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常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20:19:28
学习书法常识 分类:中华传统及文化 |修改 |删除 | 转自 担心迷惘 |被21人转藏 | 2009-12-07 13:47:57
学习书法常识
人言书法三端:笔法、笔势、笔意。攻书两个阶段:一曰临摹,二曰创新。这里分三个问题:1、笔纸常识。2、书写三端。3、攻书两个阶段
一、笔纸常识
笔有三种:硬毫,有紫毫(兔毛)、狼毫(黄鼠狼毛),还有鼠鬓,分鬃等。软毫,有羊毫,鸡毫(最软)。软硬相兼,有七紫三羊,三紫七羊,五紫五羊,鹿狼毫。根据各人习惯选择。
选笔有四个要求:圆、齐、尖、健。圆,就是笔头周围圆聚饱满。写字四面如意。齐,就是将笔头润开捏扁后,毫端整齐,无参差不齐之病。尖,就是笔毫聚拢起来,峰颖尖锐,犹如毛锥。健,就是笔毫弹性弧度合宜,劲健有力,经久耐用不变形。一般来说,这样的笔就可使用。用笔前用冷水浸开,用完后用清水浸毫,洗净挂起备用。
纸以宣纸为上,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墨韵层次清晰。有滑如春水密如茧之赞语。宣纸分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三种。生宣吸水性强适于书法,有夹宣、净皮、单宣等。
熟宣 半生熟宣也适于书法,如玉版宣、书画笺、高丽纸等。初学练习,一般可用毛边纸、贡纸、防风纸及白麻纸均可。熟宣、油光纸、道林纸过于光滑,沉不住墨,难以练出笔力,更难探索墨趣。
至于墨现在一般都用墨汁,好一些的墨汁如书画墨汁即可。用墨汁作书,砚台也不一定很讲究。这里就不谈了。
二、书写三端;1、笔法。2、笔势。3、笔意。
一) 笔法:就是写字、点画用笔的方法。包括执笔、运腕和行笔三个方面。
用笔之法,掌握三个原则:
(一)是笔笔中峰,写字笔尖在字画中运行,谓之中锋,字的形态各不相同,但用笔之法都是在于善使中锋。掌握了中锋写字,点画就圆动、饱满、并富有立体感。书法家黄山谷说: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二) 是万毫齐力。即笔毫平铺,均匀着力,墨汁流畅。(三)是逆入逆收。即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也就是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的道理,借助反作用形成笔画,点线遒劲、矫健、充实。赵松雪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执笔:执笔之法乃撅、押、钩、格、抵五字。五字是说明用五指执笔的方法。
“撅”,是讲大拇指的用场,如吹笛撅孔,斜而稍仰。“押”是讲食指的用场,押即约束之意,斜而俯,力贴笔管,与大拇指配合,把笔管约束住。“钩”是讲食指的用场,即弯曲如钩地钩着笔管外面。“格”是讲无名指的用场,格即挡住的意思,又称“揭”,即挡推的意思,用力把中指钩内的笔管挡推向外。“抵”是讲小指的用场,抵是垫着、托着的意思,即垫托在无名指下面,起加劲作用。五指结合一起,协同作用,互为制约,就使笔管紧紧在握,运笔稳当,古人称五指齐力。
运腕,执笔是手指的职责,行笔是手腕的职责。执笔要指“实掌握虚”,运腕是“腕随已左右”,两者配合,才能使笔顺利运行。掌要竖,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而然的悬起,肘腕并起,腕才能灵活运用,运笔时要抬肘松肩,肩不松,则臂受牵制,不能灵活运用。腕有着腕、枕腕、提腕、悬腕之别,以悬腕为上。古人云:悬腕者则笔势无限,古人贵悬腕者,可以尽力耳。
行笔,即笔毫在点画中的运动,如人行路有起有落。落笔是指笔锋着纸,起笔是指将笔提起。提按随处结合,才按便提,才提便按,才能使笔锋永远居中。笔的运行,不能平托,平托则板,没有粗细深浅之分。提笔锋细,作转势和笔画间的连贯用。按笔,轻按为蹲,重按为顿,多用于粗重处。
转换,字有方圆曲折,笔须随之转换。转换中要善于提按,才能使笔锋不断顺利地转换调整到中间去,不至于锋与付毫扭在一起。所谓万毫齐发,平铺纸上,也就是说转换之法,使笔锋与副毫配合相宜,相辅运行。换是变换方向,转是转以成圆。
疾涩,疾者快也,涩者即不使笔浮滑过去,笔画便有力。蔡邑的女儿蔡琰说她父亲写字之法:“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矣”。古人说:人只知道直画之力劲,而不知游丝之力更坚利多锋。直画要涩,游丝要疾。张旭谓“挑夫争道”,苏轼有“逆水撑船”,都是讲用笔要逆势涩进,才能使软笔有力。笔疾能产生生动。古人说“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五指齐力是逆笔,逆笔而行,步步停顿,化长为短才能使万毫齐力。徐谓说: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包慎伯说: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气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齐力难。疾涩是运笔过程矛盾的对立统一,就和打拳的刚柔一样。
书法家沈尹默说:作字之法,先使腕灵笔活,凌空取势沉着痛快,淋漓酣畅不可思议。能将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逆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住,纵得出,通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毫末、锋芒指示,乃为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