以及人民银行研究局发布的报告,包括你刚才说的人民银行的周小川的讲话,从他们官方的观点来看,还仍然认为通货膨胀是当前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恐怕首先还是通货膨胀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看得出来尽管学术界不同的观点,从央行的态度现在还是比较明确的。
我个人认为,恐怕也是这样,当前首先还是要把通货膨胀控制住。前面我一开始讲了,和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完全不同的情况,97年亚洲金融危机来的时候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经被压下去了,这是最重要的不同,所以当时整个的宏观经济政策就比较好选择,采取政策的方向和力度都比较好把握。但是现在不同的是通货膨胀到现在没有压下去,然后又来个金融危机、次贷危机,所以现在政策选择就处于两难的地步。
腾讯网:关于抑制通胀,您认为单纯的货币政策的效果会是什么样的,还有没有其他的途径?包括之前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非市场手段的行政干预,这个干预会不会成为将来政策的走向或者是倾向?它的效果又是什么样的,您做一下比较?
魏加宁:关于当前的通货膨胀实际上也是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如果大类分的话一种观点是将会逐渐趋缓,增幅将会下来,认为今年上半年的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去年涨价的因素,这是一派观点。另外一派观点认为通货膨胀还会高位运行,对于认为通货膨胀还会高位运行的这个观点里面实际上又分为两个小派不同的观点,一个观点是主张成本推动型的,还是结构型的因素,这派观点就认为货币政策不起作用,是结构性的,是成本推动型的,说货币政策不灵,它的主张是既然货币政策不灵你就不要去管它,就不要紧缩,而且紧缩货币政策带来的代价会很大的,所以这部分人就主张保增长、保就业,把经济增长速度保住,这是一派观点。实际还存在另外一派观点,是“货币派”,认为通货膨胀就是通货膨胀,无所谓结构型的和非结构型之分,无所谓这个区别。所以,通胀还是得要从货币政策角度来解决,还是得从紧货币政策。所以现在实际上也是存在着这两种不同的看法。
腾讯网:就您来看那种观点更科学、更合理,或者说已经取得成效了?
魏加宁:我个人认为货币政策还是有作用。如果这些年中央银行不是在那里拼命地进行对冲的话,这么大力度在紧缩,当然有的人认为是不是紧到位了,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央行是在努力做这件事情,经常把货币回笼回来对冲。如果没有这些的话,现在的物价肯定会更高。所以,货币政策不起作用,我是不赞成的。甚至我更极端地认为如果我们货币从紧的政策再早一点,前几年物价还没有上来的时候,那个时候其实当时我们在有一些会上的,比如我在清华的一个会上就提过货币政策应该从紧。如果早一点的话,货币政策的力度大一点的话,现在的物价形势可能也会好一点,这是我的观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前两天物价低的时候大家实际上存在着一种货币幻觉。但是物价没有上来,所以就存在一种物价稳定的幻觉。这种现象和当年日本泡沫经济的时候一模一样。日本当年泡沫经济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一般商品价格很低,货币初期上哪儿去了?上了资本市场。再加上货币升值的因素,这块的价格也可能被压低一些,所以当时央行没有及时地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结果等到89年一般商品价格上来了,一般商品价格上来以后央行就连续提高利率,结果资产泡沫破裂,当时我们有关部门就提醒要注意日本的教训。日本前中央银行行长(三重野康),在日本泡沫经济以后应中国金融协会的邀请到中国来演讲,多次以日本的教训为例子,说中央银行不光要关注一般商品价格,也要关注资产价格。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的货币政策如果动手早一点、力度大一点的话,现在形势可能会好一点。所以我仍然认为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还是有作用的。
腾讯网:现在房价也有下跌的趋势,包括股市也是有了50多的跌幅,也可以说是一个挤压泡沫的过程,您认为对这个现象是保持乐观还是保持比较悲观的态度?
魏加宁:不存在乐观和悲观的问题,它是一个客观的现象,我们曾经讲过,只要有泡沫,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它最后早晚是要破的。而且现在调整不光你说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面临着调整的风险,而且包括早晨电视讲集邮市场,包括收藏品市场都有调整的现象,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作为过去的经验来看,它确实都有过这样一个形势。但我们谈这个问题不是就股市谈股市,不是就房地产谈房地产,而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资产价格会在一个比较大的上升之后会有一个调整。
腾讯网:那您认为从宏观经济的层面来看股市的这一轮下跌更多是经济因素还是投资者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魏加宁:还是我刚才说的,我是从来不对股市发表意见。
腾讯网:您认为加息可能吗?近期会不会加息?或者说为了抑制通胀央行会不会进一步加息?
