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礼貌观”有点儿不合时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00:16
需要改变和适应的绝不是已经学会独立思考与调查的传媒与公民,而是在权力至高无上的迷梦中至今没有苏醒的人,还有他们那些不合时宜的"礼貌观"。
据报道,在仅十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中,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连提三个问题,却被山西省卫生厅一名副厅长责怪“问题太多”。而当记者因为官员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而提醒时更是遭遇这名副厅长“请礼貌点”的斥责。(据《潇湘晨报》、《青年时报》3月23日报道)
礼貌?说实话,在看由多家媒体记者联合完成的发布会微博直播时,这个词就让笔者有些摸不着头脑。一次正常的媒体提问,与“礼貌”何干?反复推敲才逐渐悟到,其间所折射出的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话语与价值评判体系。
在一些官员眼中,什么才是“礼貌”的提问方式呢?当然是一旦有自己出现的场合,“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均应当恭敬有加。这样一种对“礼貌”的认定标准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就是这么理所当然地执行着的。君不见发布会现场省内与省外记者的不同表现吗?按理说,身居事件发生地的媒体记者,比起从天南海北跑到山西的外地记者原本有很多优势,但因为要保持对领导的“礼貌”,在此事件中几乎陷于沉寂,于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外地记者只好站出来惹得某些领导不悦。
也许在某些官员看来,不仅胆敢提醒自己“跑题了”的记者“不礼貌” ,“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的揭黑记者王克勤潜伏在山西的半年调查更是“不礼貌”行为;不仅把领导围困在发布会现场是“不礼貌”,本次疫苗事件的实名举报人陈涛安,还有偷偷把山西疫苗事件的线索捅给北京记者的匿名山西记者,他们的作为更是不懂规矩、已经超越礼貌界限的犯上行为,需要给点颜色看看。在这样一套话语体系中,“礼貌”其实是无原则服从的代名词。
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山西疫苗事件将被公众持续围观。而第一次见识媒体“不礼貌”举动的山西官员,除了满头大汗不知所措之外,还有一种无可名状的诧异与不适应——“怎么可以这样?”呵呵,怎么不能这样?现代民主政治与传媒的良性互动,本来就存在于“这样”的往来中。需要改变和适应的绝不是已经学会独立思考与调查的传媒与公民,而是在权力至高无上的迷梦中至今没有苏醒的人,还有他们那些不合时宜的“礼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