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谈《蜗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15:36:36
六六认为《蜗居》的成功是因为赶上了时代。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去年《蜗居》大火,《蜗居》所面临的各种争议也将六六一下推向了话题中央,快人快语的她却在那个时期回避着采访。在六六看来,《蜗居》中她所想表达的价值观其实被不少人“误读”了,宋思明和海藻之间的爱情不过是一种交换,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应该得到谴责而不是同情。在新书《妄谈与疯话》中,六六依旧语态泼辣,对情感、小三、住房等社会热点问题一一评论。谈到自己曾经“失败”的婚姻,六六也并不以为然,她说,如果一生都被爱人宠爱,没有经过感情的挫折,她不可能写出《蜗居》中的婚姻故事。
谈新书 毁灭婚姻幻想男士
新京报:之前你的散文集里的文字很温和,这本《妄谈与疯话》里面就感觉很犀利、泼辣,是有意在风格上变化吗?
六六:一个女人要是没有十八般面孔那怎么混世界啊?我有几本散文集写的是婚姻生活相处之道。《偶得日记》是写初做母亲的感受,这样的文章比较温情比较小女人篇。《妄谈与疯话》是我作为一个公民或者一个当下生活的观察者写的一些评论性的文章,这些东西的风格当然不是温情脉脉的,相对来说必须犀利一点。再说现代的社会怎么让我温柔啊?
新京报:你新书的扉页上写着“谢绝未婚成功中年男士购买”。是写完了想到的,还是之前就不想让他们买?
六六:说实话,女性写时政评论的文章都不可爱。在这个社会,女性迷糊一点,傻乎乎一点,不娇弱一点,嗲一点,可能更招男士的疼爱。《妄谈与疯话》里面有很多对婚姻的评价,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名人,比如周涛、宋丹丹、陈凯歌陈红夫妇。中国的、外国的我都说了,有分析,有实例印证,会把那些对婚姻幻想男士的希望全部毁灭了,所以他们不应该买这本书。
新京报:新书里面你也谈到了很多情感的问题,但大多数的时候你都持一种很豁达的态度,这是你的性格吗?
六六:我觉得是因为年龄。你在年龄小的时候特别敏感,但当大了以后完全就不敏感了。实际上从心理上讲,就是包容度在增加,你的这种承载力在不断加强。我觉得小姑娘的时候都矫情,都有洁癖。很多女性害怕衰老,就想永葆青春——美容美发,做个眼袋拉拉皮,有一种对青春逝去的恐惧。我恰恰不会。我觉得我很高兴我在老,而且我甚至期待我老年时代的到来——因为到那个时候也许我的美貌不在了,但是我的智慧在不断地增长,我的经验也不断地增长,而且我会更加豁达,品格也会不断地上升。
谈《蜗居》 海藻爱情要谴责
新京报:之前的《牵手》也是包含第三者的电视剧,但把“小三”推向风口浪尖的还是《蜗居》。
六六:《蜗居》这本书引起的关于小三的探讨和以往小三的情感故事是不一样的,因为它不是单纯的情感之间的交流。我想探讨的是特权阶级对感情的掠夺,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爱情。如果宋思明不是个秘书长的话,海藻还会爱他吗?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海藻爱上宋思明——如果有这样一个男人爱我,我也爱他,他有权有钱对我又好。
新京报:你觉得宋思明和海藻之间是不是纯粹的爱情?
六六:我觉得是一种交换的利益。我说最直白的一点,如果宋思明是一个奋斗不息的中年下岗工人,你觉得海藻会爱上他吗?
新京报:但是从电视剧里面大家看到的是宋思明很有担当,很有责任感的。
六六:其实我想说的就是这一点:他总是披着爱情的外衣,就像这种交换披着爱情的外衣。他们俩心里早就清楚这是一种交换,但两个人都愿意以爱情的名义进行。这种爱情是社会的一种传染病,它对这个婚姻集体的破坏是致命的,而且我认为但凡对婚姻对家庭对社会抱有期待的人都应该去谴责这种行为。
新京报:但是很多观众会为了宋思明和海藻的爱情感动。
六六:凡是有这种感动的人内心都有幻想,因为他们得不到,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做这种交换。它所代表的这种“市场行为”叫浮躁。
新京报:很多人对《蜗居》的理解跟你本意实际上是有一段误差的,比如很多人都会把它看成“一个贪官跟一个小三的爱情”。
六六:我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走,但我首先保证我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走。我这一辈子就是我按照我小说里面希望表达的意思,我靠自我奋斗,自己一直在努力着。
新京报:你本人常年生活在海外,也属于可以买得起房的,你有切实接触过“海萍”这种为买房负担那么大的人吗?
六六:有,但是不多。中国基本上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资本积累,在大城市生活很多年的人基本上最少有一套房,都已经赶上了夜班车。最痛苦的是新兴的80后和90后。他们往大城市奔的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压力——这种高企的房价是对他们理想的打击。人的理想一旦被一套房子所束缚,他就很容易活在一个没有理想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