魏加宁:关于加不加息这个问题学术界还是分歧非常大的,但是你要说央行会不会加息这可能央行专家回答比较好一些。从我个人认为,我个人觉得还是应该要加息的,一个主要的理由是任何时候从经济发展来讲,利率不应该是负利率,负利率等于是把资金的价格扭曲了,它扭曲以后会带着整个市场价格的扭曲,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从理想的政策取向来讲还是应该加息,不谈加不加息,就谈利率,应当是正利率。但是我们过去看负利率的时间比较多一些,这是不太好的,负利率就完全扭曲了资金的价格信号,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把利率调整为正比较好。
腾讯网:前段时间上调了油价,在能源改革方面您认为政府还会继续采取哪些措施,会不会放松对油价的管制?
魏加宁:油价的问题我一开始就讲了这个因素,有很多问题还是由于我们没有抓住机会,趁着前两年物价比较低的时候做一些事情。
腾讯网:比如储备?
魏加宁:理顺资源价格,包括油价。
腾讯网:现在会有哪些补救的措施呢?
魏加宁:现在就处于两难的地步,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对这次调油价感觉很意外,因为在之前还有些政府官员在讲不会动,甚至市场上也认为至少奥运前不会动,但是突然一下动大家很意外。意外的一个原因说明什么呢?就刚才我说的是由于我们错过了最佳时机,所以现在就处于两难的地步,价格倒挂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短缺。油价和电价扭曲就会出现油荒、电荒,问题就比较严重。但是理顺它又要面临很大的风险,现在一般商品价格已经涨得很快了,已经处于高位运行了,七点几、八点几,应该说是比较高的通货膨胀水平了。这会儿你再调价格就要冒风险,所以就处于两难地步。所以我一开始讲的主要是我们以后要吸取教训,经济形势越好的时候应当加快改革,而不是形势一好了就高枕无忧,把所有的矛盾都攒起来,等到形势发生逆转的时候再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成本会更高、风险会更大,应该说这是这次的教训。
腾讯网:据您的预测,咱们能在短期内抑制住通胀吗?或者在多长时间内您觉得能把通胀解决?
魏加宁:现在也是分歧非常大的。我一开始说了,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物价今年下半年就会趋缓,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还会高位运行,我个人在通货膨胀问题上没有那么乐观,因为你还要看到货币的因素,这些年的货币央行并没有完全对冲掉。再一个因为现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一方面对我们的出口有负面影响,另外一方面美元的贬值,美元贬值以后大量的“热钱”会涌入中国,会加速通货膨胀的压力,所以要加以注意。所以我觉得抑制通货膨胀还是要釜底抽薪。
腾讯网:您有什么好的良方?
魏加宁:还是货币,都不是扬汤止沸,靠盖锅止沸是止不住的,一是行政干预会导致短缺,再一个一旦行政管制一放松的时候物价会有爆破性反弹,所以行政手段尽量少用,更多的还是釜底抽薪,从货币政策方面解决,这方面还是要加大力度。
腾讯网:要控制好货币可能跟人民币升值也是息息相关的,比如说国外的“热钱”,您觉得认为比汇率多少才算合理,要升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才能够承受?在汇率的改革过程中,推进自由兑换到底有哪些利弊,或者是我们还需要采取什么策略?
魏加宁:汇率这个问题现在也是不同的观点,一派观点主张稳步的小幅升值。关于汇率要不要动就存在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认为汇率应该稳定住不动,有的人认为应该升值,这就是不同的观点,甚至这里还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讨论,我们就不去展开了。但是关于汇率升值的方式现在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小幅快跑的方式,稳步升值。另外一种观点主张一次性升值到位。这两种观点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稳步升值的方式现在看来会给市场比较稳定的预期,只赚不赔的稳定的预期,这样的话会招致更多的资金涌进来进行投机,所以这是小步升值这种方式的负面影响。它的好处是可以给企业一个适应期,尤其是出口企业,给它一个适应期,能够适应这种升值的情况。但是它的负面影响从宏观经济角度讲就会有更多的热钱进来,反过来加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然后通货膨胀会加剧。这是它的问题。
一次性到位的升值现在就有很多人讨论,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升多少比较合适,这个是可以说很难有学者准确地说一个点,这个点是很难有人准确地说出来。但是可以说升的幅度越大,投机的人会越少,但是一次性升值比较大还有另外一个负面影响就是给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冲击更大一些。这就是决策者需要去权衡的,你权衡哪些方面是更主要的。
我想从宏观经济来讲更多的还是要看宏观经济整体的走势,把握宏观经济的大局,而不要完全去盯住某一个方面、某一个局部的领域、局部的行业或者局部的因素,还是以宏观大局为主。
腾讯网: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下来,包括汇率、劳动成本的增加,可能对很多的制造行业尤其是制造加出口的行业是非常大的打击,您觉得宏观政策会不会对中国的产业做一些重新的洗牌和调整?
