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水糊桥:南京建委“贼别急着喊捉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55:40
胶水糊桥:南京建委“贼别急着喊捉贼”

桥栏杆用胶水糊上了
新闻背景:近日,南京耗资5000万新建一年的汉中门大桥,被市民发现有三十多根栏杆裂开了口子。而在接到投诉后,施工单位竟连夜用胶水将裂口糊上了,欲盖弥彰的“伤疤”,让人们惊叹“豆腐渣”工程登峰造极。
张洪峰评论:看完新闻,各位应该拍手称快,中国又有一项技术领先世界水平,中国生产的胶水为世界桥梁史翻开了新篇章,中国从此步入了胶水的时代,中国的桥梁工程师们的脑子里充满着胶水,这种带着胶水的新思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还记得不久前的纳帕溪谷“胶水门”事件吗?开发商的胶水夺去了小丁当的生命,胶水粘的壁炉掉下来砸死了龚遥滨五岁的女儿丁当吗?至今维权步步为艰。
据南京市市政工程质检站负责人介绍:这么做很荒唐,因为胶粘根本无法保证栏杆的强度和安全,纯属“糊鬼”。他坦言,这么短的时间栏杆就开裂绝对是不正常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各环节均可能有相应的责任。
目前,南京市建委紧急出台汉中门桥整改意见,并对于施工单位擅自采用胶结材料封闭裂缝,在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表示道歉。此外,当地建委表示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绝不护短。
“豆腐渣”的短绝不是这点胶水,而是短在工程质量,5000万的投资,这中间有多少是水泥钢筋,又有多少是“胶水”呢?招标、建设、验收、程序一层层的胶水粘接而成,如果不是“胶水”含量多了,一年怎么就会开裂?百年大计的桥,如果5000万花的实实在在,没有被贪腐,至少应该比建成五十年依然挺立的南京长江大桥会更好吧,再不济现代的桥梁工艺总比一千多年前手工打造的赵州桥要好吧。
所以南京市建委你们先别急着安民,我们公众的脑袋里没有胶水,不会被你们这个所谓要追究施工单位责任的誓言给忽悠了,如果当初5000万没有被贪腐,施工单位的材料里绝不会出现胶水,经过层层扒皮的工程款到了施工单位手里只剩下买胶水的钱了,所以真正的责任不只是施工单位,需要查清楚的是建委的官员们有没有从中扒皮,而不是把板子打在施工单位上就可以忽悠公众,“贼别急着喊捉贼”。
我查阅了汉中门桥的施工组织设计资料,其质量目标里这样描述:“汉中门桥改建工程质量检验合格率100%,分项工程一次检验合格100%,优良率95%以上,确保市优,争创省优工程。”,如此优良工程,不知是不是已经争创到了呢?
【登峰造极的豆腐渣工程!南京耗资5千万新大桥开裂用胶水糊上】
该桥耗资5000万,建成仅一年就多处开裂
见过“糊弄”人的,没见过这么“糊弄”桥的!近日,南京耗资5000万新建一年的汉中门大桥,被市民发现有30多根栏杆裂开了口子。而在接到投诉后,施工单位竟连夜用胶水将裂口糊上了。欲盖弥彰的“伤疤”,让人们惊叹“豆腐渣”工程登峰造极。
花5000万改造便民桥
据当地媒体报道,这个月,有市民发现,横跨秦淮河的汉中门大桥“有点不对劲”:南侧的几十根栏杆都出现裂纹,并且裂得很规则。市民担心,桥梁是受力的结构出现问题,于是向媒体报料,希望相关部门立即调查。
据了解,这项工程属于改造项目。由于施工的难度较大,工程从2007年开始,一直到2008年6月才竣工。据工程负责人称,整个项目总投资大约5000万元。
一年后多处现大裂口
但今年12月,陆续有附近市民发现,桥上很多栏杆出现裂痕,而且裂缝的走向有规则,与拱桥桥面的“八”字形相符合。有退休工程师看了之后担心:“这不是普通的热胀冷缩,而是结构上出现问题。桥面受力出现问题,那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啊!”
8日,南京某媒体记者来到现场查看发现,发现大桥南侧人行道的花岗岩栏杆都出现裂纹,裂纹在栏杆的根部,约有30多根栏杆都出现了这样的裂纹。有的裂口缝隙宽到足以塞进成年男子的手掌。
记者联系了南京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会与桥梁维护单位联系,并称:“在没调查清楚原因前,不敢武断下结论就是质量问题,导致结构损坏,也有可能是热胀冷缩等原因造成。”
南京建委表示道歉
据了解,南京市建委目前已紧急出台汉中门大桥整改意见,并对施工单位擅自采用胶结材料封闭裂缝,在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表示道歉。南京市建委表示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绝不护短。
但不少网民还是斥责这种豆腐渣工程太“雷人”。有网友在新华网上发表评论:“周岁桥梁多处开裂竟用胶水糊,试问良心裂缝该用啥粘呢?” 据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