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人间词话》18--边城在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16:49
[二八]冯梦华《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谓:“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余谓此唯淮海足以当之。小山矜贵有余,但可方驾子野、方回,末足抗衡淮海也。
这一则的阅读重点是晏几道,了解了其身世性情,然后阅读叶嘉莹先生关于他的一些分析。并且大致欣赏了他部分词作。比较熟悉的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当时明月在,应照彩云归。”“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其词作特点是清新婉丽,淡雅而有情致。与秦观相比,虽一样是伤心人,但出身境遇不完全相同,所以虽写悲情,却从无痛入骨髓之感受,消遣的意味较重,情感虽真挚但缺乏对人生的反省,真而不深,美而味淡,观堂先生评说小山不若淮海是有道理的。淮海与小山有相近之处,但确有高下之分。
[二九]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北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词作背景:《踏莎行?雾失楼台》作于郴州旅舍,大约是绍圣四年春三月,其时,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
了解了词作的背景,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秦词为何由“凄婉”而“凄厉”,虽然“凄厉”有一种鬼气,用在这里过分了些,但因有杜鹃啼血的典故在,观堂先生的说法还是有些依据。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楼台”——古人常有登楼的诗歌,因登楼可望远,往往寄托着一种对理想的追求,“津渡”,——津亦即渡,是一个出路,是当你面对河流不知所措的一个安慰,但,在这个时刻,一片凄迷的雾气笼罩了楼台与津渡,理想中的桃源既望它不见也寻它无着,未来的美好被扼杀在这浓浓的冷雾之中,不得翻身。于是诗人把自己闭锁于孤寂的驿馆之中,任春日的寒意日日袭来,任远处杜鹃声声哀啼:何不归去,何不归去……如血残阳不断落下去,落下去,暮色转瞬吞没了这个世界。
即算有梅花可寄,却无枝头盎然春意,即算有尺素传情,那一重重堆积起来的悲苦之情也照旧不堪其重。
写到这里,诗人的悲愤似已到极致,重重的离恨越积越高,几近崩塌,可是其笔锋一宕,却入了另一重境界:“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世间的一切原本就是这样没道理的,就像这浩浩渺渺的郴江水,为何要绕郴山而流,又为何要向潇湘去?诗人似是奋力一掷,生生将一腔悲愤掷入了滔滔江水,这一片天空立时竟变得无限高远。这苏东坡最欣赏的句子,盖因其豁然通达之感与苏之性情最为接近,但让人惋惜的是,在秦观的词作里这样的境界毕竟少了些,其性格里这样的洒脱也有所欠缺,否则,他留下的诗歌会更丰富而他自己也必定可以更好地完成自我。
[三十]“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树树皆秋色,山山余落晖”,“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气象皆相似。
《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屈原《涉江》(节选)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四句诗,还可分为两组,前两句意境接近,后两句有些类似。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均渲染了一种昏暗阴晦的景致,但前者是反衬“既见君子”的喜悦,后者衬托了“迷不知吾所如”的迷茫与愁苦。
“树树皆秋色,山山余落晖”与“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都是黄昏之景,虽都在斜晖之中,都衬托了一种孤独,但前者更恬淡,是淡淡的失落,是隐逸者的情怀,而后者悲苦之情极为浓重,意境很有分别。
观堂先生之所以将这几处寓情于景的句子堆积到一处,或者与他那时的心境相关,同欣赏前面那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的感觉大致相似,均有“迟暮之感”呢,——猜测,仅仅是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