魏加宁:那就是结构调整。一方面由于人民币升值再加上其他因素,现在出口企业面临很大的困难,这个困难要想办法,一方面政府要想一些措施来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另外企业自也要想办法去克服的。另外从国家来讲整个是一个结构调整,这肯定是必须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我这里想指出几点要注意的,一是在人民币升值的当初这个事情就应该是想到的事情,对出口产业的影响,这是必然的。所以为什么一开始关于人民币升值有很多讨论,担心的也无非是这些,这些讨论已经很早了,这是人所共知的,所以这是我想提醒的事情,企业就应该早做准备。
另外一个事情要注意的也是日本的教训,是一个什么教训呢?我们和日本的有关部门在讨论泡沫经济的研讨会上有一些日本的专家就自己反省,就想他们当年泡沫经济的教训是什么呢?就是日元升值的时候日本政府采取的是紧急经济对策,85年广岛协议之后,86、87年连着出台了两个紧急经济对策,就是来克服由于出口受影响的经济不景气。这是财政方面。中央银行采取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它的结果最后是给泡沫经济提供了基础。学术界有很多反思,所以我觉得日本的案例需要认真地研究。其中一个案例是当时的决策者只听到了一个方面的声音,就是出口企业,因为本币升值的话出口企业肯定是不愿意,所以出口企业在叫。但是他们忽略了其他的行业、其他的企业,因为任何一个政策出来有受损者也会有受益者。但是在本币升值的时候受损者会大声疾呼,但是受益者是不会吭声的,他赚了钱是不会吭声的。国内有一些学者也在进行研究,有一些行业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是受益的,但是受益的他不会去嚷。所以这也是需要宏观决策者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从宏观的角度,刚才我说的意思是要从宏观经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而不要光看到局部的声音。如果开始也是这样,但是后来发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会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他会通过调整结构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这方面也不能忽略。当然,政府也应当尽量想一些宏观政策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这也是需要的。但是我觉得两个方面都要看到。
腾讯网:最后一个问题,中国高增长、高通胀之后会不会进入一个低增长、低通胀的萧条期?有没有可能是长期伴随着高增长和高通胀,它变成一种常态,有没有这种可能,哪一种您认为是最可能的?
魏加宁:刚才我说了未来的经济走势总体走势现在存在三种担心或者三种风险。一种担心是担心滞,就是担心经济增长停滞,严格说不是停滞是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放缓,当然可能不会像美国或者是日本那么低,但是有人认为低于8%就已经是很低的,对中国经济就有点承受不了,这是一种担心。另外一种担心认为当前主要是胀,是通货膨胀,这种担心,担心什么呢?担心我们会不会学了03、04年,03、04年是什么情况呢?03年初的时候已经有专家提出了中国经济过热的问题,当时央行也试图收紧银根,但是03年有SARS的冲击,当时突如其来的SARS,当时有人担心SARS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会很大,所以中央提出来了叫做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然后有关部门又重新鼓励投资。然后到了04年年初,到了4月份就发现1、2月份的投资增长过快,新开项目过多,所以就发生过热的现象,所以04年的4月初国务院开会,然后4月下旬是政治局开会加强宏观调控。
所以有的人担心如果对于雪灾也好、包括震灾,包括次贷危机的影响,如果过度担心的话,又重新“放水”,放松货币政策的话,会不会出现03、04年那种情况,就是“踩刹车”,踩半截了又不踩了又去踩油门,然后导致经济过热,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这是第二种担心。
第三种担心是现在比较新的观点就是担心滞胀。这种观点一方面担心通货膨胀会不断地高位运行,然后经济增长速度又下滑,所以担心会出现滞胀。我个人认为看风险,教科书上关于风险的定义是两个方面,一是看它的可能性,就是某一种情景发生的可能性。再有一个要看它可能带来的损失,就是这种情景一旦发生它可能带来的损失有多大,综合起来看这才叫风险。
可能性上刚才说了各家观点,现在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关于可能性的存在有不同的观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统计的办法来进行测算,或者是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还有一个是从损失的角度,宏观经济从损失有时候也很难量化,但可以从克服的难度考虑。我个人认为,如果出现滞的情景克服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一些,尤其我们过去有成功的经验,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搞基础设施建设,然后把经济拉起来,有成功的经验,这是一种可能。如果出现第二种可能,就是出现胀,出现通货膨胀局面的话,这种局面我觉得要比克服滞要困难,风险更大一些。从过去看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也有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失败的教训就是八十年代,84、85年过热,86年开始“踩刹车”,没有软着陆然后87年又硬起飞,88年又硬着陆。有这方面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就是刚才说的92、93年的通货膨胀上来以后然后03年及时的宏观调控加上94年的宏观配套改革,到了96年我们实现了软着陆。而且我们在治理通货膨胀上有一套经验和方法。所以我觉得虽然克服滞要难一些但是也有办法。现在最难的是要克服滞胀,第一、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们没有方法、没有经验。第二、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因为世界上唯一发生过滞胀的就是七十年代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发生滞胀,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克服滞胀比克服单纯的滞和单纯的胀都要难。所以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克服滞胀也是最困难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应当更加警惕的是要防止滞胀。这是我的观点。
腾讯网:感谢魏部长。今天我们的访谈到此结束。感谢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