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东北三大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6 17:35:50
(2009-06-06 18:21:38)转载
标签:文学/原创
我的情感经历
我记录
感悟随笔

东北三大怪之一:窗户纸糊在外

东北三大怪之二:大姑娘叼个大烟袋
东北三大怪之三:养活孩子吊起来

细说东北三大怪
张正义
我老家那地方,称呼外地来的人,常常在地域前面加个“老”字。比如说老山东,
老陕西,老东北,等等。
小时候,就见一个东北来的少妇,叼着好长个烟袋杆子。在我看来,女人家应该
文绉绉的,叼着个烟袋杆子是很不雅的。而她前后在我面前挑逗着说:“吸袋!”我
不理解她的意思,就老远跑开了。她念叨着说:“算你娃子背时。”我很不高兴。她
高兴时,还手舞足蹈地唱起了“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大姑娘走进那青纱帐……”说
大姑娘美能够接受,大姑娘浪就接受不了了。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大姑娘走进那青
纱帐……”在我老家那里,说“大姑娘浪”是骂人的,尤其是走进几十亩甚至上百亩
的青纱帐即高粱地里去,绝对不会做出什么好事来。
时间长了,看她很热情、豪爽,很有知识品位,言谈举止文化素养很高,待我也
很好,就渐渐地接近她。从她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乡土知识,了解了
很多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还了解了很多东北人的风俗习惯。现在看来,东北的女人
们的性格热情、豪爽,办什么事情大方、利索,不扭扭捏捏,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
我越听越想听,放学后经常到她那里玩,问这问那,她从没有烦过。从她那里,我了
解到东北有这三件宝:人参、貂皮、乌拉草。到了我上中学时,东北的这三件宝变成
了人参、貂皮和鹿茸。从她那里,我详细了解了“东北三大怪”。我听着她耐心讲述,
细细解析,把它们认真地记录下来。
据她说,那时候,如果不亲自到东北的乡村里去,你是很难看到东北地区,准确
地说,是在关东地区满族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流传的“三大怪”的。
东北这三大怪中: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
过去东北地区的居民十分贫困,居住的房屋大多数是由土坏和稻草垒成,窗户大
多是保暖效果不好的木棂格子窗。每到秋末冬初,天气逐渐寒冷时,人们就要想办法
挡风御寒。但因生活条件或物质资源所限,人们常将两张窗户纸中间夹上网状自制的
麻绳糊在一起粘到窗棂上。为了让它经久耐用,人们会在窗纸上均匀地涂上豆油,让
它在干燥后变得既挺阔又结实,再也不怕风吹雨淋,同时还能对木制窗棂起到保护的
作用。由于没有风化的侵袭和雨水的腐蚀,从而延长了木制窗户的使用寿命。
现今,除了个别的穷困地区外,很难再看到“窗户纸糊在外”的现象,取而代之
的是乡村地区常见的现代的生产资料:塑料,而在现代化的都市里,这个习俗却早已
销声匿迹,只是作为一个历史场景被人们回顾。
第二怪——大姑娘叼烟袋
过去因为文化生活单调,东北地区又冬长夏短。冬天又是东北乡村的农闲季节,
这时的乡亲们就会到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家串门、唠嗑、打牌、抽旱烟,做女工,俗
称“猫冬”。
人们在抽旱烟时可以用纸将烟末卷成卷吸,形似如今的烟卷,但外形粗糙,也可
以用烟袋锅装满烟末,用火柴点燃抽吸。因为物质资源和生活条件的原因,大部分人
都会选择用烟袋锅抽烟,而大姑娘也不例外,大姑娘叼烟袋抽旱烟,便成为了那个时
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并作为一大怪事被历史记录下来。
现在,除极少数乡村的个别姑娘外,已经没有这种习俗了。如今的姑娘小伙子们
抽烟也会赶个时髦,夹着名牌洋烟卷喷云吐雾不说,间或摆个造型,大有不弄得异性
们两眼发蓝誓不罢休的架势,哪里还有人愿意用那有损自己光荣形象的烟袋锅呢?它
早已成为祖爷爷祖奶奶们的专用工具了。在他们的眼中那和古董没什么两样,等着给
儿孙们当传家宝吧!
第三怪——养活孩子吊起来
在东北农家,家家都有一种长约l米左右,宽约30—40公分左右,下有一个木制底,
四周由薄木片围成高约30公分左右护栏的椭圆形的摇篮,当地人称“悠车。”
每当家里有孩子出生后,大人们就会在房梁或天棚上用四根麻绳拴好,把它吊在
离土炕不高的上方,在绳子上拴上孩子喜欢的玩具或彩色布条,在里面铺好被褥和枕
头,让孩子躺在其中来回摆动,逗其玩乐或哄其睡觉。小孩子身在其中又舒服又安全,
或酣然入睡,或悠哉游哉。夏天可以起到扇风纳凉、驱赶蚊蝇的作用,冬天在里面铺
上由家禽羽毛如鸭毛、鹅毛等做成的褥子,保持一种衡温,还可以让婴儿免生因天热
而发生的疾病。
据说,这种传统的“悠车”最初的主要功能是为了预防在大人远离小孩视野时,
猛兽尤其是熊瞎子对小孩子的攻击。
这种“悠车”既可以代替母亲的看护,也能使婴幼儿达到自娱自乐,还能给母亲
减轻劳动强度,更可充分利用房屋的空间,节省人力和时间,不失为一种科学的育儿
工具。因为具备了这些优势,它作为一种时尚的育儿工具被变相沿袭下来。现在它已
成为摇床的前身,只是发生了使用方式、材质、名称和形状的改变。
到了后来,人们感觉到“东北三大怪”还不够热闹,在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东北地
区的风俗习惯后,渐渐在“东北三大怪”的基础上演绎成了“东北八大怪”:这里有
两个不同的版本:
其一:
翻穿皮袄毛朝外;
大姑娘叨着旱烟袋;
草坯房子篱笆寨;
窗纸糊在窗户外;
烟囱安在山墙外;
大缸小坛渍白菜;
