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长陈德铭为何信口雌黄:中国劳动力“红利期”远未过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2:42:27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5日下午回应“民工荒”问题时表示,中国劳动力“红利期”远没有过去,供大于求状况没有改变。
对于陈部长在两会期间的这番雷人“高论”,本人不敢苟同。请问陈部长:中国的“民工荒”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为何出现“民工荒”?到底是“民工荒”,还是全民“就业荒”?到底是劳动力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供?中国劳动力“红利期”的提法是否有歧视农民工和产业工人、剥削劳动者的廉价劳动力的嫌疑?
当然,随着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特别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方面,力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市场体系一体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优先发展东部、中部崛起、开发西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扩大内需调结构、围绕民生谋发展;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保经济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部分经济总量回报社会,打破收入分配不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福利国家;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走改革开放、解放思想、自主创新、扩大内需为主导的道路,经济上进一步自主、政治上进一步独立;摆脱消耗资源形式的外向型经济和带血的GDP,善于总结和学习别国的长处,结合中国的实际,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充分就业、平抑物价、收支平衡,力求投资、消费、进出口贸易的均衡发展;力求教育公平、公共服务均等、社会保障完善、社会公平正义、缩小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让中国人民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基于以上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日益显现,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逐歩加快,“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乡和谐相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已经形成。农业税费的减免、农村义务教育期间免费入学、退耕还林、种田补贴、农机具补贴、养殖补贴、农技推广、科学种植养殖、农业水利建设、移民建镇补贴,改善了农村的发展环境,农民的生存、生活、生计有了保障,随着农业现代化、科学种养、农业机械化操作、农技推广和生产力的提高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呈膨胀趋势,他们融入城市化,要求充分就业和安居的心情非常迫切,给政府、市场、公民社会、单位和个人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也是中国政府及其城市管理者始料未及的。
而这些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八十后、九十后居多,受教育的程度多为初中、高中毕业,他们当中普遍存在着缺乏职业型、技术型的通才教育,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比较低;再加上中国的精英型教育体制向通才教育体制的转型还有一个过程,大量八十后、九十后大学毕业生缺乏技术型教育,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差;一方面国家高端产业、科技园区、农业生态园区、高端制造业、建筑业......等产业需要大量的职业型、技术型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我国的农民工、八十后、九十后却缺乏这种能力,企业招不到自己心仪的高素质人才,另外一个方面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消耗资源形式的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因为科技含量低,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已经没有竞争力,企业已经放弃,农民工和八十后们也不屑于进入这类企业工作,他们要么蜗居在城市、要么栖息于农村、要么成了啃老族、要么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被边缘化;另据统计2009年中国有500多万大学毕业生未能充分就业;这就是所谓的“民工荒”的成因。
目前,我国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国家扩大內需调机构,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消耗资源形式的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因为科技含量低,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已经没有什么竞争力,国家已经在放弃这类产业。正如陈部长所讲,要利用所谓的“民工荒”来开发“红利期”,这些缺乏通才教育的八十后、九十后们如何融入企业和社会,他们身上还有什么红利可以开发,难道陈部长还想把他们送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去剥削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吗?这类企业只不过是采取延长工时或者是增加计件的形式来剥削产业工人罢了,况且还制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劳动密集型生产线上将人转化为“机器人”,这还有什么尊严和幸福可言?不言而喻,陈部长岂不是有歧视农民工的嫌疑?“人分南北,法无二致”;人无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人应该是生而平等,有生存权和发展权;难道陈部长不心知肚明?
如果不从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上进行调整、不在教育制度和企业制度上进行改革和转型、体制机制和技术上不创新、不善于学习和总结别国的长处、经济上不自主、政治上不进一歩独立、不积极创业、不走自主创新和以扩大内需为主导的道路,那还谈什么农民工、八十后、九十后的就业?
诚然,公民的就业需要政府拿出财政资金进行运作,改革教育体制和企业体制,从精英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诸如办一些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大学、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术学校;进入职业学校免费学习,毕业后免试进入大学;提高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待遇。
然而,我国的企业招不到农民工、八十后、九十后这类的合格人才,出现用工荒,就完全责怪政府和社会呢?企业也应该尽社会责任和义务,讲良心、讲诚信,自主办理职工培训学校,以缓改政府压力和用工压力,这在西方国家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在建立新中国的时候,我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企业办学和社会办学都很盛行,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应该做得更好、更成功。
如果不将公民的教育和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不遵循《劳动合同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社会保障法》的相关规定,不积极创业、充分就业、平抑物价,力求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把农民工、八十后、九十后们推向社会的边缘,影响社会秩序、经济秩序、政治秩序的稳定,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即阻碍国防、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的健康发展,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所不愿看到的。
因此,所谓的民工荒、用工荒都是人为造成的,这需要国家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来改变现状;农民工、八十后、九十后们身上没有什么“红利期”可以榨取的,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体制机制转型之前的阵痛。
我们必须正视改革开放过程在存在的社会矛盾,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还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前进中的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还需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保护生产力,还需要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人民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谋幸福;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护人权的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希望那些权贵们明白,不要象商务部长陈铭德信口雌黄的那样叫嚣,“中国劳动力‘红利期’远未过去”这样雷人的“高论”了。如此雷人的言论,只能是误国误民,乃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哀。