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绿豆、当归、黄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8:16:11
绿豆
绿豆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据测定,每100克绿豆中含蛋白质22.1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59克,热值332千卡,还含有钙、磷、铁及维生素a、b1、b2、烟酸及肽类。其中氨基酸含量比较完全,尤其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高,如与大米混合食用,会提高它的营养价值。
中医认为,绿豆性味甘寒、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之功效。在《本草纲目》里记载:用绿豆煮食,可消肿下气、清热解毒、消暑解渴、调和五脏、安精神、补元气、滋润皮肤;绿豆粉解诸毒、治疮肿、疗烫伤;绿豆皮解热毒、退目翳;绿豆芽可解酒、解毒。
绿豆还有许多其它用途。绿豆衣适量和鲜荷叶煮水,冷却后可作解暑凉茶,并可去痱子。绿豆配甘草煮汁饮服,可解疗肿疮毒和药物中毒及酒食中毒。还有,用仙人掌捣烂与绿豆粉调成糊状外敷,对治疗乳腺炎、腿腺炎有一定作用。用绿豆粉加冰片调匀外敷,可止湿疹皮炎瘙痒。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患者常食绿豆,有辅助降血压和防止血脂升高的作用。用绿豆、赤小豆、黑豆各15克,水800毫升,文火煮之,加红糖少许,名为“三豆汤”,常饮可消热解毒,民间还用绿豆衣、干菊花装入枕芯做枕,可清火明目降血压。
在食用方法上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生绿豆清热解毒祛火的作用最强,其营养成分及其所具有的药物功效,经过加热后都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绿豆的清毒功效,应将生绿豆加凉水煮开,旺火再煮5分钟左右即可。否则,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和烹制时间的增长,绿豆所含的各种酶由于过热而失活,营养素含量也随之降低。同时,绿豆由生变至熟,这个过程中会发生某些物理和化学变化,其功效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清热解毒的功效也会随之下降,但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如果担心绿豆过于性凉,则可以等绿豆汤开后,多煮一个小时再饮用。
当归
性味性温,昧甘、辛。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黄芪
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的功效,主治气血虚弱、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炎浮肿、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溃疡等症。近年来临床用来治疗高血压和急慢性肾炎。著名的“补中益气汤”就是黄芪配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甘草、当归、陈皮等组成,对治疗脾胃虚弱、四肢倦怠、懒言短气、中气下陷有良好效果。
研究表明,黄芪含有黄芪甙类和多糖类等化学成分,在脑血管方面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稠度及凝固性,松弛平滑肌,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循环,尤其改善微循环,可以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能有效地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进而减轻中风缺血引起的损伤。
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临床实践证明,黄芪不仅对体虚感冒、慢性肾炎等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还是中风患者的良药。
不少中风病人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从中医的角度看,其表现是“本虚”为主,兼有标实,出现一侧肢体软弱无力、容易疲劳、胃口差、口淡、多汗、解大便不顺畅等气虚症状,常可选用黄芪进行治疗,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黄芪的性味甘、微温,有补中益气、止汗等的作用。黄芪还有生黄芪、炙黄芪之分,炙黄芪偏于补气,生黄芪偏于生肌。中风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时,最好选择炙黄芪来泡水当茶喝,每天常用量为30-50克,可连用3星期,停1星期为1周期。
但要提醒患者注意的是:黄芪用于益气,它适合气虚的病人。对于火热证如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小便黄、大便秘结者使用后会加重上火的症状,于病情恢复不利。故使用前应经医生诊断是否可以使用。值得提醒的是,不论病情到了哪一期,病人都应忌浓茶、酒类、咖啡和煎炒燥热、肥腻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