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元帅在平型关大捷之前的动员讲话(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28 09:12:50
115师部队开到平型关时,打还是不打?林彪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因为这压力来自毛泽东。
1937年8月21日,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以及红十五军团改编成国军115师,120师和129师。此后的三天,是中共关于抗日的战略和兵力部署的洛川会议。在会议的最后一天,毛泽东作了总结发言,决定今后在抗战中的战略和战术,这就是以后人们在毛选中读到的中国抗日的战略方针一文:
“我们的战略方针是进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所谓独立自主,我军在整个战略部署下,我军有依照情况使用兵力的自由,执行统一的战略意图的灵活机动权,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依托山地开展游击战争,尔后向平原发展。所谓游击战争,是指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灭敌人,通过广泛的游击战争,达到开辟敌后战场,支援,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目的。”
会上唯一与毛泽东唱反调的是林彪,林彪主张以为主,依据是在土地时期,红军已有歼灭整师整旅装备精良的军的经验。
林彪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当他带着115师东渡黄河走向平型关战场时,他接受了中共中央以山地游击战为主的战略方针。
但林彪不是一般的军人,他是中共将帅中当之无亏的最杰出者,他敢承担“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责任。部队到达平型关前线的第一天,他向毛泽东发电,表示准备打运动战的理由和决心,他在电文中逻辑清晰地阐述:
“1.目前敌正在前进中、运动中、作战中,为我进行运动战之良好机会,我友军目前尚有抗击敌人之相当力量,为能得到友军作战之良好机会,现地域为山地,乃求山地运动战之良好机会,倘过此机会,敌已击破友军通过山地,并进占主要城市时,即较难求运动战山地战及友军配合之作战。
“2.目前军民正在看我军直接参战,如我参战兵力过少,则有失众望。
“3.兵力过少,则不能将以绝对优势兵力消灭敌之一部。
“4.目前须以打胜仗,捉俘虏,提高军民抗战信心,提高党与红军威信,打了胜仗更容易动员群众与扩大红军。
“5.……目前第一仗应以集中约一师的兵力为好,待尔后客观情况上已失去一师兵力作运动战之可能时,再分散作群众工作和游击。”
林彪深思熟虑,但敢说敢干。一旦在原则上找到依据、在战场有了胜利的感觉,他是将设想坚决付诸于行动的军人。
后来的文献表明,115师师长林彪的当机立断也得到了副师长的坚决支持。在前他们有过这样的对话。
林:战机稍纵即逝,我们可能没有时间向(中共中央)军委和()总部请示了。
聂:打仗没有不冒险的,只要有六七成胜算就可斗胆一战。
林:这一仗我看有八成把握。
聂:既然有八成把握就要下定决心,坚决打!
1937年9月23日下午,林彪在平型关外上寨村著名的战前动员报告,展示了这位年仅29岁的将领打一个大仗、打一个胜仗的才智、胆魄和豪情:
“同志们,自从七七芦沟桥事变,军队在华北作战,不敢发动群众,不敢机动,不敢侧击,也不敢作战。故其较强者死守挨打,较弱者稍触即溃,老朽者闻风而逃,日军得以少数兵力纵横驰骋,使我华北屏障尽失,黄河以北所有重镇有全部陷落之危险。今天,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承担起,也一定能够担当起救国救民的重任。我们一定要在这一带地区打一个大仗,打一个胜仗,给敌军一个打击!给友军一个配合!给人民一个振奋!”
八路军115师将士临危受命、英勇抗敌的士气和决心,在林彪的动员中一班可见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