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版本不一:毛泽东的结发妻到底是谁呢?(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30:41
http://book.sina.com.cn 2007年08月31日 18:06  新浪读书
连载:真相:毛泽东史实80问   出版社:   作者:
毛咏堂有4个儿子,即毛恩芸、毛恩曜、毛恩洸、毛恩显,他们与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的年龄相差不多,并且交往比较密切。罗氏嫁给毛泽东,显然与上述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毛泽东与罗氏是在1907年举行婚礼的。罗氏于1908年至1910年在毛家生活了3年多。而毛泽东于1906年秋至1909年夏,停学在家,白天参加农业劳动,晚上坚持自学。1909年秋至1910年夏,复学于韶山东茅塘私塾。东茅塘距韶山不远,在这就读期间,毛泽东基本在家住宿,与罗氏相处生活在一起,而且长达两年多。毛泽东与罗氏的结合,谈不上有爱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不爱妻子的毛泽东,抗拒父母的要求,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不与罗氏同居,许多人则感到不可理解。
除此,还应当特别说明,尽管毛泽东不承认与罗氏的婚姻,然而实际并未割舍与罗家的亲情。
1925年2月6日(农历正月十四日),毛泽东同杨开慧携毛岸英、毛岸青到韶山,直到8月28日才离韶山去长沙。在这期间,毛泽东利用搞农村调查和发动农民运动的机会,曾多次到罗氏家拜访。毛泽东首次到罗家拜访罗氏的父亲罗合楼,是1925年3月26日。在这天中午,还在罗家与罗合楼、罗立芳(罗合楼的堂弟)、罗石泉(罗合楼的侄儿)和黄可忠(罗立芳的妹夫)等在一起吃饭。
罗氏的两个妹妹,分别嫁给了湖南湘乡市金石镇关王村杉树塘的黄谱臣和韶山冲的毛华村。全国解放后,黄谱臣和毛华村的妻子虽然都已不在人世,但毛泽东依然把他们当亲戚看待。1950年1月24日,黄谱臣致信毛泽东,告诉他在广西柳州铁路部门工作,想回乡或到其他地方谋生。3月4日,毛泽东出访苏联回到北京,看到黄谱臣的来信,于5月8日复信说:“一月二十四日来信收到,很高兴。只在广西铁路方面工作,很好,希望你继续努力此项工作,不必往别处,也不必回乡。你的夫人是否仍是罗合楼先生的次女,如是,请替我向她致问候之意。”
1950年5月,毛泽东派长子毛岸英回湖南省亲。行前,毛泽东特意交代毛岸英到韶山后一定要看望舅舅罗石泉。罗石泉得知毛岸英回到了韶山,即从杨林赶到韶山冲毛鉴公祠与毛岸英会面。毛岸英见到罗石泉,不仅详细询问了罗家的情况,而且在临别时还送给罗石泉一盒茶叶和200万元人民币(相当现在的人民币200元)。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阔别32年的韶山。26日上午,毛泽东在韶山学校与师生们合影后回到韶山招待所一号楼(即现韶山宾馆“故园”一号),对中共韶山人民公社委员会书记毛继生说,要请一些亲友、乡亲来叙旧,并吃餐便饭。在他指名要请的人中,就有毛华村。毛华村接到通知,因时值初夏,所以赤脚走到招待所,见到毛泽东,激动地说:“毛主席,我是一双赤脚来见您,对不住啊!”毛泽东说:“不要紧,随便一点,好。”并当即叫人拿出自己的一双大皮鞋送给毛华村穿。毛华村说,皮鞋大了,不能穿。随后,毛泽东详细询问了毛华村的家庭情况,当问到他有几个子女时,毛华村回答:“我同您算是‘连襟’,前妻生了三个,后妻生了两个。”晚上吃饭时,毛泽东要毛华村与他同桌,并热情地为毛华村敬酒敬菜。饭后,毛泽东又与毛华村等座谈和合影留念。
上述情况说明,毛泽东不仅正视历史承认与罗家的亲朋关系,而且非常重视与罗家的亲情。
摘自《真相:毛泽东史实80问》 作者:田树德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更多精彩请点击进入书摘频道
(编辑 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