养活孩子吊起来;
幔帐挂在床沿外。
其二:
窗户纸糊在外;
大姑娘叼烟袋;
不吃鲜菜吃酸菜;
养活孩子吊起来;
吉祥喜庆粘豆包;
嘎拉哈姑娘爱;
降妖捉怪神仙舞;
棉乌拉脚上踹。
进而兴起的“东北十大怪”,就有了不同的版本。
其一:
窗纸糊在窗户外;
姑娘叼着大烟袋;
火盆土炕烤爷太;
“嗄拉哈”姑娘爱;
百褶皮鞋脚上踹;
烟筒砌在山墙外;
提妖降魔神仙舞;
养活孩子吊起来;
吉祥喜庆粘豆包;
不吃鲜菜吃酸菜。
其二:
窗户纸糊在外;
养活孩子吊起来;
火盆土炕烤爷太;
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
吉祥喜庆粘豆包;
烟筒砌在山墙外;
“嗄拉哈”姑娘爱;
百褶皮鞋脚上踹;
捉妖降魔神仙舞;
好好的白菜渍酸菜。
这十大怪中,
窗户纸糊在外——东北旧时民居冬季防寒的一种方法。
养活孩子吊起来——东北过去流行的一种摇篮,也称“小摇车”。
火盆土炕烤爷太——东北民居冬季取暖的方式。用火盆就像南方的烤手炉一样普
遍。
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东北旧时部分妇女根据特有的地理环境养成了抽烟的习
惯。
吉祥喜庆粘豆包--东北人春节期间喜欢吃的一种粘食品,像南方人喜欢吃汤圆
一样。
烟筒砌在山墙外--那是东北农村农民家的粮囤。并不是烟筒,用烟筒比喻粮囤
的高大。(不过现在东北农村的大多数平房还沿用老传统,烟筒砌在山墙外)
“嗄拉哈”姑娘爱--“嗄拉哈”即猪的后肘关节部位的一块骨头。“嘎拉哈”
做游戏,这是东北地区小女孩普遍玩的一种游戏。
百褶皮鞋脚上踹--“百褶皮鞋”是指东北特有的一种冬天防寒的“土皮鞋”—
靰鞡。百褶是指靰鞡头上的“包子褶”。
捉妖降魔神仙舞--东北旧时民间巫婆神汉搞“跳大神”骗人的迷信活动。
好好的白菜渍酸菜--东北老百姓一种冬贮大白菜的方法,将大白菜装缸
使其发酵,然后食用。
其三:
烟囱安在山墙边;
窗户纸糊在窗外;
四块瓦片头上盖,
反穿皮袄毛朝外;
十八岁姑娘叨烟袋;
大缸小缸腌酸菜;
草坯房子篱笆寨;
下晚睡觉头朝外;
养活孩子吊起来;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其实,除第十怪反映了东北人虎气实在,自得其乐的性格以外,前九怪都与东北
的地理环境分不开。
东北十大怪曾经广泛流传,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渐已忘却,它之所以奇异,
不仅仅反映老东北的风俗习惯,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妙趣横生。
如今这“十大风俗”,“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嗄
拉哈’姑娘爱”、“捉妖降魔神仙舞”等老习俗多已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移风易俗而
逐渐消失,有的依然在东北人的生活中保留并传承着。
更有甚者,又有人在“东北十大怪”的基础上,演绎成“东北二十怪”。你看:
窗户纸糊在外;
草坯房子篱笆寨;
用土打墙墙不倒;
烟囱安在山墙外;
大姑娘叼烟袋;
骡马驮子驮大载;
小伙跳墙狗不咬;
大缸小坛积酸菜;
养活孩子吊起来;
吃饭不离苣麻菜;
棉乌拉脚上踹;
幔帐挂在炕沿外;
抓嘎拉哈决胜败;
反穿皮袄毛朝外;
锁勒杆子戳门外;
狗拉爬犁比车快;
两口子睡觉头朝外;
狗皮帽子头上戴;
冬包豆包讲鬼怪;
先摆八个压桌菜。
我们从以上版本可以看出,其实东北人所谓的“怪”,大致都差不多,都是和他
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习惯有着很大关联。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和东北人所生存的环境
息息相关。而所谓的“怪”,总结起来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东北地处内陆,靠近西伯利亚,气候严寒,三面环山的地形使得寒风长期
停留在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农耕间隙时间长,闲暇时间较多。
第二,烧炕的取暖方式,使得民宅的建筑有了一定的特异之处,比如烟囱的位置
等等。
第三,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窗户纸糊在外避免了由于温度引起的老化,并且风从
外面直吹不容易将窗户纸吹掉。
第四,东北气候严寒,新鲜蔬菜保存不容易,酸菜则可以很好地保存下来。这样
就保证了在冬季有足够的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腌酸菜的习惯。
至于皮袍毛在外、孩子吊起来等等都和东北的地理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二
人转”作为东北地区民间艺术的代表,如今已逐渐走向更为广阔的大舞台!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现在的东北地区,很多贫困地区的人们通过自己
辛勤的劳动,已经改变了落后与贫穷的面貌,早已丰衣足食地踏上了康庄大道,居民
的居住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社会的发展赋予了东北
“三大怪”崭新的容颜,并以一种时尚的形式而得以流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三大
习俗会有更惊人的变化
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掺乎进来,把你所了解到的“怪”也加进去,总结出更多
的 “东北怪”来。
分享到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